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夏牧场》说课稿
(2011-10-22 10:39: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评课 |
《美丽的夏牧场》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中的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领悟课标,把握重点──说教材
1、进一步复习、巩固1=G的五线谱音位。
2、感受草原音乐。
3、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是:
1、进一步复习、巩固1=G的五线谱音位。
2、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轻快、柔和的声音演唱和表现歌曲。
认知目标是:初步认知“草原音调”(主要指新疆的)。
情感态度目标是: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使学生喜爱少数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是:能用轻快、柔和的声音演唱和表现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唱出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是:1、复习、巩固1=G的五线谱音位。能自己视唱1=G的歌谱。
2、能找出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并设计其他演唱形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彰显主体 自悟探究──说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学生带到了美丽旖旎的天山,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夏牧场》,让学生视听结合,感受到情绪的熏陶和歌曲的感染。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由于音乐具有不确定性,每个学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采用了启发开放式教学法。
三、精选教法 激趣乐学──说教法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自己当成是音乐学习的参与者,力求平等、民主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音乐学习,从学生的个性、立场、经验出发,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来帮助和丰富音乐学习。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音乐学习能力,本课运用了1、自主探索法。2、小组讨论法。3、主体参与法。
自主探索法:通过复习、巩固1=G的五线谱音位,培养学生独立视唱歌谱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在歌曲的难点解决上,通过小组讨论来获得认识。
主体参与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五线谱及歌曲的学习中。
四、参与活动
一、创设情境(2分钟)
二、导入新课(4分钟)
三、歌曲教学(32分钟)
1、看歌词、听范唱。听后试问:有何感受?(初步感受歌曲主题内容)
2、读歌词,品意味。(歌曲的美是旋律美和语言美的有机结合)
3、复习1=G的五线谱音位。(巩固复习,加深印象)
请记住la、do、mi都在线上,si1、re、fa在间上(学生随琴声轻唱这一音列,先从la1唱到fa,再从fa唱到la1)。
4、听伴奏,唱旋律。(先用la哼唱,了解乐曲结构,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5、自由识谱,教师巡视。这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巡视时学生可以提出困难,(师找出共有的难点)问: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局部教唱,反复练习,同伴互助、聆听录音)增强学生自学的能力。
6、听伴奏,唱歌谱(鼓励唱准歌谱,有困难的可继续模唱,允许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存在)
7、听范唱,唱歌词
(你要怎样表现这首歌曲?邀请有特长的学生“示范性”演唱。既可促优又能增强全体学生音乐学习的信心)
8、齐唱至熟练。(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9、教师指导演唱:指导用轻快、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10.完成书本第20页的作业: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1)欣赏合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齐唱与合唱不同的效果。
(2)请同学们思考在没有合唱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设计、安排各种演唱形式,将这首歌曲唱得更动听(可采用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
(3)学生试唱各种方案,大多认为较为理想的是“层层推进”式,即前四小节领唱,中间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最后四小节为男女声齐唱。但是,也可以“逆向思维”,即前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中间四小节领唱,最后四小节齐唱。不搞“标准答案”,给学生以充分创造的余地。
四、课堂小结、结束课业。(2分钟)
我们美丽的祖国有56个少数民族,56个民族56朵花,我们生活在这个民族大家庭里温暖、幸福、快乐。让我们齐唱《美丽的夏牧场》来结束这堂音乐课吧!
总之,本课力求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达到用轻快、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我在本课的音乐教学中,努力让学生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程序做适当的调整,让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