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笔架

标签:
收藏文化 |
十多年前,我去拜访收藏文玩的好友季兄,顺便请教有关知识。见其书桌上放置着一件曲折虬劲的根艺摆件,我拿起仔细欣赏,连连称奇。季兄见我喜欢,就爽快将根艺摆件赠送于我,还传授了收藏保养的常识。
这件天然枯木随型根雕艺术作品,呈现深褐色,底座为等边三角型,边长约20公分,高32公分。饱经风霜的根体,弯弯曲曲,布满16个大小孔洞(窟窿)和数十个节疤,虽凹凸不平,但表面光滑,纹理自然,整体透射出自然美。
根雕艺术是传统造型工艺,又被称为“根的艺术”。其创作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以树根(树身、树瘤、竹根)天然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和工艺处理,奇巧结合,天人同构,创作出人物、动物和器物等艺术作品。
根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已经懂得将木材、树根用作雕刻装饰品和生活用具。商周时期雕刻造型艺术作品已有人物造型。至唐宋元朝时,根艺作品逐渐进入宫廷、民间和石窟庙宇之中。明清时,不少根雕作品淋漓尽致地显现出艺术神韵。随着国家强盛,经济繁荣,传统根雕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
我收藏的根艺作品,观其形很像一把弯弓,曾想好起名为“根雕·弓”。然而,夫人看见根艺作品后开玩笑说,这根雕摆件当作笔架(笔搁)使用也蛮好的。她的话倒是提醒了我。平时我喜爱砚墨习书,大小毛笔买了不少,原有的红木笔架早已挂得满满当当。我尝试将常用的几支毛笔挂在“弯弓”上,还真合适!根艺摆件成了形美实用的“笔架”或“笔搁”,时常陪伴我临贴练字了。
(此文刊于2025年6月19日《上海老年报》休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