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犯了死罪,为何非得秋后才能问斩?是有学问还是迷信

(2017-07-02 19:55:08)
标签:

古代

死罪

为何秋后问斩

分类: 【探索发现】
古代犯了死罪,为何非得秋后才能问斩?是有学问还是迷信


    古代的死刑犯,一般由监斩官负责监斩,专门的刽子手负责执行斩首。而且还专门定下了时间,一般有满足两点:一、秋后处斩;二、午时三刻。很多人就有疑问了,如果一个人年初就被判死刑,还等到秋后,那不白白让囚犯多潇洒了大半年吗?

    其实这里面都是有讲究的,先说午时三刻,我们知道一天正午的时候太阳照射最强。但古代并不是我们现在的24小时制,而是一天分为12时辰。午时三刻换算成今天差不多就是正午时分。而古代科学文明远没有今天发达,在他们看来,正午斩首囚犯可以避免死后怨恨。而且行刑前都准备酒肉,让他们吃饱喝好上路。

    秋后问斩的说法最早起源于西汉,秦朝的时候是尊法家的,推崇以法治国。但西汉开始尊崇儒术,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曾特意下诏全国征求好的治世策略。其中就有儒家代表大臣上书汉武帝,建议囚犯秋后处决落叶归根,不会逆天道。后来慢慢就影响后世,各个朝代都沿用这种方法。当然除了这点,还有一点很重要。

    我们知道斩首不仅仅为了处决犯人,还有一点就是做给世人看以儆效尤。但古代以农业为主,前面大半年百姓都要忙农活,闲暇时间很少,也没有闲工夫特意来看斩首,但等到秋天收获作物后大家都基本没什么事干了,这样就比较容易让百姓集中观斩。
像在大清朝的时候,每逢市口有斩首的话,百姓都会跑过去观看。尤其是清朝年间惩治贪官严厉的时候,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占位置观斩,看着人头落地心里特别解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