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期张天布-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第六次培训

(2016-02-23 17:07:27)
标签:

杂谈

2016-02-23        西安合一心理

新年伊始,大家都在轻松愉悦、收获满满中过完了2016年的春节,而老师和学员们也迎来了新年过后的四期第六次天布精神分析的课,在本次课程开课前,就有很多学员开始询问开课的时间,每个人都被一种冲动充斥着,那是一种充满着求知欲望,不断追求向上的人们所感知的心怀与冲动。这次的主题为“阻抗和心智化”,让学员们知道从阻抗、心智化的角度去评估、诊断,内心增加一些确定感、细腻、温和的问话方式,让咨询更具有操作性。有学员写到心智化的不同水平有助于了解一个人成熟的程度,对于儿童工作中用象征行为的方式来治疗有了理论了解,关于自恋特征的讲述,也加深了对自恋的理解。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e08134d4bd8f789e6c3032365e65e27a.jpg

心智化——张老师提出这个词的时候,给大家编了两句诗:“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也同时生活在两个自我的世界”。“两个世界”,一个是发生的现实世界,一个是我们所建构的心理世界;“两个自我的世界”,一个是存在的自我,一个是体验的自我。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f90e494376d9781a3e360b3134600f2e.jpg


心智化,简单讲,就是为心理过程建一个模型。这个心理过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人的行为,背后有其心理原因,比如动机、渴望、需求、情绪……这些东西既是相对稳定的,也会在一定时机出现变化。试图去理解这个过程的能力,就是心智化。跟俗话说的“心理学头脑”意思差不多。

 

心理学为什么要谈“心智化”这个概念呢?部分原因是心智化能帮人在困境中减轻悲剧的分量。印象很深的一个故事,是某位咨询师遇到的一位成年男性来访者。来访者的童年在一位精神分裂加抑郁的母亲身边度过,等他来到咨询师面前时,咨询师发现,诶,他的功能还蛮好,比其他亲人精分或抑郁的来访者好多了。为什么呢?他详细了解来访者的情况,发现来访者在很小的时候,心里就有了一个信念:他的妈妈“疯了”。这样的想法保护他较少受到妈妈的负面影响。孩子都会在妈妈那里看到他自己,一个支离破碎的母亲,就像一面破碎的镜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也是支离破碎的。但这个小男孩知道,是这面镜子碎了,而不是他自己有问题。

 

有心智化能力的来访者,想来也是很多咨询师乐意遇到的。同样是被别人骂了一顿,心智化能力最缺乏的来访者可能会认为,我没做错什么,所以对方就是个人渣,而自己应该为民除害饱以老拳。有点心智化能力的来访者,可能会想,对方是不是最近股票跌惨了所以脾气暴躁呢?自己想报复他,是不是自己的股票也跌惨了所以想趁机发泄呢?

 

在理论家那里,评估来访者的心智化能力,主要有四个方面:

1,来访者是否知道,有“心理状态”这种东西存在,人不是完全由他的行为来定义。2,来访者是否愿意努力去识别行为背后的这种“心理状态”。3,来访者是否知道,心理状态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有可能发生变化。4,来访者是否知道,咨询师并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评估的方法,当然不是直接问来访者:“你知不知道……我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而是从他的表述中进行推断。

 

如果来访者有心智化能力,你跟他讲什么俄狄浦斯情节什么客体关系什么防御机制,他当然就更容易吃你这一套。(有时这样的来访者会被咨询师转化为自己的小学徒,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来访者。)如果来访者没有心智化能力,你跟他谈感受谈动机谈愿望谈幻想,他可能会打断再打断,问你谈这些有什么用呢?我又听不懂,我就想要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这里就能看到心智化的功能:它可以把来访者从一个冲动的人转变成一个纠结的人。

 

那怎样提高来访者的心智化能力呢?简单说,如果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心理状态持续保持关注和好奇,来访者自然也会做出更多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尝试,做着做着就会了。

 

咨询师也可以示范自己的心理状态,比如:“今天告诉你我休假的时间,是因为我希望定下来后就第一时间让你知道,这样你好安排自己的时间,我们也可以对那时的间断有一些准备,并不是像你担心的那样,因为你上次表达了对我的不满而报复你。”

 

但有人的心智化,是纯粹左脑的过程,比如那些用理性来工作的咨询师。他们凭着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可以做出准确的共情,比如他们知道,小孩被家长打的时候,刚开始可能觉得愤怒、不公平,多打几次会有委屈和悲伤,再打会绝望、无力,再打可能会抽离。情绪的词就那么一些,多共几次总能共到点上。


来访者当下的情绪,他们不能直接感受到,时间长了,来访者也会学会这个游戏规则,他们会“推断”出,自己小时候经历某些创伤时的感受,这些感受又导致了现在怎样的行为模式。把推断的结果反馈给咨询师,咨询师也很满意,觉得又“挖到”点什么。咨询成了两只左脑的游戏,右脑都还在沉睡,来访者的改变自然也很有限。这叫做“假性心智化”——这个词是说来访者,如果说咨询师,可能就是“假性精神分析”了。那么,还得把来访者从冲动的人转变成带着感受纠结的人。带着感受纠结,算是左脑和右脑在做整合的尝试了。心智化着心智化着,来访者那种被感受淹没的感觉就越来越少了。他像一个冲浪的人,慢慢学会了控制冲浪板的技术,也渐渐适应了大海的节奏。


心理咨询最终不是要让人在每次想要杀人之前都停下来反思反思,然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是要让人自然而然地作出真诚、善意、利己利他的举动——这个过程,不需要经过大脑,更没有什么心智化。心智化是工具,是对内在世界的认识、表述,它和人本真的存在状态,仍有距离。

 


【周三读书会】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明指南

【活动主办】合一心理

【活动时间】

2016年2月24日(周三)

20:00——21:30

【报名电话】

18909296550施老师 

【亮    点】

紧紧围绕与临床实践相关的主题展开介绍,从“为什么需要心理治疗”谈起,逐一介绍了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评估、开始治疗、阻抗和防御、移情、反移情、梦、结束治疗以及实践中的问题及处理,从而帮助读者对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主线有初步的了解和把握。

Ps:现在已经读到123页了!

阅读是快乐的,阅读的魅力是无穷的,无处不在的,欢迎大家共同参与!

http://ww4/large/9376e646jw1f19dra2xf5j20hs0c7wgz.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