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建筑大师——斯蒂芬·霍尔

(2018-12-10 13:29:02)
标签:

转载

分类: 设计与心理
http://s12/small/006psuzZzy6ZUqhIsJB6b&690
一、斯蒂芬·霍尔(1947-)简介
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建筑系,在罗马学习建筑,此后在伦敦AA学校学习硕士课程。1976年在纽约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所获主要奖项:

1989.1991.1992.1993年获得AIA国际协会荣誉奖章
1997年获得日本建筑施工奖
2001年获得巴黎建筑学会最高荣誉奖章
2003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授予荣誉资深会员称号

重要作品:

马萨曼园宅
福冈公寓
赫尔辛基艺术馆
MIT学生公寓
当代MOMA

二、建筑作品简介
根据霍尔的设计思想可以将霍尔的建筑作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5-1989):“锚固”,代表建筑:马萨曼园宅
在这一阶段,霍尔重视“从直觉和真实经验上把握建筑与场所的现象关系”,并用丰富的地方建筑类型加以强化,使作品体现出“对人、建筑与场所关系的本质把握”。http://s2/bmiddle/006psuzZzy6ZUrXLEXf51&690

http://s6/bmiddle/006psuzZzy6ZUrYqiFf55&690
从上图可以看出建筑坐落在一个不高的坡地上,房屋的地板层也随着山势呈阶梯状上升。同时,房屋的底部采用干栏式的结构,一方面是地形的需要,一方面也为房屋创造了更好地通风和防潮条件。建筑的一侧面朝大西洋,在平面布置中也尽可能的把需要良好景观的房间朝向海面,并在二层留出屋顶平台。建筑物还设置了外廊,不仅能丰富立面的光影关系,还创造了良好的观景视角。建筑物的材料也选用经过风吹雨打而呈现自然色彩的木头。

第二阶段(1989-1995年),设计作品多为城市建筑,“纠缠”是这一时期作品表现的特征。代表作品: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
霍尔认为“纠缠”是一种符号性或隐喻性的概念,是一种对基础现象学思想本质的形象表达,真实地体现了我们对于自然和原始的理解。霍尔认为建筑的本质在于知觉与物质现象的纠缠中,建筑能塑造一种关于空间与时间有生命力的、能感知的纠缠,以此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当代艺术博物馆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地段,西侧是国会大厦,东侧是伊利尔·沙里宁设计的赫尔辛基火车站,北侧是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芬兰会堂。在一个特殊的历史地段,建筑如何与城市呼应,是这个建筑师面临的最大问题。

博物馆交织的设计概念来自建筑构成、城市以及景观灯几何形态上的交错融合。一条含蓄的文化轴线以曲线的方式将博物馆与远处的芬兰会堂联结。在景观规划上,将托罗湾延伸至建筑眼前,为将来沿逐渐变窄的水面进行的公共活动提供了一处场地。在博物馆的内部,动态的流线,曲线的坡道和楼梯都积极引导着空间中景象的交互,积极引导着参观者选择自己的参观路线。博物馆的设计有个常见的问题,多层堆叠的剖面设计只允许在顶部进行采光,而下部楼层只能完全依靠人工照明。在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中霍尔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弧面的存在使得水平入射的自然光偏转之后经由中部向下,由此从上到下的渗透到各个楼层。其次没有天窗的弧状屋面为顶层下部的展室提供了光线的另一种分布方式。http://s15/bmiddle/006psuzZzy6ZUvFxytUee&690

http://s7/bmiddle/006psuzZzy6ZUvFMykC36&690
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霍尔一直在不断地充实自己,《视差》是霍尔建筑现象学的又一著作。
不论是美国MIT学生公寓的“多孔建筑形态”,还是北京当代MOMA环状混搭塔的“杂交与漂浮”,都是对这一思想的全新阐释。在此期间霍尔的建筑大都在探索、展望21世纪的建筑远景,比如可持续能源体系和综合型都市,其中后者既具有开放性,又有全新的公众空间。
南京艺术博物馆
这是霍尔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建筑力图通过多角度的理论观点、空间层次、雾气与水的扩展等几个主题来探索中国国画深层次变化的空间奥秘。
博物馆项目由平行的透视空间“场域”、黑竹混凝土花园墙壁以及其上方悬空的轻盈形体组成。
地热循环加热/冷却系统和低能耗能源材料的使用方案使得项目的节能环保主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北京当代MOMA
该建筑的设计理念是“联接复合体”。它充分的发掘城市空间的价值,将城市空间从平面、竖向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为立体的城市空间。
考虑了未来城市的生活模式,引入了复合功能的概念,实现开放功能的城市社区,在这里不单是居住功能,而且能够和谐的工作,娱乐、休闲消费、交通,作为一个汇集精品商业与国际文化的开放社区,充满生气与活力,将创造更和谐的国际化生活氛围,不仅为社区创造更舒适的环境,更多的交往机会,也将完善城市区域功能。
从可持续的观点出发,当代MOMA适当高密度开发利用土地与大规模使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是大城市发展的方向,是真正“节能省地型”的项目。http://s10/bmiddle/006psuzZzy6ZUxFS8Qh09&690

http://s12/bmiddle/006psuzZzy6ZUxG9fo7cb&690
三、可作为获奖候选者的理由
       普利兹克奖是为了表彰获奖人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查阅历届获奖人的颁奖评语,可以发现普利兹克奖最看重的五个方面分别是建筑理念、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创新性、人文精神与社会贡献、关注建筑本体。
      斯蒂芬霍尔有其成熟的建筑理念。提到霍尔总是与现象学联系在一起。现象学者认为,现象是包括抽象观念在内的能够显现在一切意识中的一切东西,直觉、回忆、判断、想象、经历等,。建筑设计必须包含人们的经验、知觉、意识等精神范畴。霍尔的设计中更重视人的主观体验,从空间的设计来唤醒人们内心真实的情感和回忆。例如西雅图大学圣依格内修斯教堂的设计。通过光线的处理来激发人们的情感。http://s3/bmiddle/006psuzZgy6ZUADLde292&690

      霍尔的也很重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霍尔在其著作《锚》中提出,建筑的形式应当根据它所处的特有场所和位置来去顶。建筑将有关地方特性的线索收集整理,把场地具体凝结成为一个场所。这些线索有些是具体的,有些是抽象的:包括原有的建筑、建筑之间的道路、景观、河流、树木、嗅觉、温度、地名以及与此地相关的记忆和传说。这样,建筑就唤醒了场所中那些自在的物体所蕴含的的联系,从而“锚固”在场所中,并且伴随其功能和社会要求融入到场所特定的历史中去。这种将建筑“锚固”到场所中去的理念一直伴随着霍尔。
      霍尔的建筑类型多样,住宅,教堂,大型商业,博物馆等等都有涉及,建筑风格也多样,不拘泥于一种建筑手法,一直在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建筑。
      霍尔极大的关注未来城市的发展,也设计了很多探索的建筑。例如当代MOMA的设计,探求一种新的居住可能性。
      霍尔的建筑不刻意玩弄形式,而是从建筑的本体出发,还是来源于其现象学的哲学理念。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