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一心理《家庭幸福魔方》家长公益课堂——注意力培养 1(家长视角)

(2016-04-06 15:00:05)
标签:

杂谈

2016-04-06          西安合一心理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56c273293921191b58a938cb76404c05.jpg1(家长视角)" TITLE="合一心理《家庭幸福魔方》家长公益课堂——注意力培养 1(家长视角)" />


“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3e74f22b3177c8c3ddb229499a27e4d3.jpg1(家长视角)" TITLE="合一心理《家庭幸福魔方》家长公益课堂——注意力培养 1(家长视角)" />

平时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妈妈问:“我的孩子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该怎么帮助他改正?”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心,觉得自己的孩子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注意力很难集中。其实,家长的这种担心,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保持注意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384dcd1de6a776085ec5ca33adabaf42.jpg1(家长视角)" TITLE="合一心理《家庭幸福魔方》家长公益课堂——注意力培养 1(家长视角)" />


  

为什么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及专注水平,与孩子的气质、当时的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的环境等很多因素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年龄越大,能够坚持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就会越长,反之,年龄越小越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于3岁以内的小宝宝而言,是很难长时间做同一件事的;在一件事情上,小宝宝们往往做不了多久就会跑开,或者时不时东张西望。这些在成人看来,可能就觉得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宝宝,他们能够坚持做一件事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257ecfab84c0c1c56fadd11b53654fe5.jpg1(家长视角)" TITLE="合一心理《家庭幸福魔方》家长公益课堂——注意力培养 1(家长视角)" />

  这种现象,心理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年幼儿童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容易受到干扰,而且,他们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3岁以前的宝宝,注意是被动的,只有新奇的、令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或事情才能吸引宝宝,而且控制注意的能力较弱。


  孩子的注意力跟大脑发育有关,一个人的大脑要到20多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如果做一件事情超过20分钟,孩子想做点别的事、起来动一动,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越是年幼的儿童,越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因为他们控制注意的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受到干扰,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所以,当孩子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听故事,不能坚持学习和写字的时候,请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



  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宝宝,即使是成人,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因为,人的注意力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的注意力也是不一样的。


  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还可能是源于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学习或游戏的内容不适合孩子,或者室内活动太多,孩子(尤其是男孩)的精力不能得以发泄,就会显得躁动不安;此外,还可能是源于疾病或者情绪上的问题,饿了、困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压力过大等等,都会造成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显得心不在焉。

  

解读注意力的形成原因?


  从心理学上讲,平时常被我们说到的“注意力”,很多情况下不能叫做“注意力”,只能算做是“注意”。注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人的心理活动能够选择性地对特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这种活动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而注意力,是指一个人具备了能够随意实现注意的能力,注意力能够让人把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先弄明白注意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问题。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8fb881f4717ba50291897d7b5f95dc02.jpg1(家长视角)" TITLE="合一心理《家庭幸福魔方》家长公益课堂——注意力培养 1(家长视角)" />

  关于注意的产生一般有三种:


  事先无特定的对象和目标 不需要做意志努力,靠外界刺激、情绪等产生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不随意注意。


  比如街头有一个卖彩色气球的人,会吸引很多孩子的注意;又比如,如果一个人肚子很饿,就会对身边的食物产生特别的注意。


  有一定任务和自觉的目标 靠意志力来产生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随意注意。


  这种具有随意注意的能力即是注意力,它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比如,有的人养成了有规律的习惯,在规定的工作或学习时间,就能全神贯注;或者,如果具有顽强坚韧的性格,认识到任务的重要性后,就能够抑制其他诱惑,专注于要完成的事情。


  出于兴趣 既可以服从于任务的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努力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随意后注意。



  这是出于对任务的理解以及对任务本身的直接兴趣产生的注意力。研究表明,人们在这种注意状态下,最能取得成效。这样的注意力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是非常有帮助的。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核心原则


前面分析的三种注意,是针对人类普遍的心理活动进行分类的,不是专门针对孩子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受到非常大的启发。因为意志力和理解力都与年龄有关,我们不可能要求很小的孩子就能够具备“头悬梁、锥刺骨”的强大意志,而且,即使具有了顽强的意志力,如果没有兴趣做支撑,也难以长期持续。所以,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具备长时间保持注意的能力,从小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首先需要家长做到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于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是最有驱动力的。我们会发现,即使很小的孩子,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会非常专注、不折不挠地持续去做。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b265a64da7dc9ac2c2ff256b1497ad7b.jpg1(家长视角)" TITLE="合一心理《家庭幸福魔方》家长公益课堂——注意力培养 1(家长视角)" />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无论哪一个孩子,只要到达某一个阶段,就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有兴趣,而且非常想做。这个阶段被称做“儿童的敏感期”。在不同的敏感期里,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感兴趣的事情执著而专注。


  比如处在符号敏感期的孩子,对于身边的数字和文字会发生极大的兴趣,主动研究学习和提问。而如果孩子还没有经过对真实世界的充分接触,自然而然地进入这一抽象学习阶段,此时家长提前教孩子,孩子就可能表现出不感兴趣、心不在焉,从而让人感觉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剥夺孩子做本应去做的事情的权利,或者经常打扰孩子,那么,不仅孩子没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他的注意行为也受到干扰和破坏。所以,决定注意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具备不受外界干扰的专注能力,其实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应该加以保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孩子的注意力首先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

  

家长有助于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几点做法

  

1.  有规律的生活。


  简单而有规律的家庭生活节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每天起床、吃饭、做游戏、睡觉、讲故事的时间都应该安排得较为固定。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帮助建立规律的生活。



2.  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


  安静整洁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少受外界干扰,更好地保持注意。比如,家中物品的摆放不杂乱,孩子的用品和玩具收在固定的位置,每次不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成人在家里不大声说话和看电视,不做孩子的干扰源等等。


3.    利用好奇心提升他的注意力。


     不干涉他喜欢做的事。

     用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跟孩子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


4.   多关爱孩子,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状态。


  孩子在身心状态不佳的时候,比如伤心、疲惫、有压力或者生病时,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此时家长要多给予孩子关爱,而不是盲目地严格要求。只有在保持愉快心情时候,孩子才更易于专心致志地做事。


走出培养注意力的误区


误区一:经常与其他人作比较


家长要怀着一颗平常心,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通过赞美来进行鼓励。


误区二:对孩子一味的进行说教


孩子自我控制力较差,大多数孩子都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错误,也想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采取说教方式,很容易让儿童产生反感情绪。更多的运用游戏、故事和说教相结合的方式,寓教于乐,在游戏和故事中让孩子获得启发。例如:运用他喜欢的故事,来进行启迪。“小猫钓鱼”的故事。


误区三:培养注意力=坐着不动


该集中就集中,该玩儿就玩儿,张弛有度,大脑才能得到充分休息。家长在进行训练时,应当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征来训练,不能违背孩子发育特点而强行进行注意力训练。


误区四:培养注意力=学习书本知识


意力训练要贯穿于生活的全过程,游戏、生活、运动、旅游等等都是学习,儿童注意力恰恰是在生活的细节上养成的。



本次及下次授课老师简介


卫帅帅

http://ww4/large/9376e646jw1f2mzq1ullhj203x05ejrh.jpg1(家长视角)" TITLE="合一心理《家庭幸福魔方》家长公益课堂——注意力培养 1(家长视角)" />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曾接受正规专业的简快身心积极疗法、森田疗法、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游戏治疗技术、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咨询、塑造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灵体验等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擅长解决: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发展问题;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及团体辅导。


下周二(4月12日)课程精彩预告:

注意力培养 2(孩子视角)


课程及主讲老师简介:


注意力是大家所熟悉的心理现象,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道:“注意力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这扇窗,智慧的阳光才能播洒孩子的心田。因此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发展幼儿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对其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  


详情

【收费标准】20元座位茶点费/单次;

                  学习卡20次300元,15元/次

【活动时间】每周二下午(2:30-4:30)

【联系方式】18909296552 韩老师

                   QQ:1913295591

【地    址】西安市火炬路四号楼5层B区503室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774dddf0e70ae7e6506fe697360c145b.jpg1(家长视角)" TITLE="合一心理《家庭幸福魔方》家长公益课堂——注意力培养 1(家长视角)"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