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写作】第五讲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2014-11-27 10:41:49)
标签:
凤凰写作六盘水凤凰山钟山区 |
分类: 凤凰写作 |
第五讲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见金·元好问《论诗绝句》其十一。
眼处:指作家眼睛所触及到的景物。暗中摸索:指不接触实际生活,凭空虚拟。这两句大意是:作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欣赏景物,激发出内心的诗情,自然能写出入神的诗句;倘若不击接触生活,一味暗中摸索,闭门觅句,那样写出来的诗总没有真情实感,缺乏感人的魅力。
这两句说明诗歌来源于生活,而不是作家头脑里虚构出来的,闭门造车,剽窃模拟断然写不出好诗来。当时的江西诗派标榜学习杜甫,却不学习杜甫的深人生活,只是学习杜甫诗歌中的个别字句,恰恰是舍本求末,得其皮毛而遗其精髓。两句针对时弊说明了文学理论上一个重要原则,对诗歌和一切文学创作都有指导意义。
善于观察,无论是对作家还是对科学家都是十分重要的,世界上一些伟人差不多都是从小就善于观察。如达尔文经常对一些植物、动物形态的观察进而诞生了进化论,牛顿观察苹果树推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莎士比亚对社会生活的细心观察著作了《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四大悲剧。由此可见,学会观察对我们广大学生在写作中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应该多注意用眼睛观察。
观察人物。包括观察人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作风,观察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等。观察人物一般都从外表开始,但又不能只停留在外表上。观察者特别要注意通过事物的外在特征去探索内在的个性。如鲁迅先生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可谓别具匠心,叹为观止。祥林嫂眼神的变化反映出祥林嫂命运的变化,我们读祥林嫂的眼睛,就读出了祥林嫂一生的坎坷磨难,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在刻画祥林嫂眼睛的时侯,鲁迅先生仅仅借用了几个动词“顺”“直”“瞪”“瞥”“轮",就体现出旧社会是怎样让一个充满活力,允满力量的祥林嫂步步走向死亡之路的;即便是同一个动词,也有丰富而不同的含义,当她临死之前看见我时,“是瞪着眼睛向我走来”,又一个“瞪”字一方面表明她未老先衰,视力已相当不行;另一方面表明她看见“我”了,就像看见救世主一样,害怕“我”走失。而她此时的脸上已经看不见喜怒哀乐,她衰老消瘦得有如木刻,“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表明她是个活物。”说明祥林嫂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的悲哀,内心的痛苦己无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可见鲁迅先生对生活中的这一类人相当熟悉,并且是作了长期的细致的观察的,所以能准确地表现出这类人物的外在特点。
观察景物。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花,有的艳丽多姿,有的清香四溢;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关键是要善于抓住景物特点深入观察,认真感受。我们所熟悉的“王冕学画”就是在多次的仔细观察、深刻体验中,才画出那么栩栩如生的荷花来。传说中的宋代画家文与可,正是因为全神贯注地观察了骄阳下的竹子和倾盆大雨后的竹林,使整个身心溶入了竹的海洋,真正做到了“成竹在胸”,因而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此外,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观察生活不是孤立的,观察中要善于感受、联想,这样才能培养思维能力。例如:当看到深秋季节一棵小草还在墙缝中吐着绿色,心中不为之一振吗?你不为它傲霜生长的顽强生命力感动吗?由此联想开去,人在坎坷遭际下,不幸命运中,艰难困苦里应该如小草一样砥砺自己的意志,铸造生命的强度;还可联想到在寒霜凋草木的萧瑟环境里小草却乐观的捧给世界鲜活的绿,给人以生命的绿动,哪怕一点,这种奉献精神都是可贵的。再如看到母亲粗糙皲裂的双手,联想到自己红润圆实的手,两相对比中能不感受到母亲生活的艰辛和自己生活的幸福,从而感悟到母爱的无私并由此生发感恩情感。这里须强调一点,观察要仔细,联想要合理。如果观察不仔细,就有可能弄巧成拙。
而且,只有在抓住景物特点、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会有生动逼真的描写。我们在描写景物中,可以运用电影摄影师的技巧,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写景文章,要有先后顺序,有远景,有近景,有主次之分,上下之分,先总写再分写。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或动静结合;先写形状,再写颜色,声音,气味……总之,观察要仔细,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角度。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充分地感受生活,随时随地广泛地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要明白:观察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没有充分吸收,就无从表达;要想充分表达,就必须集中吸收。这样,学生有了浓厚的观察兴趣,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会自觉地进行仔细、全面、深入、系统的观察,观察的能力才会提高。
眼睛是最常用的、最重要的观察器官,物体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关系主要是靠眼睛观察到的。
一、观察形状。物体是有形状的,形状包括线条轮廓、大小、长短、粗细等。如某物总体和各组成部分的线条轮廓,是方的、圆的、还是多面的,棱角是尖的还是钝的,各部分是一致的还是有些什么区别等等。不容易说清楚,就说它像些什么,如说三角形,单举吃的就有冰激淋、糖三角、妙脆角、西瓜瓣等。
二、观察颜色。观察颜色要看出主色调、衬色条纹、颜色偏向、颜色过渡和颜色搭配。
三、说清方位和布局。要尽量用固定方位而少用相对方位。相对方位(上下、前后左右)容易混淆,比如学校的值班室在大门的左边还是右边,这对于进门的人和出门的人来说是相反的,如果用固定方向(东西南北)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现在试试用眼睛观察西瓜除位置关系外的几方面。
观察形状。一说西瓜的形状就说“西瓜是圆的”,这既不真实具体,又没写下去的路子。从远处看它和皮球差不多,放在面前一比,差别大着呢,说清了,就是真实具体的一段。要写大小、长短、粗细等,要对比,如“这西瓜大小和一个足球差不多”。西瓜籽的形状也很值得观察,用它们和葵花子、南瓜子一比,你又会发现一大些特点。
观察颜色。西瓜的颜色非常丰富。看表面,不均匀的绿底就有许多观赏价值,还有墨绿的分割线、褐色黑色或灰色的斑痕及斑痕的形状、贴地一块的土黄色等等,如果简简单单的一句“西瓜皮是绿色的”岂不可惜?另外还有那一层灰白的粉末(西瓜霜)刮下来就挺有意思,刮的轻重留下的痕迹也值得评点一番。把瓜切开,观察瓜皮、瓜肉、瓜瓤的主体颜色及其过渡状况,观察成熟程度不同的瓜子的形状和颜色等还有很多可以“淘”的“金”。
这样,轮廓、大小各写一段,各部分的颜色各写一段,单用眼睛观察,就可以写出五六段文字来,每段写两三行,不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