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洋顶岽学堂 】敲击紫砂壶盖与壶身,声音越清脆越好?(学会这几招,爱上紫砂壶)

(2015-08-01 11:59:56)

http://s12/mw690/002HVsFGgy6Ui03W0eT7b&690】敲击紫砂壶盖与壶身,声音越清脆越好?(学会这几招,爱上紫砂壶)" TITLE="【洋顶岽学堂 】敲击紫砂壶盖与壶身,声音越清脆越好?(学会这几招,爱上紫砂壶)" />

紫砂壶不仅是泡茶常用茶具,还是件可以欣赏、把玩的艺术品。如果在紫砂壶的实用和收藏上,你还是一知半解,那么入手紫砂壶前,你要睁大眼睛来看看这里。


Q:如何辨别化工壶与代工壶?


A:“化工壶”中添加了化学成分,手感和质感上都比较粗糙。价格上,普通的一把紫砂壶,光是泥料的成本价已近百元,加上人工费、运费、运营成本等,上架后起码在几百元及以上,因此很多在百元以下的所谓紫砂壶都是“化工壶”或“灌浆壶”。在颜色上,“化工壶”采取上油上色的做法达到了紫砂的润泽度,而真正的紫砂在刚制成后,颜色会比较“哑色”,需要经过泡养,才能有如玉的温润感觉。“代工壶”是请“枪手”代替所做的名家壶,一般人比较难辨别。



Q:关于紫砂壶的艺术性,应该如何去理解?


A:一件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完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够陶冶性情,启迪心灵。诚如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所说“艺术要有决断、要朴素、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以达到形、神、气、态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Q:将紫砂壶盖和壶把轻轻撞击,声音越清脆越好?


A: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讲是有一定的道理,但只能是同一种泥料、容量、体型的壶。还有火候过老的壶敲起来越发清脆、明亮。甚至有些注浆壶听起来声音也很清脆。



Q:紫砂的泥料有哪些?


A:宜兴紫砂所用的泥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或称朱泥、石黄泥)3种,统称紫砂泥。从矿层开挖出来的紫砂泥,俗称生泥,泥似块状岩石,经露天堆放风化,使其松散,然后粉碎,泥料过筛再加水,通过真空炼泥机捏炼,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



Q:紫砂的光货有哪些类型?


A:紫砂的光货即不带任何装饰的几何形体造型,其中包括有圆形、方形、锥形、菱花形、瓜轮形、梅花形、鹅蛋形、流线形等几何形态变化,这是最见设计者功夫的作品。


http://s2/mw690/002HVsFGgy6Ui04VF6h21&690】敲击紫砂壶盖与壶身,声音越清脆越好?(学会这几招,爱上紫砂壶)" TITLE="【洋顶岽学堂 】敲击紫砂壶盖与壶身,声音越清脆越好?(学会这几招,爱上紫砂壶)" />



Q:为什么紫砂烧成壶后会有那么多的色彩?


A:由于紫砂泥中主要成分为氧化硅、铝、铁及少量钙、锰、镁、钾、钠等化学成分,焙烧后的成品会呈现出赤似红枫、紫似葡萄、赭似墨菊、黄似柑橙、绿似松柏等多种色泽。



Q:烧结温度高的瓷壶,比烧结温度低的陶壶更能体现茶香?


A:用瓷壶或金属等烧结温度较高的壶冲泡的茶汤,都显现得比较清扬、散热较快,不论是香气、滋味或是在茶性上都是不错的。而用陶质的器具(如紫砂壶),茶汤就显得醇和、散热较慢。



Q:制作一把紫砂壶需要长时间?


A:紫砂由于本身特殊的质地,至少需要陈腐3个月后才能做壶。手工制壶加上后期的雕刻等,用上十天至一个月是正常的,当然大师制壶需要灵感,所以花一年也不为怪。



Q:怎么理解紫砂壶的晶光、润光与和尚光?


A:明代周高起说,“砂壶,有晶光者,最为上乘,有润光者,上乘也,和尚光者,最为贼相”。意思是,有晶体光点的紫砂壶是最好的紫砂壶,有润泽光的是很好的紫砂壶,而有像和尚脑袋油光锃亮的光是不好的紫砂壶。所以,真正好的紫砂壶看起来不艳,强光下又不刺眼,给人以温润的感觉。不过,要注意的是,紫砂壶,没有绝对全是晶光,也没有绝对全是和尚光,晶光越多,紫砂壶则越好,和尚光越多,则越差。


http://s10/mw690/002HVsFGgy6Ui05yzy189&690】敲击紫砂壶盖与壶身,声音越清脆越好?(学会这几招,爱上紫砂壶)" TITLE="【洋顶岽学堂 】敲击紫砂壶盖与壶身,声音越清脆越好?(学会这几招,爱上紫砂壶)" />



Q:初入门的玩壶者应如何收藏紫砂壶?


A:建议玩壶可以从助理工艺美术师的作品起步,消费价位介于800至1000元之间,它们的升值潜力相对于大师壶来说要大。选择有潜力的紫砂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看作品,具有创意、原创的作品升值空间较大。其次看作者,选择有自己独创的制壶手段、悟性高的陶艺人员的作品,尽量是名师之徒、名人之后,或者是勇于走出去、面向市场进行适当推广的陶艺人员,亦或是科班出身、拥有良好的工艺美术功底、综合知识水平较高的陶艺人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