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一心理|如果孩子能选择父母,他们会选你吗?

(2017-10-23 16:23:53)
标签:

健康

教育

http://s9/mw690/002HqPAyzy7feDueJ9678&690

导语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如果孩子们能够选择自己的父母,他们会选择你吗?在孩子眼里我们是“表现优秀”还是“令人失望”呢 ?

有时候,当父母苦恼于孩子很难管教,想方设法改变孩子时,其实孩子也很苦恼,甚至有想过重新选择出生,以拥有符合他们心意的父母。 

近几年来,电视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也很火热,节目安排城市和农村的孩子进行互换人生体验,想借此帮助一些家庭改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于是,被交换的孩子他们暂时有了“新的父母”,在新的家庭里生活一段时间。 

无独有偶,芬兰的一则公益广告短片《孤儿院》,也向人们展示了这样的遐想:

如果孩子可以选择父母,那么孩子能选择到正确的父母吗?

http://s5/mw690/002HqPAyzy7feDAHQOM24&690

这则公益广告才一分钟,没有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和详实呈现的生活细节,只有类似橱窗一样的场景。

一对乖巧的姐弟俩,来到成人孤儿院中,在一名女士的引导下,他们开始面试一组组的父母,选择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父母,那么谁会成为他们正确的父呢?

看过的人,对结局感到非常震撼!但我却觉得这个结局有着“欧亨利式的结尾”,即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此外,还颇有意味的向我们折射出家庭中的诸多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还是很多家长所忽视的。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们家长有哪些启发。

不要总盯着孩子的问题,

请把目光放到家庭上寻找根源

这则公益广告短片《孤儿院》是芬兰的公益机构Fragile Childhood拍的一个视频。据调查显示,酗酒已成为芬兰人头号杀手,失控、家暴、自残、死亡……导致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孩子无家可归。

Fragile Childhood机构自1986年一直致力于帮助因父母酗酒而受到伤害的儿童,短片《孤儿院》旨在唤起公众对酗酒危害性的认识,关爱酗酒家庭对儿童身心造成的伤害。

对于我国而言,酗酒也是家庭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的家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有人用这样一个等式来形容: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如果一位父亲总是忙着工作,家庭教育几乎就成为了母亲的重担,而夫妻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位母亲的安全感可能会寄托于孩子,母亲越聚焦于孩子,不仅母亲形成焦虑的压力,孩子也感到沉重。 

夫妻之间的矛盾,又常常拿孩子来说事情,因为孩子是他们共同的纽带。 

 

然而,夹在中间的孩子是多么的无辜啊!这时候,孩子又从哪里获得安全感呢?

http://s6/mw690/002HqPAyzy7feDGIeEd55&690

现在的孩子不听话,学习不好,往往是没有安全感,导致他们心神不定,而没有安全感的原因更多是来自于父母的婚姻质量太差,或家庭成员的互动不够和谐。

如果孩子生命的种子播在缺乏家庭质量的土壤上,又怎能希求它结出幸福的果实来呢? 

当父母对孩子不满意,或认为孩子出现了各种状况时,要想到那绝不仅仅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请先用目光审视现在的家庭整体状态是怎样的,包括夫妻婚姻状态、家庭成员彼此相处的状态。 

当父母想要改变孩子时,其实孩子也想改变这个家庭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给他心灵带来的微妙变化。

不可忽视与生俱来的连接,

夫妻互动模式给孩子带来影响

现在来看看《孤儿院》短片里前面三组父母所营造出的家庭氛围:

 

1、 第一组父母,爸爸在看书、妈妈在打扫卫生,他们看上去很有教养

http://s12/mw690/002HqPAyzy7feDWnpGzbb&690
2、 第二组父母,正在就餐,欢声笑语

http://s7/mw690/002HqPAyzy7feE27WqW56&690
3、 第三组父母,树下散步,妈妈很漂亮,爸爸看上去很有爱;

http://s13/mw690/002HqPAyzy7feE8tNa4cc&690

这三组父母给孩子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这个家庭看起来是和谐的,父母是和蔼可亲的。于是孩子的眼神中流露出了希望,嘴角挂上了幸福的微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四组的父母,妈妈酗酒,爸爸大吼,而家里凌乱不堪……完完全全的负面能量正在涌现出来,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孩子的感受是立刻变得胆怯、惊恐、不知所措!

显而易见,家庭的情绪气氛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夫妻之间的互动行为和反应,都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信息,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情绪,也会立马调整自己对父母做出回应。 

观察孩子幼小的时候,他们都会说:“我爸爸说,我妈妈说……” 

又比如,长大后,孩子会说,“我的老师说……我朋友说……”

孩子的潜意识趋向于认同他说的这个人。况且,孩子与生俱来和父母双方有着血脉相承的紧密连接,孩子潜意识是渴望认同父母,和父母连接的。 

往往孩子渴望做和父母相同的事,透过这样的方式与父母连接,感觉“我们是一起的”。 

如果夫妻之间对彼此是责怪、仇视等等,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孩子从父母这样的互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就像孩子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陷入矛盾和分裂状态,很难受的。

 

这样子,孩子更无法从父母或家庭里就得不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了。

http://s6/mw690/002HqPAyzy7feEkip8x25&690

如果孩子和父母任何一方的连接断开了,孩子也会想着寻找机会去弥补,于是他们很可能会做出和父母相同的事情。 

换句话说,如果父母较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友好的沟通方式,在家里能够为孩子营造出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那么孩子无意识里也会趋向于和父母做相同的事情。 

或者是向父母学、模仿他们的互动模式,或者是以父母的互动模式作为人生经验,往后孩子在对待他人时,也是趋向于彬彬有礼、友善可亲、表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如果父母有不良性格或行为,或者父母经常不和、吵吵闹闹,或者冷漠、冷战,或者互相责怪、否定,则常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和焦虑,没有幸福感或自卑,也有可能会让孩子认为是自己不够好,父母才吵架的。 

如果人的心灵也要吃住行,所渴望的便是喜悦、安全感和归属感。 

对于每一个家人来说,家,不仅是父母的归宿,也是孩子的归宿,孩子在这里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

所以,家庭氛围是多么的重要,夫妻之间的互动方式更是尤为重要,这些都是能带给孩子终生的影响。

父母了解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吗?

能真正满足他们吗?

再回顾一下这则短片,两个小孩带着几分期盼在挑选着适合做他们的父母,从孩子的眼神中看出来,他们渴望父母们给予友善温馨的回应。孩子对前面三组父母的回应,是面带笑容、很高兴、笑容很纯真。 

如果说父母和孩子是有缘才相聚,但不管是怎样的缘分,十月怀胎,就像生命跨越了千山万水,才到来与我们今生的父母相聚。 

如果这一场生命的遇见,是有什么目的和安排的话,我愿意用美好的思维,去做如下这个美好假定: 

孩子从一出生是带着心愿来到家庭,他们需要今生的父母的帮助,共同努力,彼此扶持,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一起创造人生的幸福。 

其实,选择美好的假定,我们什么也没有失去。

况且,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理解、认可、关爱和温暖,父母也曾当过孩子,那时候的您是不是也渴望从父母那里获得这些呢? 

所以,如果父母想要带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那就给予他们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吧!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请不要把自己作为孩子时所没有实现的愿望或想法强加给你的孩子身上。

http://s13/mw690/002HqPAyzy7feEBbxAU6c&690

不要妄想重新选择或急于改变对方,

请试着与生活及家人讲和

《孤儿院》这则公益广告虽然是关爱酗酒家庭的短片,提出了假设“孩子可以选择父母”,但短片的结局是,姐弟牵着手,紧张害怕、低垂着头孩子,跟着一对因酗酒不断争吵的父母走回家……这像是现实中一些家庭的真实写照! 

比如一些家庭面临着类似酗酒、争吵、冷战等问题,他们的孩子及家人也很想改变这个现状,他们渴望有一个温馨的家庭。 

 

但有时他们真的也很无力,无奈的接受着现在看起来不那么和谐的家庭。

http://s7/mw690/002HqPAyzy7feENAsXsc6&690

于我们生活而言,一对夫妻组合或家人生活一起,由于个体本身存在差异,尤其是隐藏在性格方面的差异,可能在菜米油盐的生活中会逐渐显现出来,也可能会临着许多的麻烦,甚至不能忍受对方的性格或某些行为习惯。

于是渐行渐远,觉得无法忍受这种生活了,想要改变,甚至想要重新选择……这样的念头纷飞,又是无比苦恼。

尤其是现在我们社会的离婚问题,那些以为离婚,让孩子拥有新的父母组合、自己有新的婚姻,就能解脱痛苦获得新快乐的人,很可能他们只关注到了完善自己,想到让自己的感受能更好,而忽略了孩子或夫妻对方及其他家人的感受。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假设:如果一个家庭的诞生,不同个性差异的家庭成员他们生活在一起,这种“天意”就已经是一种新的开始和给我们彼此一次改变的机会。

 

这样的家庭成员组合很可能已经是最好的安排了,这也是帮助我们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最好的安排!

http://s2/mw690/002HqPAyzy7feEVS5Xz61&690

​那么,在我们一起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当问题来临时,我们要先学会坦然接纳,而不是急于改变对方,更不应妄想着用离婚去改变,我们可以将心比心,试着与生活讲和、与自己讲和、与孩子及家人讲和。 

但“讲和”不是迁就,而是不怨天尤人的智慧,需要您打开自己的心量,从容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是心灵的避风港,不是法庭,也不是专讲道理的地方,父母双方也不要充当警察和法官,总去揪对方的错。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学会用商量的语气和朋友式的建议,去替代命令式的沟通;我们每天原谅自己这么多次,那就多原谅别人吧! 

想一想,我们有感恩过自己的先生或妻子吗,有从心里真正的尊重过对方、真正信任过对方吗? 

在人生路上,友善而尊重的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信任彼此并肩而行,且珍惜且幸福!


*作者简介:曾敏敏女士(微信zengminmin2013),哈佛大学校友,哈佛大学亚洲学生奖学金委员会委员,COURSERA中国顾问委员会委员,华英教育董事长,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IECA)认证顾问,曾出版《十年-一个哈佛女孩的故事》


父母只需一点小改变,孩子成绩大不同!

合一&悦上《家庭幸福魔方》共享课堂

给你和孩子看得见的蜕变

▼10月29日(晚8点至9点)跟晓悦老师学习

《好习惯  好成绩》第二课

“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让孩子获得超强学习力,轻松学出好成绩!

 

过上快乐、自信、有效率的学习生活。

http://s5/mw690/002HqPAyzy7feF3FlaIb4&690
http://s1/mw690/002HqPAyzy7feF4vTUsb0&690

​参与方式

 

点击合一&悦上《家庭幸福魔方》共享课堂千聊直播邀请卡中的二维码,加入学习。

http://s16/mw690/002HqPAyzy7feF7hBMP2f&690

课程收费:

一、课程拼课功能已正式开启。
课程原价298元~4人成团~拼课价每人仅需98元!发起拼课学员拼团成功后,可免费听课呦!

1、手机微信搜索“千聊live”进行关注;

2、千聊live首页,收缩“PSY合一的直播间”进行关注;

3、进入PSY合一的直播间,选择《家庭幸福魔方》共享课堂,点击进入;

4、进入后,页面下方显示“发起拼课”,点击就可发起拼课了,

5、个人发起拼课后,邀请三朋友加入拼课,成团后,拼课发起人可以获得免费听课的机会,参加拼客的学员可以享受拼课优惠价,进行听课。


二、个人单报

 

课程原价298元,特惠价198元,限前50名报名学员(微信扫码转账付款,注明:某某《家庭幸福魔方》共享课堂报名费)。

http://s16/mw690/002HqPAyzy7feFbAR1t9f&690

(课程教学助理徐老师微信二维码)

超值优质家庭教育课程,适合全家学习。


报名详询:

西安合一心理:徐老师18909296552(电话&微信同步)

 

宝鸡悦上心理:李老师18690018525(电话&微信同步)http://s14/mw690/002HqPAyzy7feFeNxnf5d&690

合一心理服务号上线,持续更新中
http://s5/mw690/002HqPAyzy7feFeR0pu44&690
合一心理客服:合小天24小时在线为您等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