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大校友庄俊的建筑师生涯

(2018-07-26 15:21:03)
标签:

历史

建筑

交大

分类: 交大春秋
提到20世纪中国的建筑大师,总是离不开梁思成、林徽因伉俪。其实在民国年间,出现了一批留学归来的中国建筑师,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作品,庄俊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庄俊(1888-1990)是中国第一位接受西方建筑教育的建筑大师,他是最早创办并经营建筑师事务所的中国建筑师之一,他还发起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师组织"中国建筑师学会"并多次被推举为会长,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与他同时代的建筑评论家曾这样评论庄俊的作品:"盖古典派建筑,如中国之骈体文,稍有离题,即画虎类犬,且其雕塑、柱头、花线等,均足以耗金费时,故建筑家多有避之者。庄建筑师不繁难,是其勇敢处,不惮物议,是其果决处,均非常人所能及。" 

庄俊,字达卿,原籍浙江宁波,1888年6月6日出生于上海。他5岁丧父,靠其大伯父经营的祖传酒行"庄源大"分给部分利润维持家中生活,因家中人口众多,生活相当艰难。庄俊先后在上海的敬业学堂和南洋中学就读,1909年考取唐山路矿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前身),他家境清寒、勤奋好学,而这所学堂为全部公费,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庄俊次年考取第二批庚款公费留学并转入清政府"游美学务处"开办的留美预备学校"肄业馆",考试地点设在北京史家胡同。初试的中文试题古色古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而英文试题则颇为时髦《借外债兴建国内铁路之利弊说》,复试四天内考了西洋史、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和世界地理等科。这一年共有400多人应考,最后录取70人。同期留美的还有赵元任、胡适、竺可桢等人,来自唐山路矿学堂的共五人。庄俊和唐山同窗竺可桢一起剪下盘在头上的辫子,远渡重洋来被誉为"公立常春藤"的美国伊利诺大学巴纳-香槟分校(UIUC),成为该校继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吴清度之后最早的中国留学生。竺可桢进入农学系、庄俊则学习建筑工程并于1914年毕业,成为近代中国赴美留学生中学习建筑的第一人,开启了中国学生赴美学习建筑的先河。早期美国的建筑教育深受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建筑教育的影响,将学徒式的实践型教育、法国古典学院派的教育理念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的新型材料、技术和工法导入美国,19世纪出现了著名的芝加哥建筑学派。庄俊就读的UIUI建筑工程系偏重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训练,加上相当分量的建筑学课程,为他日后从事建筑师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留学期间,庄俊在大学总工程处兼职作绘图员以补贴生活,还担任过伊利诺中国学生会副会长、美国中国学生联合工程委员会主席。上图为第二批庚款留学生合影,下图为西南交大茅以升图书馆中关于竺可桢和庄俊的介绍(笔者摄)。

1911年2月,留美预备学校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1914年10月,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1877-1954)为学校规划校园,布置留美预备学校和综合大学。此时已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获得建筑工程学士学位和"建筑师"资格的庄俊应聘回国,成为清华讲师和驻校建筑师。1916至1920年间,他配合墨菲负责校区的总体规划,并主持图书馆(右上图)、体育馆(左上图)、科学馆(右下图)、大礼堂(左下图)等早期"四大建筑"的工程设计和监造。这四大建筑多为红砖青瓦、铜门钢窗,精雕的梁柱、恢宏的穹拱等欧式古典建筑的元素尽含其中,也是中国首批按照现代建筑科学技术建造的建筑,据说庄俊是参照UIUC的Foellinger礼堂设计的清华大礼堂墨菲毕业于耶鲁大学,1914年5月来到中国,还进行了长沙雅礼大学、福州福建协和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北京燕京大学、广州岭南大学等教会大学的部分建筑设计,以及上海沪江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校园规划设计,并于1918年7月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个人事务所。墨菲是20世纪初中国建筑古典风格的西方代表人物,也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代建筑师。除庄俊之外,中国早期留美归来的建筑师,比如同为清华学堂出身的吕彦直(1894-1929)和董大酉(1899-1975)等人,都曾先后在墨菲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过。庄俊的留学背景以及与墨菲的合作经历,使得西方古典主义元素自然融入他的建筑理念,并在他后来的建筑设计中逐渐体现出来。1921年庄俊兼任母校唐山交通大学工程师,参与校舍设计工作,特别是设计了与清华二校门风格相仿但更为宏伟的交大主门(题图),成为学校的地标性建筑,直到在1976年的世纪大地震中倒塌。庄俊同时还参与了天津裕大纱厂、天津扶轮中学及唐山银行大楼的设计工作,并担任外交部顾问建筑师两年前交大双甲子校庆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笔者撰写了一篇题为《我们心中的家园——老唐院"大门口"的传说》的博文。在写作过程中才得知庄俊就是唐山交大主校门的设计者,余生也晚,那次是笔者第一次听说庄俊的大名。

1923年秋庄俊再度受清华委派,带领100多位学生赴美留学,并前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进修,后来清华学堂一些学生走上学习建筑学的道路以至名家辈出,应该说庄俊起了很大启发作用。他在国外一年时间里到欧美各国游学考察,除了古典、折中主义的建筑外,他也接触到了现代主义的早期建筑,从而更加明确了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1924年庄俊回国后辞去清华学堂的职务,1925年在上海创办了"庄俊建筑师事务所",承接建筑项目,自行开业达25年之久。据查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创办建筑师事务所的是清华出身的留美建筑师关颂声,他1920年在天津创办的"基泰工程司",而在"庄俊建筑师事务所"开张之前的上海滩,只有留日归来的柳士英和刘敦桢等1922年创办的"华海建筑师事务所",主要从事厂房设计和市政规划。1920年代上海的建筑设计业务基本是外国建筑师的一统天下,而中国建筑师自己开业的事务所中能与外商竞争的寥寥无几,其中以庄俊率先与洋商媲美抗衡。庄俊成立事务所后的第一个项目是与赍丰洋行联合设计上海金城银行大楼(今交通银行,左上图),于1928年建成,这座建筑为当时上海华商银行中最为华贵的一座,采用庄重对称的英国新古典派道维克式立面,入口两侧为希腊多立克柱,上部三角形梁上雕刻该行标志龙、凤、斧头图案,在设计中体现了他在风格和用材上的专研与独到。庄俊从此声名鹊起,随后又承接了大陆商场(现名353广场,右上图)的设计,由于地基位于南京路黄金地段,庄俊设计了一个沿街面周边式的饱和方案,充分利用空间容积;为提高商场功能,他还设置了东南北三面的客流通道,同时又注意采光和通风的处理,体现了一种低调中的奢华氛围,大陆商场成为其艺术装饰性的代表作。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的中期是庄俊创作的旺盛时期,其主要作品还有中科院上海理化所、虹口公寓、古柏公寓(左下图)、交大总办公厅(右下图,笔者摄)和体育馆、孙克基妇产科医院(现名长宁区妇产科医院)、上海中南银行,以及汉口金城银行和大陆银行南京盐业银行,济南、哈尔滨、大连、青岛、徐州的交通银行。庄俊作品的气质庄重华贵、古朴典雅、细致精到,十分符合那个年代中产阶级的地位和价值观。他的建筑风格逐渐由西方古典主义转向西方折衷主义,1940年代之后则朝现代主义偏移。

1920年代以后,很多海外学成回归的中国建筑师来到上海,纷纷开设建筑师事务所,构成了近代上海中国建筑师的主要群体。其中包括曾任大陆银行建筑师的罗邦杰,负责主持"大上海计划"的主任建筑师董大酉,上海南京大戏院和美琪大戏院的设计师范文照,合伙开办"华盖建筑师事务所"的赵深、陈植、童寯以银行建筑见长的陆谦受等,他们为打造上海这个"万国建筑博物馆"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团结中国建筑师、维护合法权利、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交流技术和发展业务,庄俊和张光圻、范文照、吕彦直等建筑师发起,于1927年组织成立了民间职业团体"中国建筑师学会"(原名"上海建筑师学会")庄俊当选为首任会长,以后又多次获选连任会长和董事。学会会员分为正会员和仲会员两种,正会员须有大学的建筑专业或相等的学历,仲会员须有六年以上的设计实践经验。学会制定了建筑设计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规定了建筑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尽的职责和详细的收费标准,旨在有效地规范建筑设计行业、保护建筑师的利益、杜绝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同时团结行业内的各种力量,学会活动包括交流学术经验、举行建筑展览、仲栽建筑纠纷、提倡应用国产建筑材料等。学会1928年加入中国科学社,1935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于1933-1946年间与上海沪江大学商学院合办建筑系,在长达24年的时间内,庄俊为学会的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32年起学会出版《中国建筑》,这份刊物与"上海市建筑协会"创办的《建筑月刊》一起,遵循"融合东西建筑之特长,以发扬吾国建筑物固有之色彩"的办刊宗旨,汇聚各种建筑信息并促进行业最新设计动态的及时交流,致力于东西方建筑历史学科知识的普及建筑新思潮的传播、建筑制图与业务文件的规范化、建筑师从传统工匠到现代职业人社会身份和建构,成为当年沪上行业交流、职业规范、学术争鸣、学科建设的主要载体,也是20世纪中国建筑界的第一代纸质媒体。庄俊本人曾在期刊上发表《建筑之式样》一文,对西方现代建筑影响下产生的建筑理论进行探讨。左图为学会成立时范文照的题词"和衷共济",二图为《中国建筑》期刊上刊登的广告。

1929至1936年间,以建筑师团体、政府建设部门和营造商为主的建筑各界在上海相继举办了多达六次的建筑展览会,借助这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形式来积极推动建筑师的社会身份认同。1929年由蔡元培和刘海粟等人发起、在上海新普育堂举办了"教育部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其中的建筑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公开的建筑展览,也是第一次有建筑师参与策划的建筑展览会,参展的有吕彦直的中山陵墓图案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庄俊的金城银行大楼、董大酉的古埃及和古希腊庙宇之柱式、赵深的教堂建筑、范文照的礼堂建筑等展品34件。1936年4月上海迎来了二战前最后一次大型建筑展览会"中国建筑展览会",这次展会由营造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交通大学首任校长、时任上海市博物馆董事长叶恭绰"联合国内建筑师营造家、建筑材料业及对于建筑上有兴趣之个人及团体、共同发起"。展会的主办单位为北京的营造学社、天津的基泰工程司、上海的中国建筑师学会和建筑协会,其宗旨是"介意发扬中国建筑艺术之伟大,……并引起社会上对于中国建筑之认识与研究"。展会于4月12至19日在江湾新落成的上海市博物馆(右上图)和中国航空协会大楼(右下图)举行,盛况空前,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的总人数超过四万,是1935年举办第六届全运会以来规模最大的社会团体活动。展会不仅展示中国建筑师十余年发展成就,也反映出职业建筑师致力于推动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以及国货运动的使命感,从而全面确立了中国建筑师在整个建筑行业和社会建设的中心地位及公共话语权。沪上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申报》为此发行了特刊,专载共计26篇文章以介绍这次展会的盛况,从展会发起到展品目录以及建筑批评进行全面报道,这些文章大部分被收录于《中国建筑展览会会刊》——中国近代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建筑展览会会刊,左图为该会刊封面。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庄俊暂停执行建筑师的业务,在大同大学和沪江大学夜校担任一些课程,拒绝与日伪政权打交道,在此期间他还培养了一批青年建筑师。1949年庄俊结束之前苦心经营多年的建筑师事务所,受特邀出任交通部华北建筑工程公司、建工部中央设计院、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的总工程师,并参与北京十大建筑的筹划设计工作,直到1958年退休。期间庄俊曾当选过北京市第三、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徐汇区第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五届政协委员。庄俊在长期的建筑设计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有必要编一本建筑工程的英汉辞典,并且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搜集了不少资料。他在担任华东设计院总工期间因年事已高休养在家,积毕生经验,耗费四年时间呕心沥血编写了《英汉工程建筑名词》,供建筑从业人员使用。1985年在国家城乡建设部为庄俊举办的从事建筑设计70周年庆祝会上,中国建筑学会特授予庄俊"建筑泰斗"荣誉证书,他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建筑学专家。

庄俊为人忠厚正直、朴实谦逊、办事认真、治学严谨,对于中国建筑师学会的"诫约"终生身体力行。他对于子女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其子庄涛声毕业于之江大学建筑系并留学美国,毕业后在纽约的英门建筑师事务所工作。根据收录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持编纂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中方义弼的回忆文章,"该事务所的建筑师Alvin Inman很器重庄涛声,劝他长期留下工作,而且请他转告庄俊,邀请庄俊夫妇来纽约定居,与英门合作,并表示愿将'英门建筑师事务所'改名为'英门-庄俊建筑师事务所'。庄俊回信除了感谢英门的一片好意外,还谆谆告诫儿子'祖国即将解放,应尽快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工作。'庄涛声听从了父亲的意见,于1950年3月和其他20几位在外留学的爱国知识分子,经辗转奔波,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时庄俊已在北京工作,他对儿子的要求是一不留上海,二不留北京,要他先去一个比较艰苦的地方,体验中国一般民众的生活。"庄涛声曾任教于父亲母校唐山交大建筑系,直到1979年才调回上海,任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1990年庄俊在上海去世,享年102岁,在身后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精神遗产。今天,当我们看到矗立在中华大地上那一座座端庄巍峨的老建筑时,仿佛透过岁月的沧桑,看到庄俊等曾经卓有成就的老一辈建筑师的英姿,心底不禁涌起深深的追念和敬佩之情!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笔者参考了《城市建筑杂志》2010年第6期宣磊的《从近代上海建筑博览会看中国建筑师身份的建构》,《世界建筑导报杂志》2012年第5期黄元炤的《庄俊:旧时代,中产阶级的贵气"古典"与"现代"功能》,以及《世界建筑》2016年第1期卢永毅、宣磊、赵玲的《近代上海大众传媒与专业期刊对建筑发展的促进》等文章。本文图片除特别申明外,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