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的心理教师应该有怎样的知识结构?

标签:
21天习惯养成发现幸福之旅积极心态家校合作津九中18届21天幸福ke |
分类: 津九中幸福讲堂-教师篇 |



我本人就是高中的心理老师,从教这十余年,自己的个人经历可能就是中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开始兼任心理,到专职心理,到开设心理课,带社团、落实心理辅导值班,到建设心理辅导中心。从一开始是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一个高中心理老师的形象渐渐在我心中明朗起来,因为我们国家并没有政策上明确地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硬性的规定(有政策,但是要求比较模糊),要求模糊有很多弊端,比方说可能会普遍出现不落实政策的情况,但是也有好处,就是开展工作自由度比较大,可以有很多根据地方特色、本校情况的个性化操作。
所以下面我要谈的高中心理老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其实严格来说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权且给大家做一个范本以供参考。
高中心理老师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主要根据三点:1.政策文件的要求;2.实践的需要;3.个人兴趣和特长。其中政策文件的要求和实践的需求其实基本上都是相吻合的,政府考虑得到的事情基本上也都符合实践需求。
一、政策文件的要求
关于政策文件方面的要求,你要重点参考教育部印发的文件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其中有提及高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通知今年这份文件有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大家可以全文通读一下,从辅导室的软硬件要求也能推导出对心理老师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3.地方文件要求(例如: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
每个地方的文件要求可能不太一样,大家可以具体网上搜寻一下,例如我们福建省教育厅的实施意见
http://fdbz.fdjyw.com/newsInfo.aspx?pkId=5772福建省的实施意见甚至具体到每年5月份的最后一周要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周,要做哪些事情都有明确的要求。
二、实践需求
心理老师在学校里面开展的工作主要有:1.心理辅导活动课;2.心理辅导;3.团体辅导;4.心理监测;5.心理社团;6.心理讲座;7.科普宣传活动等等不限以上。
然而只是知道要具备什么知识结构并没有什么卵用,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还需要知道怎样才能获取相关的知识,以便指导实践。
1、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知识。
书本知识:推荐几本不错的书籍给大家做参考,浙江特级心理老师钟志农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还有贵阳一中心理老师袁章奎主编的《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中学班级心理团体活动142》、杨敏毅、鞠瑞利老师的《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
经验知识:知识不仅可以从书本获取,有些“知识”或者叫经验之谈,我有些话简要的跟大家分享。
(1)心理辅导活动课一定要开,没开也要争取开设,如果没有上课你会失去和学生大面积接触的机会,也会失去工作的活力。(2)心理课开放性很强,可以参考的活动很多,但大多数并没有介绍到很细节的部分或者并不符合本校情况,开放性强那么就要求我们准备要充分,我建议(特别是没有很多经验的老师)在上课之前先找几个学生过来演练一下,然后再去上课,一般试演练就能够发现一大堆自己没有考虑到的细节。(3)最好争取将心理课落实成为常规课,其实心理课开设并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例如可以安排两周一节课,一周其实一个班级也就占用半节课时间,对学习时间的占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说不定还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旦有了心理课,其他心理工作的开展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2、统计学和SPSS运用的知识。
书本知识:就大学的《教育统计学》和SPSS统计软件学好一些,以后肯定排得上用场。
监测动态 -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不少省份有开展心理监测工作,有一些已经着手开发心理监测工具。
经验知识:(1)买个软件会方便做心理普查,也会方便建立心理档案;(2)除了做心理普查还要考虑做完普查之后的后续工作,例如将结果以报告或小报的形式反馈给年段、学生或家长;(3)
3、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知识。
书本知识:推荐一本精简实用的老书岳晓东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钟志农编著的《高中心理辅导案例解析》;钱铭怡主编的《变态心理学》也要好好学习,方便我们在辅导的时候判断来访者是否需要转介。另外,适合高中生心理辅导的流派疗法值得关注学习,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自己当当或者卓越搜索相关书籍学习。
经验知识:(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已经将之前版本中的“心理咨询”改为“心理辅导”,所以要知道中学心理老师的职责在于辅导而非咨询,至于区别你们可以参考之前我提的这个问题下面各个老师的回答
心理咨询伦理道德中的「咨访关系唯一性」是否同样适用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如何看待学校中的咨访关系? - 心理辅导(2)心理老师并非一定要成为心理咨询师;(3)根据《指导纲要》,学校心理工作的重点是发展性工作而非矫治性工作,而心理辅导是矫治性工作,工作重点不要本末倒置了;(4)神经症或以上已经可以转介;
4、沙盘的使用知识
书本知识: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里面明确指出辅导室要配备沙盘,所以不得不学啊,书籍可以参考:张日升的《箱庭疗法》,茹思安曼的《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与转化:创造过程的呈现》,卡夫卡的《沙游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等。
经验知识:(1)国内要学的话就是两大派别,一个申荷永一个张日升,网上搜索一下一大堆学习资源;(2)关于沙盘我可能有偏见,具体你们自己参考我几年前发的一个讨论贴
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 - 心理治疗,你们自己做参考;(3)我个人经验,其实高中生并不太喜欢做沙盘,沙盘比较适合表达有障碍或年纪比较小的来访者;(4)如果配备沙盘一定得多配备一个团体沙盘,团体沙盘还经常派得上用场。(5)沙具如果太少可以在平时通过动员学生一起收集,不然购买花费不菲,学校可能不太会同意购买太大量。
5、团体辅导的知识
书本知识:推荐欧文亚隆的《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完形疗法》,以及随便一本团体辅导的教材。
经验知识:略。
6、辅导室的布置与建设的知识
书本知识:参考近期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经验知识:(1)多到各个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走走看看;(2)买东西报销程序繁琐,经济条件允许的学校直接外包给专门的公司装修最方便了。
7、危机干预的知识。
这是我薄弱的地方,我就不再补充,总之这块工作也是极其明确规定要做的。
8、其他
包括指导心理社团、转介工作、职业发展规划、应付上级检查等等,这些不再赘言。
三、个人兴趣与特长
心理学是非常有趣的学科,如果有幸在中学从事这一项工作其实是十分幸福的,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是中学当中最纯粹的素质教育,在高中阶段应试教育达到顶峰,纯粹素质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会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更有认同感,而且学生也大都会十分喜欢心理课以及其他心理相关的活动,我觉得我相对其他学科老师对教育抱怨得更少,幸福感自然会多一些。
在不计较时间和金钱的前提之下,我们有很大的开展工作的自由度,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开展工作,我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奇思妙想,当中有一些工作我真的做过了,有些并未付诸实践,例如《记忆训练营》、《害羞诊所》、《心理实验室》、《dv心理剧》、《静心冥想室》,想想都让人兴奋,多么令人期待的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