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交口山神峪千佛洞

标签:
山西吕梁交口寺庙道观 |
分类: 散文、游记 |
千佛洞(今已改名为千佛寺)位于山西省交口县城城西20公里的石口乡山神峪村内,国道209线边。因洞中有1055尊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石刻佛像而得名。
山神峪村背靠的龙华山,属吕梁山脉。村庄属地山势纵横交错,林木茂密,山峪深遂。相传古时有位白须老者居此,出入隐现,人莫能测,乡人誉为山神,地名因之。村子的山峪西侧山崖下,凿有石洞一座,洞内石壁满雕佛像,计有1055尊,故名千佛洞。
千佛洞中的释迦像衣着庄重,面目慈祥,纯系民间雕造风格。洞之创始年代不详,按其造像特征和手法,应为元初石窟。窟前有元建庙堂一所,分前后两院,前院山门、钟鼓楼,窟洞式元量殿居中,内供元量寿佛;后院左右配殿对峙,千佛洞居中。高低错落,布局严谨,四周山林掩映,清静幽雅。
8月27日,我们在考察了云梦山、铁佛寺后,在大景区老总姚晨居士及千佛寺住持张法师的带领下,观瞻了千佛寺。
老总姚鹏居士在当地颇有传奇性。他于于1990年9月辞去单位老总之职,回到他的老家交口县石口乡山神峪村当了村干部。1992年,他看到本村古刹千佛洞(省级文物),由于文革损坏后一直无人修复,已成一片废墟。1055尊佛像遭风吹雨淋,破损严重,十分痛心。在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驱使下,姚总经有关部门同意后,与交口县委、县政府立下书面军令状要修复千佛洞。经过多方筹资,近10年的努力,将千佛洞及前面的庙堂基本修复(故整体命名为千佛寺),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佛教圣地,成为全吕梁市第二座大寺院。
千佛寺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山门、过殿等,最低层为庙堂院,正面及两厢均为砖石窑洞,正中无量殿内供无量寿佛,大雄宝殿凿建在深5.5米,宽3.1米,高3米的砂岩石窟中。洞内正中是释迦牟尼大型石刻造像,左右各有两个菩萨和两个侍者。石窟四周刻有16CM高,8CM宽,排列整齐的佛龛,每个佛龛内分别刻有14CM高、神态各异的小石佛1055尊。佛像雕工精细形象逼真,体躯比例合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寺庙的左侧,建有一座高11米的六角五层砖石结构的舍利塔,雕刻精致,为清代所建。
该寺有许多神奇及独特之处。一是千佛洞中的主佛释迦佛结跏趺坐,佛像基座为莲台,帛带斜绕肩搭帔帛,右手两指上竖,此手印举世罕见。二是佛释迦佛结跏趺坐的莲台下,有一石洞,深不可测,据传可能与云梦山的寺庙道观相通。三是寺庙背靠的龙华山,竟天然酷似弥勒佛像,可谓天生的弥勒佛道场。此外,还有奇特的景观:寺庙门口的两座铁狮子的头上,竟然都长出了一棵野花;若是晴天,寺院背后龙华山的上空,天气特别晴朗,天空为涤兰色,比其他地方都显得格外湛兰。
寺内为数不多的砖雕、木雕及彩绘泥塑艺术品,也都精雕细琢,臻于至美,与石刻相形益彰,更增强了千佛寺的艺术感染力。
千佛寺,历史悠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真是一个参禅悟道,修心养性的好地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