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微信时你被诱导分享过吗?

(2016-02-18 13:51:48)
标签:

财经

时评

情感

it

分类: 百科

原文地址:http://tech.sina.com.cn/2016-02-18/doc-ifxprucs6192814.shtml

《谁打开,谁发财!》这篇文章,曾在朋友圈被刷爆。该文以发财为噱头,强调只要转发文章就能将财神爷带回家,利用部分读者的迷信心理,使阅读数和点赞数飙至10万以上。这属于典型的诱导分享。

  诱导分享指发送谣言、色情、测试类、答题类等内容,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圈,操作后才能见到答案或内容。根据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数据分析,2015年6月19日至2015年8月23日被举报为“诱导分享”排名前200的微信公号文章中,47%的文章涉及金钱主题,29%的文章涉及名人相关主题。

  很多用户都有类似的体验:在朋友圈刷到一条测试,考察辨色能力,等一道一道题做完要看结果分析时,却告诉你要分享到朋友圈,“分享后测试答案自动跳出”,不想白做就只能老实地分享。

  “转发可保全家平安”,“不转不是中国人”,“看完赶紧告诉身边的人”,“转发集满30个赞可获小礼品”……业内人士指出,诱导分享利用的是典型的“粉丝”心理。有的公号是为了吸粉并骗取转发量,有的公号则是商家为了活动促销搞宣传。与之相连的虚假客服电话、赠送物品欺诈、违规抢红包、集赞换票等种种乱象,让人十分头疼。

  “粉丝经济是公号的主要盈利渠道,粉丝越多广告收益越高,乱象易生。”朱巍表示,过度关注粉丝经济,追逐商业利益,用户体验将大幅下降。没有温度和人情味的公号只会“掉粉”,违法违规的公号终究会关门并被追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