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诗人舒兰:《乡色酒》赏析(附两首)

(2015-05-19 15:45:34)
标签:

现代诗选粹博刊

现代诗选粹

现代诗

文学

诗人

  台湾诗人舒兰:《乡色酒》赏析(附两首)

  

  舒兰(1931~),江苏邳县人,台湾诗人.本名戴书训,笔名林青等。

 

  

  《乡色酒》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赏析】

  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浓的现代小诗。说它淡,淡在诗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说它浓,浓在诗情,浓浓的相思,浓浓的乡愁。仔细品尝这杯《乡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诗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对宋词小令的发扬与创新,对称均匀,简约精纯。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乡色酒》是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精华,用传统的审美形式酿出的当代人的民族情思。这种远近时间的跨越、空间距离的跳跃、“你”“我”位置的变换,虽是几字之别,却能景象迁移、情绪突变,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园而他乡,油然而生浓浓的相思,无限的乡愁。

  三十年前,年少的“我”在家乡的柳树下休憩、玩耍,圆月的清辉见证了“我”的多少快乐;此时,月亮也是那般地羡慕“我”,从树梢头望着“我”,分享天真少年的烂漫。而三十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远离了杨柳依依的本土,无法回归故里,只能遥遥地望着明月,以寄乡愁;月亮成了“一杯浓浓的乡色酒”,不但没有消除乡愁,反而越看越愁,越喝越愁。背井离乡的游子满怀着一腔愁思,多么希望能够从月亮上看到家乡的柳树以及少年的快乐啊。

  这就是《乡色酒》的意境,它让我们理解了台湾诗人舒兰何以曾被尊为写怀乡诗的圣手。该诗由两小节组成,深刻地表达了海峡彼岸的骨肉同胞渴望统一的真挚感情。一幅人月同圆的图,一幅物是人非的景,两个时间、空间跨度很大的画面连在一起,前者的欢乐情景衬托后者的凄凉之感,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附:《舒兰诗两首赏析》

  

  虽然,

  根须伸了又伸,

  却总不能触及,

  生我的乡土。

  ——《瓶竹》

  

  面对瓶壁一样的阻隔,欲归不能归地,她的心何等痛楚!

  

  他没有忘记,还在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给他讲起乡亲们的深情,说:“要不是戴场人的心眼好,咱寡妇娘们,有点地日子也难熬。”他没有忘记,放暑假回来,他书包一放,就跟伙计们耪地。伙计们跟他开玩笑,把耪掉的小草都给栽上。还有,他的母亲,寒冬腊月里,每夜起来喂马,谁劝也劝不住。------而他,现在还健在着的母亲,已经年近九十了。

  

  也许是诗人听见了家乡含泪的呼唤,舒兰到底还是从无限的忧伤中解脱出来了。

  

  醉了,

  醉成一只飞蛾,

  一只扑火的飞蛾。

  

  醉了,

  醉成一只彩蝶,

  一只渡海的彩蝶。

  

  醉了,

  醉得壮烈,

  醉得辽阔。

  ——《醉了》(一九八一年)

  

  这情浓似酒的,不公明就是舒兰眷恋乡土、向往归来的深情呼声吗?

  

  “风物总是家乡好,羊背阴晴入面来。”诗人呵,家乡正把你深情的歌声,编织成一只只迎春的花环。看,两岸亲人一堂欢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