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学博士:如何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

标签:
21天习惯养成发现幸福之旅积极心态家校合作津九中18届21天幸福ke |
分类: 津九中幸福讲堂-学生篇 |
有句话说,你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说的话,我们的微表情,无时无刻不在出卖我们。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如何表现,或如何解读对方的表情,才更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呢?
在《像间谍一样观察》这本书中,作者身为前FBI特工,也是一名心理学博士。
他成功策反了一位敌国的外交人员,和他建立了牢固的友谊,对方还同意定期向他提供机密信息。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一步,就是要在没有任何语言交流的情况下,让对方对他产生好感。
首先他故意将自己暴露,以观察对方的反应。
刚开始他只是有意无意的瞟对方一眼,渐渐的,他开始和对方有目光接触,并伴随着挑眉、歪头,或是努起下巴等微动作。
这些非语言信号,都会被大脑识别为“友好”和“没有威胁”。
一段时间后,作者再主动出击,获得了对方的好感和友谊。
听上去好像很简单,但其实背后的每一步都是心理学操作。
作者还总结出一个友谊公式:友谊=趋近度+频率+持续时间+强度。
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也能懂一点心理学,虽然不用像作者那样精心策划,只要能看出对方的真实心理,在亲密关系、朋友、职场中,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收获好人缘。
其实心理学研究早就表明,在人们进行交流时,我们的词汇语言、肢体动作、声音等,一些微小的因素,都会暴露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说话的时候会摸脖子——说谎,除非Ta脖子疼。
男人如果挠鼻子——试图掩饰某事。
微微低头,向你露出侧面的脖子——说明对你有好感。
双手环臂胸前——防御反应,不喜欢现在场合......
学好心理学,通过观察别人的表情、动作,我们就能明白别人到底在想些什么,就能读懂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话,变得高情商、会说话,会少走很多弯路。
而说到心理学,就不得不提我们的朋友刘轩。
作为哈佛大学心理学系高材生,他对心理学有20多年的研究和实战经验。
在他看来,心理学不是只有学术理论,它是一门与职场、情场息息相关的科学。
有心理学知识加持,刘轩本人就是一个成为高情商、会做人的人生赢家。
以下为刘轩自述
就拿社交中的察言观色来说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保护色,也多少有点表里不一。但心理学给了我一套认知判断:
让我在聚会的时候,辨别人心、结交高质量的朋友。
在与客户交流时,更擅于判断互动中的气氛,随机应对。
更容易看出一个人的真实动机,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
这让我在沟通中,能更灵活地应对。
在人与人的社交舞当中,跳出适合自己的舞步,赢得信任和青睐。
后一篇:好的人生,从克服社交焦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