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台民间剪纸的地域特点之五―― 基督教剪纸

(2012-03-16 19:31:10)
标签:

杂谈

分类: 胶东剪纸

5.烟台剪纸与基督教

                                             

 

烟台,是中国民间剪纸最丰盛的地区,以精细玲珑的风格著称。用细如发丝般的细线与大块的面构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种类分窗花.墙花.天棚花.面缸纸斗花.门笺.窗裙.礼花.灯花.鞋帽刺绣花样等几十种。外来的宗教想在中国普通民众中传播,与中国传统的宗教一样必须利用国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教义。烟台剪纸精美的构图和熟练的技法,引起外国传教士的青睐。

1981年,烟台开通商后,伴随着帝国主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对中国的侵略扩张天主教.基督教同期开始传入烟台.1862年,由美国北方长老会差会派在中国宁波的传教士麦嘉缔(Mciateee.M.D),到烟台美国领事馆兼任领事,并开辟烟台教区。1867年成立“烟台美国长老会”,1926年该为“毓磺顶中华基督教会”。1896年,美国浸礼会牧师韦丰年在毓磺顶设立实益学校,以学习英文.《圣经》为主,兼学教理,美国人毕维廉(WillianC.Booth.M.A1878-1969)任校长,后与它校合并,1920年该称益文商业专科学校。1936年改为益文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此后多次易名,曾有“益文学生足迹遍亚洲”之誉,为商界培养了大批人才。

1927年,校长毕韦廉发现在校学生季道章收集的民间剪纸非常漂亮,便将烟台的民间剪纸做为教会学校的劳做课,并以教会的名义四处征集作品,不久与本校教员,传教士兰宁乐义(R.A.Lanning.尔文等三人发起,招聘中国女基督教徒十余人在烟台市芝罘区的毓磺顶办起了中国首家剪纸研究机构———毓磺顶剪纸研究会。初用剪刀剪图样,有传统的花鸟.风景.神话传说等,后改用刻刀制做,并增加了《圣经》故事剪纸。剪纸研究会以欧美人喜欢的剪影效果为主要表现方法,结合烟台剪纸线条纤细,结构完美的特点,以剪刻并举的制做手法,设计生产了大量剪纸形式的贺卡.名片.日历头.书签.镜心.民俗活动和动植物宣传手册等艺术产品,行销美国,尤其把胶东民俗人物与动植物的相结合的宣传手册,每套贴在一个折子内,便于翻阅.欣赏和保存,很受美国人士欢迎。

益文商专原属贵族和外国人子弟学校,其剪纸只是用于研究和手功课,外贸出口量小,所以对外影响范围不大,反不及后来居上的爱道女校。笔者手中有一册原藏于季道章先生处的毓磺顶剪纸研究会旧物,此册原为折页式,后改线装,残存18幅剪纸作品,首页剪有英文“我们的植物乐园”,内容为剪影式梅兰竹菊和烟台民俗活动内容。

爱道女校的前身是1905年美国北方长老会传教士魏利夫妇在毓磺顶开办的烟台毓磺顶女校,1917年因魏利夫妇回国而停办。爱道女校是毓磺顶女校的廷伸,1927年始正式称之为烟台爱道女校,又称妇女圣经学校。主持者是美国人巴女人和中国籍于宜纯女人。三十年代初由烟台毓磺顶医院的两位美国籍医生夫人,白夫人.夫人和一位牧师邦夫人负责,另有中国籍教员数名。该校无正式学制,以宗教课程为主。

白立德医生(1876-1962)夫妇于1929年抵烟台,由于白夫人有在美国担任中学教学三年经验,除任教真光女中外,当即被派主持爱道女校。课程除识字.读书.习音乐.读圣经外,还包括编织做成衣。爱道女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农村,家境贫寒,为帮助贫困学生,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受毗邻教会学校益文商专的启示,白夫人看到民间剪纸的商机和功能,由她发起与吴医生(1874-1948)夫人爱斯德(1890-19731937年回美国定居)女士.牧师邦之彦(.G.F.Browne)夫人,加上中国教员,于1934年在烟台市芝罘区毓磺顶也创办了剪纸厂,并使之迅速进入商业化。剪纸厂不仅养活学校也周济穷人,挣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传道。

夫人当年约五十来岁。行走时腿脚已有些颤颤萎萎的,在剪纸厂存在的八年中,亲自设计了几百种刻纸样子。她非常勤奋,几乎每天都画样稿。在制作的技法上,白夫人没有沿袭益文商专的剪纸道路,没有把欧美剪纸生搬到中国来,在创作中吸收并夸张了胶东剪纸的构图特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当时胶东的民俗风情,灵巧自如地揉和了东西方文化,用西方人能够接受的艺术形式介绍中国的民俗文化。不仅如此,白夫人在创作时还借用了当地另一种勾绘剪纸和衬色剪纸的技法,人物五官采用勾绘,身体衬彩绫相结合的传统技法,更具有了胶东地方特色,强烈显示出他的商业审美功能。剪纸的样子初时用传统的熏样法,以小剪剪刻,这种方法较慢,不适于批量生产。白夫人画完样稿后由学生照样剪出,经白夫人修改确认后,再由木工雕出木板印刷,然后发给刻花工人刻。在制作技法上,白夫人发现有些人外加工刻得又快又好,就改进原来的技法,加以推广,从此工人都用刀刻,有专人为该厂打刀,刻刀有30余种,多种形状均有,下面垫块果木板,刻起来很方便。

校内称剪纸厂为“花坊”,有大工头一人,主管全厂的一切事务工作,包括工人的工资发放,厂内工人和外加工人员的生产管理,产品的出口包装等。白夫人亲自负责采购纸..绢,检验刻花质量,要求相当严。当时剪纸用的纸是本地生产的,贴剪纸的卡纸是国外进口的。该厂内每天正式做工的有十几个人,但在厂内刻花的有30——40人,大部分是放学后的学生。正式工每人每天均收入一块钱(当时的粮食是两块钱一担),月收入有25——26块钱。星期天不做工,白夫人和学生都外出传道。订货多时,也有外界人员来厂拿货回家剪刻,外加工当时生意很兴旺,这些产品销售的很好。、

爱道女校的剪纸作品以烟台风景...脚夫.骡马运输.乡村的人民生活形态为内容,贴在卡纸上,用于圣诞.新年贺片.婚嫁.生辰.宴家入席名卡.月份牌.签到薄.纪念册等。制品初期在中国沿海及长江口各通商口岸的西方侨民和教会中试销,后扩广及美国市场。1937年后为鼎盛时期,该校每年承接价值数万元的订单,当时有学生近80人。三十年代末期,剪纸花样发展近百种,当时固定学生多,始增聘数十名女性加以训练,成为长期工人。学校利用盈余得以经济独立并扩建校舍.运动场.花园等,学生们亦半工半读,自食其力。

英国传教士霍华德和玛莉.柯立夫(Howard and Mary Cliff)之子,罗曼. 柯立夫牧师(Norman Cliff),1925年出生于中国,少年时代在烟台生活,曾就读于烟台的芝罘学校(又名志孚中学),曾为英国“中国教会之友”(FCC)司库,1998年来华访问时谈到毓磺顶剪纸问题时,他记得确有其事,并提供了一本他收藏的剪纸。

那是一本用深蓝色锦绫裱糊为封面的线装的记念册,扉页是一幅黑色剪纸和英文的八仙(The Eight Immortals)介绍,内页是八幅用黑纸剪成的八仙,镂空处也同样衬彩色绸罗,五官用笔勾绘的剪纸,每页之间夹有铅印于拷贝纸上的英文说明,既可保护剪纸,又可向西方人介绍作品的内容。更令人惊喜的是最后一页拷贝纸上印有英文的以下标记和文字:

译文:祷告山剪纸--中国芝罘:祷告山剪纸是根据山东农村妇女在春节期间所剪的动物、植物、昆虫、龙等形象的窗花而改制的。我们用这传统的技法剪出博士和骆驼或在伯利恒山上的牧羊人等形象表现我们基督教信仰,并用这剪纸做成圣诞卡。

制作剪纸的第一步是准备样板。最初的花样子要由一位心灵手巧的技艺高超的艺人根据设计画稿而刻制,然后将刻出的花样放在平铺在木板上的薄纸上,喷洒上水,小心地把铰好的花样压平,贴在纸上以后,用一盏没有灯罩的油灯燃起的烟来熏黑,当花样和薄纸熏干,轻轻地揭开花样,纸上就留下白色的花样子。接着把这新设计的样子与十层色纸缝在一起,用锋利的小剪子和各种不同形状的小刀剪和刻,大约半小时那新作品就可以刻出,一次有十张。

把这十张剪纸分开然后分别贴在卡纸上,这是最艰难的一道工序,在确定剪纸完全贴牢以后才算结束。每星期可以制作数以百计的成箱的贴有剪纸的卡片,信笺、明信片、儿童用的记念册、和圣诞卡。长老会妇女圣经学校勤工俭学部制作。

 

http://s16/bmiddle/937da397hbb5a9882a62f&690基督教剪纸" TITLE="烟台民间剪纸的地域特点之五―― 基督教剪纸" />

http://s9/middle/937da397h7922a9a4a4c8&690基督教剪纸" TITLE="烟台民间剪纸的地域特点之五―― 基督教剪纸" />

http://s2/middle/937da397hbb5aa69c9bf1&690基督教剪纸" TITLE="烟台民间剪纸的地域特点之五―― 基督教剪纸" />

http://s7/middle/937da397hbb5aac12c336&690基督教剪纸" TITLE="烟台民间剪纸的地域特点之五―― 基督教剪纸" />

可以说,白夫人是上帝忠实的仆人也是天才的剪纸艺术家,她设计的剪纸作品具有将画转换成刻纸语言的能力,并完善了烟台传统刻纸及勾绘的技法,使之成为了脱离民俗背景而独立欣赏的工艺品。白夫人还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当时的产品经过她亲自选用的剪纸材料,使我们看到六七十年前色泽依然鲜亮如初的衬色剪纸作品。同时给我们今天剪纸生产留下了很好的启示,应精选我们剪纸所用的纸张,改变我们的剪纸短期内就
退色的现状。

比较以上两校剪纸作品技法看,益文商专的剪纸制作更接近于欧美剪纸风格。而爱道女校的剪纸手法则贴近于烟台剪纸形式,甚至溶汇于当地剪纸中去。民国后期,原毓磺顶剪纸厂的作品仍然在烟台民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被当地民间剪纸形式同化了。

益文商专剪纸研究会在爱道女校剪纸厂成立后不久即停办。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将长老会财产全部没收,1942年日军将留下的美籍传教士押送潍县集中营看管,后分批遣送回美国,毓磺顶剪纸工厂被迫中断,随之解散。

毓磺顶剪纸研究会是中国近代剪纸研究的发祥地;是中美民间剪纸文化交流的先驱;毓磺顶剪纸厂又是中国剪纸艺术对外贸易最早的成功典范,在中国近代剪纸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源头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