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南天门景区
南天门景区位于普陀山南端,由南天门、短姑道头、朝圣门、妙庄严路、金沙等景点组成了朝圣序幕。
1.停泊在码头上的“不肯去观音号”游轮(莲洋夕照);
2.短姑道头
相传有姑嫂渡海进香,船靠岸时,小姑“天癸”来潮,不敢下船入山,嫂短其姑无福朝圣,独自登岸礼佛。午时潮起,一村妇向海里投石成路,为小姑送来饭菜。嫂后感悟观音大士显灵,自渐无缘。从此姑嫂泊舟处称为短姑道头,道头旁出没于潮水中的零星礁石,传说是大士送食时投向海里用以立足的石块,遂被称作“短姑胜迹。”
1)短姑圣迹(摩崖石刻); 2)姑娘铜像:遥拜观世音菩萨。
3.海岸牌坊
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1919年安徽无为居士陈性良,因祈嗣有感应募捐重建。三门四柱,高9米,宽8米,规模雄壮,为佛国标志性建筑之一。上有“南海圣境”、“同登彼岸”、“宝筏迷津”、“金绳觉路”、“回头是岸”匾额五重,为普陀山的老山门。
4.朝圣门
5.慈云庵
位于短姑道头北端,海岸牌坊西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庵院傍海而筑,临崖而建。门前置对狮,额题“慈云禅院”。山门左有穿堂门,穿门而入,院落清净雅致,洁净非常。两侧为东西厢楼,中有“圆通宝殿”面海而修,殿宇外敛内放。庭中植铁树繁茂,殿前放六檐宝鼎。圆通宝殿即慈云庵主殿,殿额题目“海月潮音”。
6.普陀山山门;7.廊亭(碑林);
8.南天门(大观篷)
1)这是从普陀山码头上拍摄到的(位于南山屿上)南天门和大观蓬。
2)南天门
二石壁立如门,石高约3米,厚2米,间距1米,上有条石横亘,额题“南天门”。南天门前碧海浩渺,门内岩群丛秀,摩崖石刻丰富。
3)大观蓬
位于南天门东海隅。清康熙中期(1690—1698)普济寺住持潮音建。1996年在原址重建圆通宝殿等,中供汉白玉持莲观音立像。右为狮子岩,上有多处清代摩崖石刻。现有殿宇12间,建筑面积349平方米。
9.隐秀庵
位于广福庵上方。明万历年间建,清同治年间重修。2000年又重修,现为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所在地。
10.福泉庵
位于白华园对面,旧名天妃宫。清康熙年间西域僧大慧建。除主供佛像外,还供奉天后妈祖圣像。1988起,创办普陀山佛学院于此。
11.妙庄严路
1)牌坊;2)游道;
3)石碑(董其昌题词,朗彻禅师书);
4)正趣亭;
5)“海上仙山”碑
植于正趣亭内。碑高2.04米,宽0.86米,篆书“海上仙山”四字。
6)“白华山”石
7)古樟(树龄550年)
12.金沙
位于普陀山岛南龙湾,长570余米,僧人称此即佛经所言“金沙布地”处。
13.自在院
五、紫竹林景区
紫竹林景区位于普陀山东南端,主要景点由潮音洞、不肯去观音院、紫竹林禅院、观音跳、南海观音等组成,是朝拜、看海听涛的绝佳场所。
1.潮音洞
在不肯去观音院前,呈张口状,洞高10米,纵深30米,洞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潮水昼夜撞击,声如惊雷。大潮时,浪花从洞顶喷出,似巨鲸喷水。洞壁上“潮音洞”三字系清康熙皇帝御题。上方建有大士桥和澹澹亭。与梵音洞合称为“两洞潮音”,是普陀山十二胜景之一。
1)潮音洞; 2)观音现身处;3)惊涛拍岸;4)澹澹(观景)亭;5)大士桥。
2.不肯去观音院
潮音洞右侧的不肯去观音院,代表着普陀山佛教的发祥渊源。据载唐代日本学问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欲迎归本国。船过普陀洋面,铁莲绕舟,认为大士不愿东去,乃留像山中。山民张氏目睹海上奇观,舍宅供奉,得名“不肯去观音院”,普陀正式成为观音菩萨的应化圣地。今院系1980年纪念慧锷开山而建。
1)山门;2)正殿;
3)廊亭
内供奉33尊日制观音宝像。
3.紫竹林禅院
位于梅檀岭下,即唐代不肯去观音院旧址。1989年起,普陀山佛教协会主持重建,历时数载,成大悲楼、圆通殿、天王殿、三圣楼、药师楼等,供奉着全山最大的玉质观音和玉质卧佛,梵宇辉煌,宝相壮严。
后院种植着3000株紫竹。
4.观音跳(西方庵)
1)西方净苑
本寺原名“西方庵”,俗称“观音跳庵”,为清末民初僧福升创建。1991年重建时改额为“西方净苑”。圆通宝殿是西方净苑的主殿,殿内供奉的是汉白玉雕成的观世音菩萨像,两旁是汉白玉雕成的善财童子和龙女。两壁悬挂的是彩绘长卷——十八罗汉图,绘制的生动逼真,气势恢弘。
西厢二楼有慧锷大师纪念堂,纪念普陀山开山勋德。堂内两旁供奉的是铜制的日本三十三处观音灵场主尊观音像。
①天王殿;②宝鼎;③圆通宝殿;④香光阁。
2)观音跳
西方净苑海崖下有块巨石,名“观音跳石”,其上方有一深陷石面的脚印,长42厘米,宽15.5厘米,趾跗分明,据说是当年观世音菩萨为了普度众生,从洛迦山飞跃莲花洋落到普陀山开辟道场时留下的神迹,是普陀山朝拜的胜迹之一。
5.南海观音
1997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二十九)南海观音大佛举行开光仪式。大佛高33米,其中台基高11米,莲座高2米,像身高20米,重70多吨,用仿金铜精密铸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溶入佛面黄金6500克,耗资约6000多万元人民币。大佛端庄慈祥,采用飘海观音形象。
立像基座第一层为功德厅,第二层为观音堂。
南海观音大佛已成为普陀山新的标志性建筑。
我于3月30日(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上午,参观了南海观音立像。这一天南海观音汇集了众多香游客,场面非常壮观。这一天,南海观音和平时需要购门票的三大寺院等,都免费开放。
1)大门;2)石坊;3)香游客云集;4)南海观音立像;5)南海观音禅林;6)大士海会(石窟)。
六、西天景区
西天景区位于普陀山的西南部。是全山石景荟萃之处,主要景点由心字石、磐陀石、梅福庵、观音洞等组成。
1.心字石
字长5米,宽7米,中心一点可容八、九人同坐,整个字可容近百人打坐,为普陀山最大石刻文字,由清末民初僧宝头陀题刻。
2.磐陀石(灵石庵)
1)磐陀石
磐陀石相传是观音大士说法处。由二石相垒而成,下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曰盘,上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曰陀。二石观之若悬,望之欲坠,为佛国一绝。“磐陀石”三字系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书。另有“天下第一石”、“金刚宝石”、“”西天”、“通灵”等题刻。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烂生辉;霞光辉映称“磐陀夕照”,为普陀山十二胜景之一。
(磐陀夕照)
2)灵石庵
旧名龙泉禅院,位于磐陀石东北侧,明万历间(1573—1619)僧求凝创。光绪三十年(1904),僧清福谐天竺朝圣,经锡兰请得舍利12颗,以其中3颗舍利和一尊玉佛、1部贝叶经存庵中供奉。1990年重建,占地面积982平方米,殿宇19间,大殿中间供奉观音大士像,左右善财、龙女二侍者。大士像慈悲庄严,两侧塑有十六尊者,玲珑精巧,栩栩如生,均有艺术趣味,为该庵独具的特色。现为尼众道场。
3.梅福庵
位于圆通庵西侧。为纪念西汉南昌尉梅福来山修行而建。殿后有梅福炼丹遗址“灵佑洞”。
1)山门
2)大雄宝殿
3)灵佑洞(梅福炼丹遗址)
4.观音洞
位于梅岑峰腰的鹦鹉哥石下。明初时始有僧人在此搭建茅蓬。1979年后,又大加修茸,并东西首,扩建精舍。整个庵宇建筑在悬崖间。殿中塑二十五圆通像,中间主佛观音菩萨像,左右善财、龙女二侍者。
观音石洞在庵宇内,洞似一室,中有一巨大椎形石柱自洞顶着地,仿如垂云下压。柱上及四周洞壁,皆雕有佛像。游人入内,可绕柱转圈,顶礼瞻仰。
5.樟香园(千年香樟王)
此古樟树龄逾千年,树高20米,胸径2米,树冠东西40米,南北36米。其树龄之高,树冠之大,在国内香樟中实属罕见。俗话说“十樟九空”,但令人称奇的是此古樟枝繁叶茂,气势雄伟,长势特别旺盛。枝干上还聚集着苔藓类、蕨类、种子类近20科30余种植物,有着“天然空中植物园”美称。
6.西天门
位于“心字石”上方。两石对峙,顶覆危石,整齐如门,仅容一人佝腰通过。上方横石题“西天法界”,竖立题“证菩提道”。(菩提意为觉悟”。)
7.圆通禅林
地处西天门之上,始建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由僧圆献之所创。1995年重建,修缮了圆通宝殿、天王殿、法华殿、方丈殿、念佛堂、东西楼,新建了斋堂、教学楼、照壁、望景台等。1998年建成了“正法明如来铜殿”。全寺面积为6千余平方米。自1997年普陀山佛学院尼众班设此至今,遂为培养佛教僧才的基地之一。2006年,圆通禅林改为尼众丛林,现为道风纯正,十方尼众修学佛法之佳地。
1)天王殿;2)圆通宝殿;
3)正法明如来铜殿
铜殿结合北京頣和园万寿山铜殿和普陀山法雨寺御碑殿建筑风格,采用重檐歇山楼阁式,以1000余件仿砖木构件,纯青铜铸造。殿高7.88米,宽7米,面积43平方米,重180吨,为当前国内铜殿之最。殿内铜质须弥座上供奉缅甸美玉精雕“正法明如来”(观世音菩萨之本源)宝像。
8.一叶扁舟石
位于圆通禅林山门前。石呈菱形,搁置在宽大、斑剥的石台上,极似一叶小舟破浪前进。游人驻足其上,临沧海之感。
9.达摩峰
山峰形似禅宗初祖达摩大师。走常规游道无法看到达摩峰,经圆通禅林的师傅引导,通过禅林殿堂一条小道,走到景区公路上,才找到上山的路,终于有幸看到了达摩峰的尊容。
10.二龟听法石
二龟酷似龟状,一龟岩顶,回首观望,似有等候之意,一龟缘石直上,昂首引领,一副着急姿态。
11.金刚古洞
位于“二龟听法石”附近,古称神秘洞。洞顶覆一巨石,形似倒扣金钵。洞内泉水淙淙,终年不绝。普陀山游览图上没有标注,知道的人很少,看到过的人就更少了。
12.极乐亭
往下走,有一条路直通西天洞。我就是从这里下山,游览西天洞的。
13.西天洞
位于五十三参石南坡。石中有洞,洞中有石,盘旋曲折,险峻异常,长达百米。
这个景点的游道很险峻,存在安全隐患,已被废弃。我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游览了西天洞。这里异石突兀,奇洞繁多,风光美好。由于长久没有游客走动了,只见石级上积满了树枝败叶,游道两边的铁护栏,也锈迹斑斑了。我以为游览西天洞,只要多加小心,也不会出什么事情的。西天洞的景观不错,不枉此行。
1)锈迹斑斑的铁护栏
2)乱石垒成的“西天洞”之一
14.芥瓶庵
位于观音古洞之下,从这里下山,可到达龙沙小区。
15.宝莲庵
位于普陀医院之后、龙沙隧道之前。普陀山游览图上没有标注,香游客不知道这里有一座庵堂。我在附近工作了一个月,没有看到一位香客到这里烧香、拜佛。
1.福墙;2.龙(窗花);
3.寺院内台阶栏杆上的浮雕
1)喂鸡联想;2)报告火警;
3)助弱灭强;
4)忠勇、
5)王昭君弹琴;
6)林黛玉题诗;
7)蛇鸣得金。
15.龙沙隧道
从梅岑路到龙沙小区的捷径通道,长近500米。
左侧是新建的机动车通行的隧道,右侧为人行和非机动车通行的隧道。
16.龙沙小区
普陀山规模最大的居民新村。
七、梵音洞景区
梵音洞景区位于普陀山东北角,呈半岛状突出,由梵音洞、祥慧庵、善财洞、古佛洞等景点组成。
1.梵音洞
1)瞻圣阁
洞前两山罅缝处有一天然石梁,上建瞻圣阁分上下二层。上供木雕千手观音像,下供玉释迦牟尼佛。站在殿内向洞中看去,但见洞内幽泉滴滴,潜岩隐现;有缘之人,常能观见洞中大士显现,度化世人。
2)梵音古洞
梵音洞系海浪长期侵蚀形成,相传为观音大士灵现瑞相处。洞壁高80余米,宽仅2至4米,两崖危立如门,中嵌一石,如“巨蚌衔珠”,波涛汹涌入洞,声如惊雷。洞中雾霭弥漫,时显奇形,佛教徒视为观音现身,顶礼膜拜。与潮音洞合称为“两洞潮音”,是普陀山十二胜景之一。
3)梵音洞庵
位于梵音洞上方。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是镇海禅寺(今法雨寺)主持寂住“退休”住处。
寺内观音宝殿供奉4.08米脱胎纻漆贴金鳌鱼观音立像,手持念珠,脚踏鳌鱼,慈视众生。罗汉堂供奉木雕五百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4)观景亭
2.军营
1)团史陈列馆
“团史陈列馆”,粗看有点象国史陈列馆,我想上去参观,却被当兵的拦了下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团史陈列馆”,是一个兵营,只能赶忙离开。
3.祥慧净院
昔名祥慧禅院,又名祥慧庵,位于飞沙岙东青鼓垒西南青石湾畔。1995年,拆隐秀庵原大殿于祥慧禅院旧址新修三圣宝殿,殿内供西方三圣像;重建东西厢房,东兼普贤蓬,西增净业堂;内外庄严整洁,规制远胜往昔。
1)正门;
2)照壁;
3)三圣宝殿
4.善财洞
位于岛东青鼓垒西北麓。原为茅蓬建于清康熙年间。1988年在原茅蓬基址建寺。寺内有观音宝殿、木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寺之西侧为善财古洞。善财古洞喻为善财童子所居之“福城”,故香客慕名而至。
1)善财古洞
洞高4米,宽4.5米,纵深5.5米,顶覆巨石平整如盖,上有两根石柱形似龙角,整个石洞状如龙口,洞内石壁上精雕西方三圣像。正中岩壁有一明代镌刻观音像。像前突起一石,长3.5米,高宽各1.5米,形状龙舌。
2)善财洞庵
位于善财洞侧。寺内有观音宝殿,内陈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木刻浮雕,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5.古佛洞
位于海天路中段、飞沙岙之上。洞室约三、四米见方,清末苦行僧仁光在此修炼,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坐化。圆寂后,身躯经久不腐,徒众将其泥漆贴金,供奉洞中,并倚洞筑古佛洞庵。
1)天王殿;2)主殿;3)古洞。
5.飞沙岙
位于古佛洞的东侧,这里的沙滩还是不错的,由于名气没有百步沙、千步沙响,游客很少。
5.宝月庵
殿堂简陋,规模很小,香游客也很少。
八、洛迦山景区
洛迦山,位于普陀山东南面的莲花洋上,全岛面积0.36平方公里,传说是观世音菩萨修身的地方。现建有土地祠、伽蓝殿、圆通禅院、大悲殿、大觉禅院、圆觉塔、闻思亭等宗教名胜,其中大型石雕妙湛塔、观音“普门品”故事碑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洛迦晨曦(水上卧佛洛迦山):洛迦山孤峙海上,形如海上卧佛,相传是观音大士发迹、修行之圣地,与普陀合称“补陀洛迦”(美丽的小白花)。朝拜普陀山的香客,洛迦山有“不到洛迦山,就不算朝完普陀山”之说。
1.香道
从西码头拾级而上,途经闻思亭、石坊、妙湛塔、┅
大觉禅院,往下通至北码头,两头贯通,长约1.5公里。平坦处用石板铺筑,陡坡处条石铺成石阶,共750级。
2.去来亭
位于西码头东上香道中,黄墙围砌,洞门贯通,内置石凳,有匾上书“福地”二字。
3.闻思亭
4.牌坊
在闻思亭上300余石级处,四柱三门,柱顶饰石狮,顶中二面各镌汉白玉观音立像,风格独特。1991年建。
5.弥勒殿
6.妙湛塔
又名“五百罗汉塔”,呈四方形,高27.6米,基座边长16.3米。塔基为双层须弥座,下座束腰每边长12米,四周凿四尊力士顶负塔身,周沿雕饰护法神308尊,其中四边雕花卉浮云。上座四角饰蟠首。塔身三层。第一层雕236尊罗汉;第二层雕142尊罗汉;第三层雕144尊罗汉。三层共雕罗汉522尊,衣饰、神态各异,形象生动逼真。
塔院占地960平方米,院内外有青石雕塑四天王立像,神态威武;门内两侧各浮雕六位天女,袒胸束腰,形态秀美,飘浮在彩云间散花。
该塔始建于1990年初,1993年3月建成。
7.伽蓝殿
位于香道中段路侧,依山而筑,内供伽蓝菩萨,1980年新建。
8.普门颂石窟
9.圆通禅院
在山巅坪地。进门为天王殿,小巧别致。第二重为圆通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内供大士坐像。右侧殿内供有水上观音像,1990年在原圆通蓬址新建。系洛迦山主刹。
1)圆通宝殿;2)水上观音。
10.大悲殿
位于圆通禅院左,内奉大悲观音像,两侧供八十四大悲咒像,殿后有“水晶宫”,1988年在原自在蓬址新建。大殿供千手观音。
1)大悲殿
2)水晶宫
在大悲殿后山,岩下洞井天然,深邃黝黑,相传为大士灵现处,信徒们虔诚瞻祷,辄见大士示现种种色相。
11.大觉禅院
位于大悲殿左侧,殿内供三世佛像,右侧偏殿供送子观音像,环境幽静。1988年在原观觉蓬址新建。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王佛和柳瓶观音圣像。
1)大雄宝殿
2)送子殿
12.圆觉塔(四十八愿塔)
建于1987年,塔呈八角形,全用青石雕砌,高12.95米,共三层一底座,第一层内藏普陀山嗜宿灵骨,故又称“灵骨塔”。第二层左右六面刻有《妙善和尚自传》、《塔铭》、《普陀洛迦山寺庵修建总览》。第三层南面雕阿弥陀佛像,北面雕慧锷祖师像,余六面依次为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雕像。
13.入解脱门
14.“洛迦灵山”碑
洛迦山景区内的妙湛塔(五百罗汉塔),雕工精细,宏伟壮观,堪称一绝。景区内的寺院规模较小,无法与普陀山三大寺相比。从洛迦山归来,感觉这个景区可去可不去,化64元去一次洛迦山,有点不值得。
附录:
1.普陀山门票价格:
1)进山门票
160元 (5.1、10.1和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涨到200元);
2)普济寺
5元; 3)法雨寺 5元; 4)慧济寺
5元; 5)紫竹林 5元;
6)南海观音
6元;
7)大乘庵
2元; 8)西方庵 2元;
9)洛迦山景区
18元。
(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和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普陀山各寺院免香花券。)
2.索道价格:
1)单程
30元; 2)双程 50元。
3.旅游公交车价格:
各景区之间
2至10元不等。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