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写作】第二讲 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
(2014-11-27 08:48:19)
标签:
文化写作国学学生 |
分类: 凤凰写作 |
第二讲 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
题目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读张文潜诗》其一。
听天:听任天然。这两句大意是,(张文潜笔下的)春天红花、秋日朗月和严冬冰雪,都一如自然天成,他不用前人、古书上的陈词滥调来雕琢描绘,而依仗着现实生活触发的创作激情,自然地予以展现。
张文潜即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崇尚自然,反对雕琢,主张为情造文,不能为文造情,他的艺术追求是一个“真”字。杨万里的诗歌主张和张耒现实,所以他对张耒的诗十分喜爱。这两句可用于说明要从生活出发,以真实的感情从事创作,不可因袭别人的陈词滥调编织自己的作品,要学会分析,文章才有思想,才能“活”起来。
前面讲的把观察结果具体记下来是作文的第一步,须再学会分析,文章才有思想,才能“活”起来。
同一片草坪上的草为什么长得不一样?我们将会发现草的长势与阳光、土壤、水分等因素有关,长得不匀称是很正常的,也是合理的,认识到这一点,再写“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草都黄了”之类的句子时自己都会觉得好笑:像有人在发号施令、并且这些花草都挺听话似的。
比如,教室里一张桌子倒了,一个同学把它扶进来,这是学校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但用这同学过去的表现和现在比,拿其他同学的表现与这个同学比,就能有所发现。
狐狸是童话、寓言世界的主角之一,它和人一样有可爱的一面,也有问题和缺点错误,甚至有讨嫌的一面,但拿《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这些故事中的狐狸的表现相对比,就可以发现许多超出表象的东西,就不会一说到狐狸就只想到“狡猾”。
许多人不爱看广告,但许多广告很有意思:有两个本来意思没什么关联的电视广告,前一个是一个小孩蹲在马桶上方便,然后很得意地按一个开关喷洒那种消除异味的产品;另一个是说方便面的:“某某香辣牛肉面,就是这个味!”这两则广告中间只有两三秒钟的间隔,这就令人喷饭了。
学生口渴了找老师要水喝,老师给了是好事还是坏事?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是好事,但只给很小的一滴、给刚刚够喝和赌气灌上三五杯,是不是都是好事?“好”和“坏”还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呢。
这一个题目强调的是:对周边的事物感兴趣,喜欢观察和分析,会有许多乐趣和收获,不要人云亦云。
【佳作展示】
“扫一屋”与“扫天下”
古人有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处在这纷纷扰扰的俗世之中,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有自己的一席立身之所,必须要有像陈蕃“扫天下”的远大志向,正所谓志当存高远。有“扫天下”远大志向的同时也要有“扫一屋”的精神,毕竟实现理想更需要付诸实践,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
志当存高远。远大的理想,就像航海中的司南,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并且给予我们无尽的动力。陈蕃年少时即有“扫天下”之志,确也值得肯定。据说陈蕃的回答让薛勤暗自吃惊,知道此人虽年少却胸怀大志,感慨之余,才有后面的激励之语。汉高祖刘邦看到秦始皇的车队时,心中不由感慨:大丈夫生当如此。这个偶然萌生的念头便在他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在以后的日子里运筹帷幄,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雄才伟略,早年随其父征战南北,看到百姓生活艰辛,心中很是痛楚。他告诉自己:倘若有一天我做了皇帝,一定要让百姓富足,国泰民安。玄武之变后,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的兴国之计便开始实行。选人才,整风纪,数年兢兢业业,终于开创了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的盛世。刘邦与李世民的大业与他们早年立下的远大志向不无关系,陈蕃以后终成“东汉名人”,也与其年少时即有“扫天下”之志有着莫大关系。
居小方能见大。有远大志向的同时,要将目标付诸于实践,从小事做起。正如薛勤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把小事做好,当大事来临之际,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中国的“打工皇帝”唐骏,在刚跳槽至微软时,只是一个小小的职员。他坚信,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唐骏的才能在微软得以发挥,推动了微软的进一步发展。唐骏也因此获得更大的声誉,被微软聘为微软中国终身名誉总裁。陈蕃想必也听进去了薛勤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教诲,后来官至太尉。大丈夫成就伟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只有把小事做好,才能面对更大的挑战。
人生当有扫天下之大志,但也必须要从小事做起。胸怀大志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而一步一步的积累正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二者缺一不可。
【点评】这篇文章是针对“扫一屋”与“扫天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分析时,作者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既肯定了陈蕃年少时即有“扫天下”的高远志向,也点明了只有“扫天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将目标付诸实践的“扫一屋”这样的小事,看法独到,分析辩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