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2012-01-13 15:41:37)
标签:

赫达·莫里逊

照片

描述

槐茂酱菜

保定大慈阁

休闲

分类: 【史海钩沉】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名称:这是1940年时的保定街景俯瞰图

描述:熟悉保定城市的人知道,这是在当时保定最高的古建筑物大慈阁楼上向南方向俯拍的。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名称:大慈阁

描述:该照片是保定古建筑大慈阁。大慈阁位于北大街南端,又名大悲阁。据载,由蒙古汗国将领张柔初建于宋金时代(1250年)。清乾隆年间(1736-1795)被焚后重建。大慈阁坐北向南,前有门殿3间,重檐三层,东西有钟鼓二楼对称而立,高31米,气势雄伟,数十里可见。昔人有“燕市珠楼树梢看,祗图金阁碧云端”之诗句。现为保定八景之一,称“市阁凌霄”。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这是1940年时的保定大慈阁后身。

照片描述:1940年时的,我记得我记事时叫;穿行楼北街.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街头即景:路边市场和黄包车.

照片描述:街头即景:路边市场和黄包车.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街景

照片描述:估计这是个菜市场.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卖柿子的

照片描述:这照片应该是1940年9~10月份拍的吧?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卖水果的

照片描述:保定街边的水果摊和黄包车.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卖拨浪鼓的

照片描述:麦拨浪鼓的货郎.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找着了,就开始卖

照片描述:卖拨浪鼓的.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卖菜的商贩

照片描述:走街串巷卖菜的.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卖瓷器的

照片描述:卖瓷器的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卖秤的

照片描述:卖秤杆子的.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卖鸟笼子的

照片描述:我记得我小的时候老人们养鸟的特多.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卖糖葫芦的商贩

照片描述:肯定在问:你要呗?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江湖游医

照片描述:江湖郎中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回民餐馆的标志:清 真

照片描述:回族迁入保定已有700余年历史。据资料“河北回族”介绍,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的蒙古军三次西征,一部分西亚回回人和一些被蒙古族征服的信仰伊斯兰教中亚各族人,被编入“探马赤军”来到河北的真定(正定)、易州、定州、保定等地。战争结束后,他们就地屯垦,与其他族人结婚生息繁衍下来。同时来的还有工匠、宗教者、商人。勉家营清真寺相传建于元朝,这里在漕河之畔,是屯兵之地,民间有“先有勉家营,后有保定城”之说。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卖蜡烛的店铺招牌

照片描述:卖蜡烛的店铺招牌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槐茂酱菜园的临街店铺

照片描述:该照片是保定槐茂酱菜园的临街店铺,以门口百年茂盛的大槐树而得名。保定酱菜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小菜,出产于保定槐茂酱菜园。早在清康熙十年,槐茂酱菜就因味道鲜美而远近闻名。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槐茂酱菜腌制

照片描述:1940年时的保定酱菜园。槐茂酱菜腌制方法相当独特,先选择品质好的鲜菜,然后配以花生仁、杏仁、核桃仁、姜丝、石花菜等,腌制成各种什锦酱菜,成品咸甜适度,既脆又嫩,是佐餐佳品。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酱菜园里的操作工人

照片描述:酱菜园里的操作工人。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估衣,所属相册

照片描述:“估衣”是干么的?我也不知道.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街边的小孩

照片描述:这孩子现在估计也成老爷爷了...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保定人打小就有创意

照片描述:嘿~保定人打小就有创意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点炉子呢

照片描述:用保定话形容:生火!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玩象棋

照片描述:下象棋-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喂孩子呢

照片描述:这孩子现在也得有个60多岁了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打水浇地

照片描述:打水浇地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保定运河码头

照片描述:听我爸说他小时候坐船能到白洋淀
德国人拍摄的1940年的保定!
照片名称:这俩肯定问:你们干马奈

照片描述:那时儿谁见过照相机啊!

 

    赫达·莫里逊(Hedda Morrison, 1908-1991)生于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1933年,只身离开德国来到中国随身仅有的重要物品就是一架柔来福来的双镜头反光相机。赫达其后十三年里在北京度过的岁月,就是靠着这架相机,跑遍了北京及周边地区如保定、承德、大同等城市的大街小巷、名胜古迹,拍下几千张具有珍贵照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