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老师在芬兰的故事(3)-自由玩耍与专注度

(2014-10-09 18:47:14)
标签:

育儿

儿童成长

儿童技能教养法

芬兰教育

芬兰是如何让孩子通过自由玩耍保持专注的

2014.07.07


我教的那个五年级的孩子萨米,像个僵尸一样呆头呆脑地来到我的面前,低声地对我说,“我都快爆炸了!我不习惯这样的节奏。”我相信他说的是实话,因为我看到他的额头上由于生气冒出了很多的红疹子了。


啊,我想,这是怎样的一个开始呀!刚刚在芬兰学校教课到第三天,就已经把我的学生推到了临界点!我把萨米带到一边仔细询问,很快便发现他为什么如此沮丧了。


通过第一周的教学,我了解到了富有创意的芬兰五年级学生的作息时间表。正常情况下,芬兰的学生和老师要在每45分钟的上课之后,休息15分钟。在这15分钟的休息时间里,学生们都会来到户外玩耍,跟朋友互动,而老师们则会躲到教师休息室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天儿。


起初,我完全看不到如此经常性休息的意义在哪里。作为一位美国老师,我会连续几个小时跟我的学生一起待在教室里。而我也准备把这种模式复制到芬兰的学校。芬兰的教学方式好像太过温柔。我一直相信,只有通过强化的长时间的教学时间,学生们才能学得更好。所以,我决定把学生的两个45分钟连到一起上,然后再让他们休息半小时。现在,我知道为什么萨米的脑门上出现红疹子了。


说到这事儿,我发现自己其实也并不十分确定美国人的做法是否真的有效。我在美国上课时,学生们在过了45分钟以后似乎总是显得很拖拉,他们只是从来不奋起反抗,不像芬兰五年级的孩子那样,在开学第三天的课上就“揭竿而起”。芬兰孩子们的坚持,让我在那一刻决定遵循芬兰学校规定的定时休息。


自从开始遵从这个定时休息的做法,我就再也没有在我的课堂上看到拖拉或者像僵尸一样的孩子了。整个一个学年,我的芬兰学生都无一例外地在15分钟的休息之后欢快地回到教室。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课堂上更专注了。


开始,我还以为是我自己有了一个突破性的发现:“经常性有规律的休息可以保证孩子们在一整天里充满活力的学习”。后来我意识到,芬兰人不是早就了解到这一点吗?他们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一直在坚持这一做法了呀。


在探寻芬兰实践之价值的过程中,我偶然撞见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教育心理学的退休教授Anthony Pellegrini所著的“课间休息:在教育和发育中的角色”。过去的几十年里,Pellegrini教授一直称赞这一做法。他观察到,东亚的大多数小学校都是每40分钟上课就休息10分钟的,而这个做法跟我在芬兰学校看到的差不多。这些短暂的休息之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度都会大大改善。


Pellegrini教授和他的同仁们并不满足这些零星的报告,他们还在一所公立小学做了一系列的试验,去探索课间休息与学生们专注度之间的关系。每一个试验都显示,学生们在休息后比休息前更加专注。他们也发现,在老师延迟下课时间-就是老师拖堂的时候,学生们的专注度会下降很多。


芬兰的老师们似乎本能地懂得这一点。不管刮风下雨,他们都会让孩子们在课间的时候到室外玩耍,让孩子们自己决定如何度过这课间的15分钟。通常,芬兰的老师会两人一组轮流看护课间在操场玩耍的孩子们。


虽然很欣赏芬兰学校的模式,但是我觉得下课时把五年级的学生放到操场上再收回来还是要费点儿气力的。按照Pelligrini教授的理论,课间休息并不一定要在室外,也一样有益。他在公立学校做的一项试验表明,那些在教室里休息的孩子和在操场上休息的孩子一样能够获益-休息以后孩子们在课堂上都更加专注了。


最重要的不是在哪里休息,而是你给孩子们多少自由度。如果课间休息是由老师主导的,休息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它必须是孩子们的自由玩耍,让孩子有机会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在这些时间里,孩子们不仅得到休息和充电,也在学习合作、沟通和妥协的技能,以帮助他们在学业以及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成功。


作为一名老师,我总是试图通过一些试验来改善我的课堂教学。在芬兰教授五年级学生的实践让我发现,一旦看到休息可以将学习效果最大化,就不用再对减少课堂授课时间而感到负疚了。Pellegrini教授的发现也证实了经常性休息确实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记住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必再担心孩子在每天几次1015分钟的休息以后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了。坦白讲,作为老师也可以因为这样的经常性休息而获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