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五省区自助游图文集
(第五部分:哈密)
2015年6月20日
酝酿多年的“西北五省区自助游”,终于于2015年6月8日动身,我们一行四人从上海出发,乘坐火车一路西行,经西安、兰州、西宁、嘉峪关、敦煌、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伊宁(返回乌鲁木齐)、中卫、银川(从银川回到上海),铁路里程9300多公里;在西安、西宁、乌鲁木齐和伊宁旅游期间,乘坐汽车分别到达法门寺、青海湖、天山天池、天山大峡谷、那拉提、巴音布鲁克、赛里木湖、霍尔果斯口岸游览,通过公路往返里程2000多公里,总行程超过11300公里,历时29天,于7月6日平安回到上海。以下发表的是我们在旅行中拍摄的部分照片,配上文字说明以增加感染力。{详见前篇博文《西北五省区自助游行程表》和《西北五省区自助游图文集(第一部分:西安;第二部分:兰州;第三部分:西宁;第四部分:嘉峪关;第五部分:敦煌)》}
哈密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的下辖县级市,行政公署驻地。哈密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北接天山与伊吾县、巴里坤县为邻,东北部与蒙古国有46公里边界。
一、回王府
回王府,位于哈密市环城路以南,占地面积60亩。回王府历来有“西域小故宫”之称,曾是新疆历史上有名的西域府邸,哈密回王被清政府称之回疆八部之首。
回王府建筑群是一世回王进京朝觐,京城故宫的雄伟奢华深深吸引了他,返回时,他从京城请来了汉族工匠,在原蒙古王府的基本上,修建而成。历史上共有房屋800多间,大小门楼共九重。融合了满、汉、维、蒙等各民族独特的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一座典型的宫廷建筑。现主要景点有:回王大殿、寝宫等二十多座独特建筑。
1.回王历史文化馆
1)一世回王选贡品
1698年,一世回王额贝都拉为首次赴京朝觐准备贡品,他亲自挑选一批具有哈密特色的物品,有小刀、鹿角、梧桐碱、芨芨草绳、磨刀石、羊羔皮以及精心挑选的加格达甜瓜,做为进京朝觐的贡品。
2)二世回王智擒噶尔丹之子
1697年正月,噶尔丹派其子在巴里坤一带征集粮草,一世回王闻讯后,立即派长子郭帕率兵300名前往,设下埋伏,将其擒获,并押献至清廷,借此摆脱准噶尔部统治,康熙皇帝认为其“诚心归顺”,授额贝都拉为一等扎萨克达尔汗,其长子郭帕为二等札萨克,协理政务。
3)四世回王封郡王
1757年,南疆发生大小和卓的叛乱,四世回王听闻后主动请战,亲率王府士兵随清军征战。平叛中,回王玉素甫以其特殊的身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759年,大小和卓的叛乱平定后,乾隆皇帝认为四世回王玉素甫平定叛乱有功,加恩赐给郡王品级,这也是回王家族封王的开始。
4)七世回王议军事
七世回王博锡尔在位长达54年,这一阶段也是全疆大动荡的年代。因此回王会经常在这里议军事,安排部署作战计划,而旁边站的是大台吉、师爷以及军官们,他们都是回王的智囊心腹,为回王出谋划策,可谓忠心耿耿。
5)七世回王勇战叛军
1864年开始,回疆接连发生了大动荡,叛军四起,战火很快烧到哈密。1866年,叛军打着“同宗同族”来诱降回王。面对复杂、混乱、动荡的局势,七世回王博锡尔始终信念坚定,和清政府保持一致,与叛军展开激战,保卫哈密不陷敌手。
2.兵营区
兵营区,共占地10亩。主要建筑有马房、牢房、碉堡、军官活动室、军事议事厅、点兵台、令旗台、军官值班室、牌坊等,是王府的军事机构和军官、士兵办公及生活场所。
1)牌坊
2)点兵台
3)军官议事厅
4)军官活动室
回王府军官们在操练完后,生活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维吾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因此他们的生活中离不开乐器,这里一位士兵正在拍的叫达甫,也称之手鼓,是新疆维吾尔族最喜爱的打击乐器之一,并被誉为维吾尔乐队中的“灵魂”。旁边这位士兵弹的乐器,叫热瓦甫,用它弹奏出的音乐音质清亮、纯净,所以大多用于独奏。其他乐器依次叫弹拔尔,都塔尔、艾捷克等。
5)军官休息室
6)碉堡
这座碉堡是回王府的岗楼,是兵营和牢房的附属设施,在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回王府内外的风吹草动。
7)牢房
这里是回王府的牢房,里面关押的犯人都是在回王府犯了事的人。但是牢房不供应犯人伙食,由犯人家属每天送饭,除了这个牢房,在淖毛湖和三堡还设有一个大监狱和水牢。
8)马房
马对于回王来说是重要的工具,打仗、出游、送信等都需要马匹,特别是每年哈密回王往京城贡瓜时,需要大量的马匹来运输,因此,回王府专门修建了马房饲养马匹。
9)照壁
3.王爷台
王爷台,是回王府主体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高9.4米,王爷台上共有建筑物13个,主要为回王宫大殿、回王寝宫、清真寺、台吉议事处等,是回王生活和办公的地方。
1)回王宫大殿
2)配殿
3)王爷寝宫
http://s13/mw690/002HmUdLgy6YSrPkF4w6c&690
http://s12/mw690/002HmUdLgy6YSrPmgRlcb&690
4)王妃寝宫
http://s16/mw690/002HmUdLgy6YSrPi62X8f&690
5)清真寺
6)宣礼楼
7)角亭
4.维吾尔族艺人麻扎
这是一座十二木卡姆传人的墓,维吾尔族语称“麻扎”。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麻扎,是木卡姆传人库尔班·乌斯达的墓。
二、回王陵
哈密回王是清代哈密维吾尔族封建地方领主的习称。1697年哈密维吾尔人首领额贝都拉助清廷平定噶尔丹叛乱,被册封为“一等札萨克达尔汗”,其部被编为蒙古镶红回旗,历代继承者爵位由王公、贝子、贝勒一直晋升为亲王。从1697年至1930年结束,历九世,凡233年。
回王陵,又称哈密王墓,位于哈密市西郊回城乡阿勒屯村。陵墓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3公顷,四周有围墙。建筑群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膸大拱拜(即回王坟),埋葬着七世回王伯锡尔及其大小福晋,八世回王默哈莫德及其王妃、王族40人。该墓为新疆著名的伊斯兰建筑,下方上圆,通高17.8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雄伟壮观素雅庄重。第二部分是南边的五座亭式木结构小拱拜,东西排列,为历代回王陵墓,现完整保存的只有两座。第三部分为艾提卡大清真寺,该寺东西长60米,南北宽36米,占地2280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做礼拜。大寺顶棚内由108根雕花木柱承重,四壁饰花卉图案及阿拉伯文古兰经,是哈密地区最大清真寺。
1.陵园正门
2.圆冠榆
树龄约160年。
3.银白杨
树龄约410年。
4.传教士墓
5.六世回王墓
6.台吉墓
约建于清末民初。边长12米,高14米,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以土坯砌成穹窿顶墓室,上部覆以木结构亭榭。墓内埋葬了辅佐哈密回王的台吉及其家属共13人。其建筑将中原建筑风格和地方建筑风格融于一体。
7.历代回王墓室
8.七世回王墓室
这是一座具有典型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拱拜,高17.8米,东西长20米,南北宽15米,墓内葬有七世回王默罕默德伯锡尔及米克里巴侬福晋,八世回王乌拉米丁默罕默德及其王妃、王族等40人。始建于1813年,费时27年,于1840年建成。
9.哈密王历史陈列馆
1)回王宝座
回王宝座,既是权力的象征,也是一件极富民族特点的艺术品。
2)七世王墓带粙宝相花砖
3)一世回王简介
一世回王额贝都拉(1697—1709年在位)。
十六世纪初叶,哈密隶属叶尔羌汗国统辖。额贝都拉为当时哈密首领木罕默提夏之子,1667年袭父亲爵位。1678年叶尔羌汗国为准噶尔汗国所灭,额贝都拉遂成为准噶尔汗国统治哈密的代理人,准噶尔赐其为“达尔汗伯克”的封号。由于准噶尔汗国对哈密的统治异常残暴,“民不堪其扰”,因此额贝都拉1696年率众摆脱准噶尔汗国的统治归附清廷,1697年被清廷册封为“一等札萨克达尔汗”,1706年北京朝觐归来绘制故宫图样,并请来大批汉族工匠,营造哈密王府,1709年病故。
4)二世回王简介
二世回王郭帕伯克(1709—1711年在位)。
5)三世回王简介
三世回王额敏(1711—1740年在位)。
郭帕之子。1711年袭父位,1715年助清廷平定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叛乱有功被康熙赏赐,1718年始率部在哈密塔尔纳沁屯田为清军支援粮草。1727年因屯田有功被雍正加封“札萨克镇国公”。1729年晋封固山贝子。1740年病故。
6)四世回王简介
四世回王玉素甫(1740—1766年在位)。
额敏长子。1740年袭父位,1745年被乾隆封为固山贝子。1756—1758年亲自率部参加清廷平定莽噶里克以及大小和卓的叛乱,屡立战功,加赐“贝勒品级”。1759年,乾隆皇帝恩赐“郡王品级”,是为额贝都拉家族封王之始。1763年被乾隆皇帝任命为南疆叶尔羌的阿奇木伯克(当地最高行政长官)。1766年自北京返途中病逝于山西灵石县。
7)五世回王简介
五世回王伊萨克(1766—1780年在位)。
玉素甫次子。1766年袭父位,1766年因率哈密500户维吾尔农民至伊犁屯田有功诏授“二等台吉”。1768年率部镇压昌吉回民起义。1771年入京朝觐,赐“戴三眼孔雀花翎,穿黄褂,命乾清门行走。1773年作为领队大臣督查伊犁屯田事务。1780年病故。
8)六世回王简介
六世回王额尔德锡尔(1780—1813年在位)。
伊萨克长子。1780年被授头等台吉。1784年清廷准哈密回王爵位世袭罔替。1785年入京,嘉庆赐“戴双眼花翎”,并赏穿黄马褂。1813年病故。
9)七世回王简介
七世回王伯锡尔(1813—1867年在位)。
额尔德锡尔长子。1813年袭父位。1826年率部参加平定民族分裂分子张格尔有功,得旨加恩晋封郡王。1864年出资支助水利工程有功,赐亲王衔。同年陕西回族阿訇妥得磷占领乌鲁木齐成立“清真国”影响波及哈密。1865年黑老哇、苏布尔格群起响应,率众暴动。1867年伯锡尔率部镇压失利,被俘后惨遭杀害。同年清廷追封为和硕亲王,并在哈密老城内修建了札萨克亲王祠,供人祭拜。
10)八世回王简介
八世回王乌拉米丁(1867—1881年在位)。
伯锡尔之子。1867年袭父位。患先天性瘫痪,由其继母米克里巴努协理事务,1881年病逝。
11) 九世回王简介
九世回王沙木胡索特(1881—1930年在位)。
米克里巴努之婿,回王府塔吉丁台吉之子。1881年乌拉米丁去世后,因无子嗣。由协理亲王事务的迈里巴妞从近族中选得沙木胡索特,并请中央政府允其承袭亲王位,1882年得到清政府批准承袭“和硕亲王”位。在位期间,由于横征暴敛,徭役、赋税增加,激起数次农民起义。1930年病逝。其子聂孜尔欲自袭王位,金树仁政府废除王权并把聂孜尔留在了省府任职。
12)哈密奇石和哈密瓜
三、哈密博物馆
哈密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位于市广东路360号。2002年6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援建的南粤文化中心迁入。博物馆有展厅面积800余平方米,库房面积300平方米。馆内收藏有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的石器、青铜器、陶器、木器、铁器、毛布、清代服饰和干尸等文物12000余件,其中17(类)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1.羊形柄铜镜
2.哈密精品奇石甄选大赛作品
1)维吾尔大叔
2)熊猫
3)山
4)琳琅满目的各种象形石
3.哈密自然与地质陈列厅
1)恐龙的故乡—新疆
美丽富饶的新疆曾经是恐龙的乐园,被称为“恐龙的故乡”,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均为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
(1)江氏单嵴龙
江氏单嵴龙,属于中等大小、凶猛的肉食性兽脚类恐龙。因头顶发育一个骨质的嵴状突而得名。
(2)中国鹦鹉嘴龙
鹦鹉嘴龙,鸟臀目,原始的小型角龙类恐龙。因为吻前端形成钩状喙,类似鹦鹉的喙嘴而得名。鹦鹉嘴龙主要食植物,类似于现代的鸟类。
2)哈密奇石
哈密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除已探明的各种矿种外,还有丰富的硅化木、风棱石、岩浆石、各色碧玉、化石等。这桌“奇石大餐”,共有108道“佳肴”,大部分由产自哈密的玛瑙石组成,大餐中的风味羊排、手抓肉、羊肉串、哈密大枣、哈密瓜等,形状与色泽十分逼真。
4.哈密古代文明陈列厅
1)远古遗址
哈密七角井细石器遗址:
距今七、八千年至一万年的七角井细石器遗址,位于哈密市七角井镇东。在约6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大量细石器,这些细石器都经过明显的二次加工,属北方细石器文化的典型。七角井遗址保留着当时人们用火的痕迹。
2)制陶技术
在陶器的制作过程中,不论是仰韶或龙山文化的陶器,还是其他文化的陶器,都要经过选土、制胎、彩绘、烧制等几道工序方可成为一件陶器。
(1)石猴灯
制作于汉代,出土地点:巴里坤。
3)岩画
岩画是古人类凿刻和敲击在岩石上的一种用以反映人类生活记录在岩石上的一部原始语言和文字。哈密大地上遗留下的万幅岩画是留在石头上的史诗画卷,它系统的记录了当时人类发展的进程,丰富多彩的岩画充分反映了当时游牧民族狩猎、放牧、征战、娱乐等不同精神物质生活,是哈密早期游牧民族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真实写照。
4)维吾尔族清真寺门楼
这座门楼是哈密市回城乡吐虎鲁克麻札清真寺门楼,是哈密多元文化交融汇萃的具体体现。
5)哈密回城复原模型
回城位于哈密市南郊的回城乡,与后建成的老城、新城合成哈密三城。回城自清朝重建到民国19年(公元1930年),一直是哈密回王府所在地。经过历代统治者的经营扩建,曾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极其富丽堂皇。回城毁于战乱。
6)回王府服饰
四、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于2007年8月中旬开工建设,2009年7月已竣工交付使用。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建筑面积4875平方米,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主体四层。一层主要有木卡姆传承使用的演艺大厅、教室、宿舍、资料室、外部广场和舞台控制室、库房等;二层大厅,900多平米,主要沿四周墙壁展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产生、发展、演变的沿革,以图片、壁画、文字、雕塑等艺术展现形式,全面反映“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形式、特色和内容。大厅空间主要作为冬季中小型展演场地。三层东部是可容纳60人观看专门演出的展演厅,在这里不仅可以为木卡姆传承人提供排演、演练场地,也是观光者欣赏木卡姆艺术的小型场地。西半部是专门展现哈密木卡姆的产生、传承、发展过程及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价值的哈密木卡姆展厅。四层主要用来展示哈密地区现已申报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场地。
木卡姆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有深受波斯—阿拉伯音乐文化的影响。“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主要意思为“古典音乐”。木卡姆,被称为维吾尔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设计方案由新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该中心建筑外形设计主要突出了“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思想理念,上圆下方,建筑顶部有一个硕大的维吾尔族手鼓覆盖,其下由四个夸张放大了的哈密木卡姆演奏中最经典、最有特色的乐器哈密艾捷克、哈密热瓦甫支撑。手鼓顶的底部以圆心点为半径向周围辐射出12根轴线,这代表了哈密麦西热甫独有的车轮舞的象征寓意,12根轴线则代表了维吾尔木卡姆的十二个套曲;顶部的手鼓向上摆放,下平上凹,象征了哈密独有的青苗麦西热甫中盛放、传递青苗的托盘。托盘周长全长165米,其上用浮雕展示了哈密木卡姆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摩可兜勒、伊州大曲和伊州乐、阔克麦西热甫、普塔舞、车轮舞等等;哈密维吾尔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歌、舞、乐为一体的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木卡姆艺术特色。建筑一层上主体四周巧妙结合维吾尔族传统回廊建筑形式,建筑正面用六根绿色柱子支撑,“六”代表了维吾尔族人民民俗生活中的吉祥数字,绿色代表了和平、希望和安定,寓意了今天和谐美满的生活。回廊四周和建筑主体上采用的廊柱、藻井、女儿墙、漏窗等的风格均采用了哈密维吾尔族的传统建筑风格。
1.木卡姆艺人雕塑
2.木卡姆艺人在弹唱
3.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外景
4.回廊
5.漏窗
6.哈密热瓦甫
http://s16/mw690/002HmUdLgy6YVy9fDOfdf&690
7.哈密艾捷克
五、哈密市人民公园
公园内植物茂盛,古树林立,茂盛的丛林中矗立着几座雕塑。公园中央有一小湖,哈密小河沟的水从公园流过,湖畔建有亭榭,游客坐小船在湖中荡漾。
1.雕塑
2.古树
3.小湖、小船和凉亭
六、哈密市时代广场
1.凯旋门
2.维吾尔族姑娘塑像
3.街心花园
(2016年1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