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随口叼的骨头,竟引出千年大墓
标签:
小狗叼骨头引出千年大墓 |
分类: 【探索发现】 |
在湖北省京山县的西北部,有个名叫苏家垄的地方,这个苏家垄就是一个小土坡,原先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是个名副其实的荒地。但在2016年四月的一天,苏家垄的地位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无数人为之兴奋。故事要从当地的一个工程建筑开始说起。
2016年4月,京山县水利局准备在苏家垄附近的漳河修建一座水坝,苏家垄就成了工人的一个休息场所。工人们闲来无聊,就养了一只小狗。有一天,一个工人在逗小狗玩的时候,发现小狗嘴里叼着骨头还有陶片,这往后,每天都能看见小狗嘴里含着这种东西,看这陶片和骨头,又不像现在常见的,工人们觉得这事不简单,于是就像上级部门报告。很快,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组织了一个考古小分队来到苏家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08/803d046f1d8d4c8bb522cfb6aae5cb3c_th.jpg
考古队经过一番大致的勘探,结果让人震惊:总面积1500平米左右的苏家垄,地下有大约一百座古墓!并且从土质还有结构上看,这些古墓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属于先秦墓葬。国家文物局立马组织专家进行挖掘,以保证水坝的及时修建。由于古墓太多,考古队就先从几座埋藏浅、规模小的墓葬开始挖掘。这一挖出来的东西可让大家大开眼界了。虽然是小墓,但是墓里的东西保存完好,密封性也很好,陪葬品几乎都没有遭到损坏。在这几座小墓里,有几副先秦时代讲究、贵重的礼器,青铜器礼器在那个时代可不是谁都能用的,这说明这墓主人身份不一般哪!通过对古墓的研究,专家确定这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时期的墓。考古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十墓九空”。自古以来盗墓就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盗墓贼也是“与时俱进”。可万幸的是,苏家垄的这个古墓群,不仅古墓数量多,年代久远,而且就从已发掘的这几个小墓来看,完全没有被盗过的痕迹。这些青铜器保存完好,做工精良,花纹精细,而且摆放位置以及数量都与古代礼制相关联。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考古队发掘了八座墓,总共有三百多件陪葬品。为了确定更多的古墓信息,考古队又挖掘了最大的那块墓葬 很快,又有了惊人的发现。墓葬里有车马坑,而且根据专家勘查,应该是有五驾马车。古语有云:“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看来,这个墓十有八九是个诸侯级别的人物。另外,在不断的挖掘中,成套的、大量的、质量上乘的青铜礼器浮出土面。这座苏家垄上做大的墓葬里,有的青铜器还有龙的花纹,这更是印证了专家关于墓主人是诸侯级别人物的推断。经过清点,在这座墓里共发现了八鼎四簋(“鬼”同音)。先秦时期礼法森严,一般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而这座墓里却有八个鼎,难道,墓主人比诸侯的级别还要高吗?此外,在墓里考古队还发现了大量的兵器,这也是寻常人家不能使用的。看来,墓主人很可能是个将军之类的武官。此时,要做的就是寻找墓主人的身份。古墓里有散落的牙齿,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得出,墓主人死亡年龄在四十岁到四十五岁之间。但除此以外,其他能判断墓主人信息的东西可一件没找着。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08/9e469db863a44c6899f00f21806174ee_th.jpg
正在专家犯难的时候,他们突然想到了之前发掘的郑家河大墓。郑家河大墓揭开了一个人们从未了解过的春秋小国——曾国。郑家河大墓里出土了15000件文物,其中有个最著名的高级文物——编钟。这套编钟让考古专家了解到,这座墓的主人是曾国国君曾侯乙。这个曾侯乙墓与苏家垄的这个古墓群距离近,而且挖掘出来的东西,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制作工艺,甚至摆放位置都极其相似。果然,经过不懈的努力,考古专家终于在一些簋上发现了一些铭文,经过技术处理,确定该墓还真就是曾国的哪个人的墓。曾国虽然是个小国,但从研究资料上看,曾国国君善做生意,积累了大量财富,国家也发展不辉煌的青铜文明。苏家垄上最大的古墓,主人是曾伯桼(漆同音)。通过对曾伯桼的研究,专家们了解到他不仅是曾国的国君,而且是个土豪,会做生意,自己就有个小金库。此次发掘,不仅出土了大量的有价值的青铜器,对研究青铜器,以及青铜器时代有重要意义,而且让专家对曾国有了更多的了解,弥补了春秋时期考古上的缺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