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大碗岛的星期天(参考)
(2013-05-27 16:43:06)活动目标
1. 感受点彩派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排列变化,感受画面构图的不对称的均衡美。
2. 体验作品中悠闲、恬静的情感与氛围。
3. 初步学习点彩派画法。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大碗岛的星期天”、彩色视频仪、水粉颜料、铅画纸、乐曲磁带。
活动过程
1. 出示教学挂图“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提问:
(1)小朋友,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2)这些人在干什么?有什么样的姿态?
(3)除了这些人还有什么?
(4)你能看出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吗?
2. 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形式分析,重点感受点彩派作品的特点。
提问:
(1)画面上有什么样的线条,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2)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哪几种颜色?在画面上是怎么安排的?
(3)画面上的黄颜色给人的感觉怎么样?
(4)你觉得这幅画上色方法跟平时我们见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绘画中的上色方法及色彩效果:把无数的原色油彩细点交错排列在画面上,再通过欣赏者的眼睛调混起来,这样画面上的各种色点组成五彩缤纷的镶嵌画,这种方法称为点彩派。这幅画的作者修拉就是“点彩派”的代表人物。
继续提问:
(5)画面上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6)画面前面和后面的人物看上去哪个更清楚,为什么?
(7)看完整幅图,你感觉怎样?
3. 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假想是画中人物,随着教师的描述语去想像:“我躺在一片嫩绿的草地上,看见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在休息,有的照管着孩子,有的在看风景……透过密密的树阴,远处的湖面上有白色的帆船,还有人在划赛艇,每个人都充分享受阳光和水的滋润,我感觉轻松极了,真想在这儿多留一会儿。”(配抒情的钢琴曲。)
4. 教师提问幼儿:“你觉得这幅画美吗?为什么?”
简单小结:这幅画上人物多样,色彩丰富,看上去五彩缤纷又有规律,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平衡。画家用点彩派的画法给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效果。今天,我们也来用点彩派的画法画一画。
5. 教师提出要求,幼儿绘画。
(1)教师用基本色黄色、蓝色来画树叶,通过黄色和蓝色的色点混杂,产生黄、绿、浅绿、深绿的色彩效果。
(2)使用水彩色时,注意保持画面的清洁,洗笔后蘸颜料。
6. 展示、评价幼儿作品,主要评价画面的色彩效果。
注:此范例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艺术》大班第308页,许卓娅、孔起英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三版。
评 析:
该欣赏活动开始以问题提示幼儿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和描述,为了让幼儿在欣赏中理解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及其意义,教师有顺序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图中线条、形状、色彩、人物的动态、图画的背景等,让幼儿在细致观察过程中进行审美想像,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该作品是“点彩派”的代表作,在色彩的运用上很有特色,教师很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掌握“点彩”特色。继而,在轻快的音乐伴随下,让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教师还给幼儿简单地介绍了画家修拉及“点彩派”作品的知识,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活动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幼儿用“点彩”方法画画,通过幼儿亲身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独特表现手法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