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诗人作品欣赏】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麦秸花环》《采莓子》

标签:
现代诗文学诗人现代诗选粹文化 |
谢默斯·希尼,1939年生于爱尔兰北部德里郡毛斯邦县一个虔信天主教、世代务农的家庭,自小接受正规的英国教育。1961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当过一年中学教师,同时大量阅读爱尔兰和英国的现代诗歌,从中寻找将英国文学传统和德里郡乡间生活经历结合起来的途径。
希尼的诗作纯朴自然,奔流着祖辈们的血液,散发着土地的芳香。他以一种带有现代文明的眼光,冷静地挖掘品味着爱尔兰民族精神。他虽有学院派的背景,却绝无学院派的那种孤芳自赏的情调。希尼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诗学专家。自1982年以来,他一直担任美国哈佛大学修辞学的客座教授,1992至1994年还担任过牛津大学的诗学教授。先后发表诗学散文集《专心致志》(1980)、《写作的场所》(1989)、《舌头的管辖》(1988)、《诗歌的纠正》(1995)等。1995年,由于他的诗“具有抒情诗般的美和伦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迹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华”,希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麦秸花环》
1
麦秸花环
文/(爱尔兰)谢默斯·希尼
你编着麦秸花环,
把心中醇熟的静默
交织于不会锈蚀
却一捻捻收紧而发亮的麦秆
成为可知的小冠,
一个用完扔掉的草编爱心结。
一双老于白蜡木和藤杖、
在斗鸡般的一生中磨鸡距的手
听任其天分,为美好的意图劳作
直到手指的动作仿佛在梦游:
掇拾那不可捉摸的心中麦穗,
我感觉得出,如摩挲盲字,
如果我窥进它金色的圈圈
便看见我们在铁路的斜坡之间
走向草长蚋飞的傍晚,
青烟直上,篱间有旧床和犁耙,
一张拍卖告示张贴在外屋墙上——
你外套的翻领里戴着麦秸花环,
我拿着钓鱼竿,心里已经想家
因为暮色苍茫,而你的手杖
挥向草丛和灌木的顶端
节拍凌乱地打啊打,却惊起
不了任何东西:那片本色的乡野
在你缠结的麦秆中已舌头打结。
“艺术以和为极”
可以用来标榜这脆弱的物件,
我把它固定在杉木梳妆台上——
像一口张开的陷阱
不久前有经过的谷物精魂
溜开,却把它磨亮,还留着余温。
注:“艺术以和为极”一语出自英国诗人Coventry Patmore,曾经叶芝引用。
《采莓子》
(爱尔兰)谢默斯·希尼
2
采黑莓
文/(爱尔兰)谢默斯·希尼
八月底,尽管有整整一个星期的
大雨和太阳,黑莓照旧又成熟了。
起先是,只一颗,光滑的紫色粒团
在红红绿绿硬得像结的果实间。
你把这第一颗吃了,它的肉很甜
像是浓酒:是夏天的血液在里面
染红了舌头,留下了采摘的欲望。
红莓红得发黑后我们就心贪贪
带上牛奶罐豌豆罐果酱罐奔向
石南和湿草绊白了鞋子的地方。
我们绕着干草地、番薯垄和麦田
蹭着往前采采到装满了所有罐,
原来丁丁响的罐底铺上了一层
绿莓果,大颗的莓果在上面烧红
像一盘眼睛。我们的手上都满是
棘刺,手心跟蓝胡子的一样黏乎。①
我们把鲜莓果储存在牛栏里面。
可是等水桶装满的时候却发现
上面长了一层毛,老鼠灰的霉毛。
果汁也变臭了。果实摘下了枝条
就会发酵,美味的果肉也会变酸。
我老觉得想哭出来。怎么能那样
满罐满罐的可爱果实都发了臭。
虽知没用,每年我都盼它们存留。
译记:
①蓝胡子:童话人物。多次杀妻,藏尸密室。
(来自:布罗茨基轻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