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4.参观龙虎山天师府和大上清宫(2009年)

(2019-08-12 09:01:58)
标签:

杂谈


                                            参观龙虎山天师府和大上清宫

                                                                         (2009年)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郊20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包括:天师府、大上清宫、龙虎山、仙水岩、上清古镇应天山、马祖岩、度假村、香炉峰、金龙洞、洪五湖等重点景区。整个景区的道教传统文化、泸溪河秀景、千年崖墓群构成“龙虎山三绝”。

       2009年6月28日,我和同事曾先生来到龙虎山,上午游览了仙水岩景区,下午到天师府和大上清宫参观。

 

      一、天师府

      天师府,位于龙虎山风景旅游区上清古镇中部,是我国现存的封建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是历代天师起居之所。始建于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现为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遗物。天师府占地3万余平方米,依山傍水,规模宏大,布局呈“八卦”形,彤壁朱扉,雕梁画栋,园内古木参天,道乐缥缈、文物古迹众多,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最宏大的封建大府第建筑群。

      天师府供奉的神灵非常广泛,有三清四御、三官五老、历代天师、各派祖师、三十六天将、六十甲子、雷声普化天尊、真武大帝、救苦天尊、黄大仙、吕洞宾、斗姥元君、慈航道人、西天母、九天玄女、妈祖等。198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作为道教始祖张道陵结庐炼丹、修仙传道之所的师祖庭,日益受到国内外道教界的尊崇和朝拜。

      我们进入天师府大门,经仪门(石坊)、二门,走了八卦阵后,依次参观了玉皇殿、灵泉井、授箓院、三星殿、天师殿、祈福堂、千年罗汉松(八百余年的古樟)、三省堂、甲子殿、雷祖殿、三清殿、真武殿、斗姥殿、玄母殿、玄坛殿、救苦殿、文昌殿和财神殿。

      1.二门

      天师府二门为三间三门式结构,东西耳房各一间,系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所建,原为木质。1995年改为仿木建筑,雕梁画栋,造型美观。

      2.玉皇殿

      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神阶中地位极高,神权最大。道教认为,玉皇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

      3.灵泉井

      被称为“南宋五祖”之一的高道白玉蟾与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共同勘测,取异方圣井之水势,艮方应天山之地脉,凿得一泉,取名“灵泉井”。灵泉井,甘香清冽,有异诸井,久旱不枯。灵泉井自凿成之日起,即为历代天师炼丹法事,袪病、禳灾、生活饮用唯一元水。

      4.授箓院

     唐天宝七千(公元748年)玄宗命设授箓院。宋朝亦有箓院之设,是道教正一派授箓传度的重要活动场所。宋元之后,道士授箓均在天师府举行。

      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在此建天师家庙,后毁。2007年重建,恢复旧制为授箓院。

      5.三星殿

      殿内供奉福、禄、寿三星真君,人们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来祝愿长辈幸福长寿。道教的福、禄、寿三星真君,为信众的期愿祈求,提供了达成信众心愿的神灵。“三星高照”同时也是一句吉利语。

      6.天师殿

      天师殿原建于私第门内三省堂,2007年重建于授箓院内。里面供奉了自祖天师以下的六十三位天师及王长、赵升二位真人。整个殿堂巍峨高大,雕梁画栋,具备很高的观赏价值。殿堂内部非常宽敞,能够容纳数百人同时举行宗教活动,是道教祖庭举行重大科仪斋醮活动的主要场所。

      7.祈福堂

      祈福者须虔诚朝拜福禄寿三星及八方神灵,默许心愿,然后悬挂福牌,必有应验。

      8.千年罗汉松

      天师府内有一对一雌一雄罗汉松,相传为宋神宗游天师府时亲手所植,已有1000多年。

      9.三省堂

      此殿建于明嘉靖年间,后毁于火灾,其后由六十一代天师张仁晸于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是府内保存最完好的明清修的古建筑。

      10.甲子殿

      甲子殿供奉的是太岁神,太岁神是主管太岁神星的神灵。因为用干支纪年的方法,每六十年一个循环,因此,太岁有六十,太岁神也有六十位,各以太岁命名,称甲子太岁,乙丑太岁等等。六十位太岁的总称就是太岁神。凡本人出生的年份以干支相配,即为“本命太岁”。民间对太岁的崇拜,能趋吉避凶,保佑平安。

      11.雷祖殿

      雷祖殿内主供“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雷部的最高天神。他“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12.三清殿

      殿内中间祀“三清四御”。“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四御”即“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勾陈大帝、后土皇地衹”,是道教神仙系统中的最高尊神。

      殿内东首祀“五老”,即分别掌管东、西、南、北、中五方,亦称“五方大帝”,配合天下五行,又称“青帝、赤帝、白帝、黑帝、黄帝”。殿内西首祀“三官大地”,即“天官、地官、水官”,为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核天人功过吉凶祸福之神,又称“三元”,即“上元一品赐福天官、中元二品赦罪地官、下元三官解厄水官”。

      13.真武殿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民间信仰尤为普遍。人祈求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14.救苦殿

      殿中间祀救苦天尊,是道教六御之一,也是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的大神,配合玉帝综御万类,道教尊称为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上帝。

      殿左祀吕纯阳,姓吕名岩,字洞宾,道教尊为八仙之一。殿右祀黄大仙,原名黄初平,晋代金华人。他擅长法术,有“叱石成羊”、“点石成金”的法术。

      15.文昌殿

      殿中间祀文昌帝君、亦名梓潼帝君。他掌管人间功名利禄、吉凶祸福等事,为历代学问、文章、科举仕子的保护神。殿左祀许真君,有斩蛟擒妖之法,造福人民,深受后世崇拜。殿右祀葛仙公,擅符咒炼丹法,在江西阁皂山修道成仙。

      16.财神殿

      殿中间祀赵公明,他隐居终南山潜心修道成仙,封为财神,统率招财、进宝、利市、纳珍四位童子,助世人买卖求财。

      殿左祀关圣帝君,名关羽,集忠、孝、节、义一身,有司命禄、佑科举、驱辟恶、诛罚判逆,庇护商贾招财进宝之法力,尊称为武财神。

      殿右祀陶朱公,原名范蠡。其善经营又济贫,后世奉他为文财神。

       17.元代铜钟

       天师府内的一口大铜钟重9999斤,高3米,周围5米,为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所铸。铜钟上铸有双龙、金鸡、玉兔和八卦图案。铜钟造型壮观,用手轻轻叩之,声音洪亮。

       离开天师府,步行20分钟,来到大上清宫参观。

 

      二、大上清宫

      大上清宫在上清镇东首,左拥象山,门对泸溪,面云林,枕台石,是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故有“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之称。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原为张道陵修道之所,时名“天师草堂”。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改“天师草堂”为“传录坛”;唐会昌年间,真宗赐传录坛额曰“真仙观”。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真宗敕改上清观。正和三年(公元1118年),名上清正一宫,简称上清宫、大上清宫,“时宫中学道者常数千百人”,成了“昼夜常明羽入国”。

      现在的上清宫是仿北宋全盛时期的建筑风格兴建的,总占地面积600多亩。

      我们在大上清宫内参观了32分钟,先后参观了福地门、下马亭、龙街、棂星门、钟鼓楼、放生池、东隐院、龙脉井和伏魔殿(镇妖井)。

      1.福地门

      福地门为大上清宫门楼,原建于南宋理宗景定四年(公元1264年),由观妙大师张闻诗领建,门楼有“龙虎福地”四字,楼上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后因多次水火之灾而被毁。2000年重建,门楼高21.37米,建筑面积689.38平方米,重檐歇山式屋顶,仿宋仿木结构,分上下两层。

      2.下马亭

      亭前有石碑一块,上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罡踏斗礼诚神灵”。为了表示对神灵的尊重,瞻仰上清宫的文武官员,必须徒步前行。

      3.龙街

      又名“九龙街”,始建于元延禧丁巳年(公元1317年),是连接福地门、下马亭、棂星门的通道,因形似游龙而得名“龙街”。其走势沿太极图阴阳分界线,呈“S”形,以体现道教中阴阳和合、道法自然的思想。

      4.棂星门

      牌坊式仪门,又名午朝门,由六柱五脊组成,长23.5米,中间两根石柱高8.6米,两旁高7.8米,石柱由汉白玉雕刻而成,为元代修建上清宫原物。也是整个上清宫遗留下来最珍贵的文物之一。

      5.钟楼

      钟是道教法器,在庙宇中用于报时,道教宫观内的钟还具有怡神除魔的作用,每日早晨,敲响16声,以应12律及4宫清声。钟楼内悬挂重达4000多斤的钟。

      6.鼓楼

      鼓楼,较大的宫观庙宇必备的建筑,鼓也是宗教活动的必备法器。上清宫鼓楼重建于2000年4月,重檐歇山式屋顶,仿宋、仿木结构。鼓楼内悬一面太极鼓,直径2.6米,号称江南第一大鼓。

      7.放生池

      历代天师奉行道教科戒,爱惜生命,不杀生,常购鱼虾之类放生于此池中,故名。清朝时有数代皇帝经常来龙虎山设蘸放生于此池。

      8.东隐院

      上清宫内唯一保留下来的明清时期建筑,始建于南宋时期,是上清宫高道栖止之所,现在遗存的有门屋一间、正厅三间,左右丹房各四间;后厅三间,左右耳房各一间,建筑风格古朴。

      9.龙脉井

      千年龙脉井延传至今,如逢黄道吉辰井内便有紫气祥光升腾,加之与龙眼挺秀紧密相应,是天师祈禳法事之丹气圣水。

      10.伏魔殿(镇妖井)

      传说张天师创建道教时,大战异教,将号称魔怪的异教首领擒住关押,此殿即是传说中张天师关押妖魔的地方。这里也是《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洪太尉误走一百单八个魔君的镇妖井所在。井口似谷箩,凹深幽冥。

      龙虎山是道教发祥地,天师府和大上清宫,是现存封建王府式道教古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宏大的。

      游览龙虎山风景区当天,老天帮助,多云转阴,使我们免受夏季日晒炎热之苦,一天都在阴凉舒适的气氛中完成参观、游览。


                                                                (写于2009年9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