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趣横生的三人象棋

(2012-01-06 20:2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

 

   《参考消息》2001619日第五版转发埃菲社莫斯科614日消息说,乌兹别克斯坦一名棋迷发明了一种3个人在一个棋盘上同时下一盘棋的新式象棋,名曰“三人象棋”。

    报道说,与传统象棋不同的是,这种新式象棋的棋盘不是四方形,而是三角形的,而且有39颗棋子,每人13颗,发明者去掉了传统象棋中的两个“象”和一个“兵”,将其他的棋子留了下来。第三方棋子的颜色还没有确定,但其他两方棋子的颜色仍是传统的黑色和白色。这种总体上保持了古典象棋规则的新式象棋,吸引了当地大批象棋爱好者,最近还成功地举行了一次这种新式象棋的比赛。乌兹别克斯坦的棋迷和象棋专家认为,要不了多久,这种新式象棋就会受到全世界象棋爱好者的喜爱。

    乌兹别克斯坦这位棋迷发明的这种三人象棋,显然是在二人国际象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不是我们熟悉的“中国象棋”。

http://s11/middle/93c84f37tb5e5fd81e2da&690

    其实,中国象棋早有三人象棋这一“变体”。据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宋代市井瓦子盛行“说三分”,说的是魏、蜀、吴三国争雄故事,随之,在社会上就出现了一种模仿三国纷争的象棋样式,名曰“三国图格”,或曰“三象戏图”。《郡斋读书志》卷十五著录《三国图格》一卷,记其事。同时代人陈振孙《直斋书录释题》卷十四著录《三象戏图》一卷。可惜当时的棋谱没被记录下来。

http://s4/middle/93c84f37tb5e6029ecb93&690

http://s6/middle/93c84f37tb5e6023b70d5&690

http://s15/middle/93c84f37tb5e6032232ee&690

http://s11/middle/93c84f37tb5e6038dcb3a&690

    清代康熙间徽州(歙县)人郑晋德著有《三友棋谱》一卷,被收入张潮编辑的《昭代丛书》甲集。此后“三友棋”成为此一棋种的定名,民间亦称“三国棋”。其布局如图。这种棋每方各多“旗”子二枚,其三、七位之“兵”以“火”易之,棋盘中心区域有“山、”“海”之险和“城”池之固。在走法上,将、士、象、兵同二人象棋;车、马亦同二人象棋,可过“山”、“城”,但不能过“海”;炮的走法亦同二人棋,可过“海”,但不能过“山”、“城”;“火”走对角线,每着斜行一格,有进无退;“旗”直行二格,进入“敌国”后,可纵横进退任其所行,每着行二格。“山”、“海”、“城”均作一格计。如一方先被将死,则将“将”棋反扣于九宫将位上,其余诸子就成了俘虏,被编入胜者的部队,任其调遣。

http://s5/middle/93c84f37tb5e6069129a4&690

    这种棋,三方棋力相当时最有趣味。张潮《三友棋谱》“跋”云:“(此棋)较之旧制似为稍难,然唯其难,斯其巧愈出,盖化臭腐而为神奇者也”。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象棋》条谈其走法时说:“起手大抵两家合攻一家,然危急之际,亦须互相救援,缘主将一亡,则彼军尽为所吞,以二攻一,势莫当也。故往往有彼用险著制人,而我反从而解之者,夫救彼正所以固我也。勾心斗角,更难于二人对局者”。三方既是永恒的敌人,又是暂时的盟友,是敌是友,视局势而定,一方强时,另外两方就会“联合”起来加以“制衡”;而“友邦”危及乙方时,必翻脸不认人,反戈而击之。诸如“围魏救赵”、“欲擒故纵”、“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兵家计谋,尽可淋漓施展,是磨练意志、考验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有趣棋类,对培养人的审时度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亦极有益处。可惜的是,这一棋种,并未象乌兹别克斯坦的象棋专家所说的那样“受到全世界象棋爱好者的喜爱”,即使在中国,也未能广泛普及、流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