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拜大年
标签:
育儿历史文化 |
分类: 情感 |
记得小时候,初一早晨天不亮就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起来了,尽快吃早饭,然后穿上过年特意置办的新衣服,由哥哥带着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长辈说,初一拜年大吉大利,也说明这家的孩子懂事儿,家长教育的好。
先给本家比自己父母年长的人拜年,然后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逐一登门问候“过年好”。大家在路上碰到也互问“过年好”。每一家都准备了丰富的烟糖瓜子等。最早还是烟叶烟纸,自己动手卷。糖就是水果糖块儿。瓜子是自家种的向日癸南瓜子等,自家炒制,富裕的家庭还有花生。大家边唠嗑边吃瓜子。一般大家唠一袋烟的功夫,就告辞奔向下一家,或者下一拨拜年的进屋后,就“先qie让后qie了”。碰上特别投脾气的长辈或同龄人,就多聊会儿。
到了下午,年轻人都找伴儿玩儿去了。长辈们开始给更年长的去拜年,他们的时间就宽裕了。小孩子们开始放鞭炮。当时,不舍得一挂鞭直接点燃放了,仔仔细细一个一个的拆下来,抓一把或数上十个二十个,一个一个地去放。有时大家还在一起比谁放的鞭响声更大。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孩子数量没有那个年代多,加上怕出去有危险,过年的氛围自然就大不如前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