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葡萄酿造中的冷浸渍

(2011-11-18 22:30:06)
标签:

杂谈

分类: 精品转载
     很长时间不研究酿造的知识了,害怕以后跟不上时代,还是要用功重温一下酿造技术。关于葡萄酒酿造过程的冷浸渍技术。昨天阿尔萨斯的白葡萄酒品鉴会上除了在由西往东公司提供的一款黑比诺之外没有发现其他红葡萄酒,整个就是白葡萄酒的盛宴。就整体品鉴会情况来看,这次参展商的酒品都被喝得精光,可见大家对阿尔萨斯白葡萄酒的挚爱。联想到国内现在知名度最高的白葡萄酒贺兰山,推广上面下了很大功夫,不过在市面上不常见,未曾试过。另外两个做白葡萄酒比较著名的当属怀来地区和天津王朝的白葡萄酒了,不过在市场上占有率有限。炎炎夏日,喝一杯清爽的白葡萄酒绝对是件幸事,既然有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国内这么多产区还是拘泥在赤霞珠,美乐这些品种上呢,为什么不去尝试下琼瑶浆,维欧尼,雷司令这些品种呢?虽然有些管理上面确实麻烦,品种抗病性确实不够好,但是人家能种好,咱们就不能?回归主题,关于葡萄酒酿造的冷浸渍,主要涉及到白葡萄酒上面,而在红葡萄酒也有酒庄使用。接下来引用华夏长城科研的一篇文章阐述冷浸渍。

     存在于葡萄果皮中的香气和酚类物质对葡萄酒感官质量有重要作用,在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发酵和浸渍的工艺技术决定了其进入葡萄酒中的含量和优劣。  高温易浸出粗糙、生硬的劣质单宁,低温浸出单宁少,使葡萄酒酒体单薄、寡淡。随着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  在l 0 ℃以下低温浸渍后升温至2 0 ℃添加酵母,迅速启动 酒精发酵的低温浸渍酿造工艺在发达国家被广泛使用,并酿造出了多种品质上乘的优质葡萄酒产品。 我国葡萄酒酿造历史较短,目前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严重制约着优质葡萄酒产品质量的提升。由于我国的生态条件有别于世界葡萄酒发达产区, 加之葡萄原料生产和葡萄酒加工企业脱离,致使酿造的干红葡萄酒普遍存在酚类物质浸出差、香气较淡问题。为此,本文研究低温浸渍酿造工艺的技术条件,并分析其和传统酿造工艺生产的国际名优品种赤霞珠葡萄酒的质量差异, 以期将先进的低温浸渍酿造技术应用于我国葡萄酒的实际生产, 并加以推广。

1材料与方法
1 .1葡萄原料 :赤霞珠葡萄: 河北昌黎华夏葡萄园特定小产区,  树龄>1 0 年, 产量<8 0 0 k g / mu 。 

1 .2设备和仪器 1 0 t 不锈钢锥形发酵罐, 5 t 锥形法国百年森林橡木发酵桶。 

1 .3实验方法 按照传统工艺和低温浸渍工艺进行。 

                                                                         传统酿造干红葡萄酒工艺流程: 

 

http://img.ph.126.net/ClYGbAnF7bNd-Q8cZ7B-Ig==/2554385413666019116.jpg

http://img.ph.126.net/EuVowOhO5IssBDnblX_JUA==/1328280415114402324.jpg

 苹果酸乳酸发酵温度有些高

 2 低温浸渍酿造干红葡萄酒工艺条件优化

     葡萄皮中含丰富的色素和芳香物质,花色苷赋予红 葡萄酒鲜亮的色泽。葡萄酒浸渍过程花色苷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状态, 在葡萄酒酒精发酵期间同时也浸渍大量非花色苷酚,防止具苦味和生青味的劣质单宁浸出是红葡萄酒工艺技术优化的关键所在。 

2 .1浸渍温度优化
      浸渍速度随浸渍温度上升而增加,对葡萄酒单纯进行低温浸渍, 虽然可保留香气但不利于酚类物质浸出,高温不但浸出劣质单宁多, 而且还造成二类香气挥发,降低葡萄酒质量,影响其酒体稳定性。对陈酿型葡萄酒,发酵温度一般在2 8 ℃~ 3 0 ℃,也可进行分段控温,以满足不同类型酚类物质的浸出需要。 由于6 ℃~ 1 0 ℃能够快速大量地浸渍出小分子酚类物质;2 8   C ~ 3 0 ℃有利于大分子酚类物质的浸出。

 优化的浸渍工艺为: 

      葡萄轻微破碎---加入适量二氧化硫-----  充二氧化碳: 隔氧一 加果胶酶, 低于10℃ 浸渍一酒精发酵 ( 2 8 ℃一 30 ℃) 一 酒精发酵结束 + 2 0 ℃~ 3 ℃浸渍---皮渣分离。

低温浸渍工艺在不同发酵阶段采用不同浸渍温度, 可浸出种类不同的特定酚类物质。与传统工艺比较, 该 法酿造的葡萄酒酒体结构丰满, 无空缺感, 贮藏寿命长, 增加了6 ℃~ 1 0 ℃范围内能够浸出的酚类物质含量。

2 .2浸渍时间优化
为酿造陈酿型葡萄酒, 应浸出大量丰富的酚类物质, 需要适当延长浸渍时间。 红葡萄酒发酵为4 d ~ 5 d 时颜色最深, 色素含量达到颠峰, 而后有所下降; 随时间延长非花色苷类酚浸渍量增加, 7 d ~ 8 d 时才达最高。 确定浸渍时间需综合考虑单宁和色素物质的浸渍时间。 低温浸渍酿造工艺在酒精发酵启动前皮渣全部浸渍在葡萄汁中,  使葡萄皮与汁充分接触, 有效浸渍时间比传统工艺延长 了3 d  5 d 。 
2 .3外力强化措施优化

      存在于葡萄皮和种子中的酚类物质浓度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在液一固相中分布存在动态平衡关系, 其浸渍属不稳定的无序扩散。外,葡萄酒发酵液上下部传质差, 需适时合理地搅拌、 喷淋,以便使浸渍体系中酚类物质均匀分布,改善平衡条件,加快浸渍。传统工艺正常机械搅拌每天不多于 2次,每次运转时间较短, 在酵母对数生长期, 皮渣大量上浮。在低温浸渍工艺中采用机械搅拌与完全倒罐相结合的方法,除每天适时搅拌外,在酵母菌进入对数生长期时, 进行1 次完全的开放式倒罐,使葡萄酒进行1 次深呼吸,以增加葡萄汁溶解氧含量, 促进酵母生长繁殖,推动发酵进程,松散葡萄皮渣, 增加皮渣与汁的接触面积, 改变液一 固相中酚类物质的平衡, 提高浸提效率。 

2 .4发酵罐容器结构优化
    在容积相同的条件下,浸渍效果与罐体的长径比有关。直径大,长径比小,形成皮帽厚度薄而表面积大,靠近壁部葡萄皮不容易喷淋,而且发酵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大量二氧化碳 所产生的浮力使皮帽脱离浸渍液体,浮在液体表面的葡萄皮与空气接触面积加大,液体蒸发量大,顶部处于非浸渍状态。因此发酵罐形状的合理设计,对葡萄酒的浸渍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采用锥形发酵罐的设计,罐容1 0 t ,最大限度减小上部葡萄皮渣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防止酚类物质氧化,增加皮渣与汁的接触面积,提高浸渍效率。同时锥形设计给皮渣自然上浮带来一定的阻力,使浮力减小,皮渣上浮速度变慢,与不锈钢柱形发酵罐相比设计更加合理。 

2 .5发酵液中的二氧化硫  
     添加二氧化硫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杂菌繁殖,保证外加优良酵母的种群优势,达到发酵的可控和可知。但同时也增加了发酵液的酸度,亚硫酸根离子与花色苷的快速结合,从而打破浸渍体系的平衡关系,有利于花色苷的浸出,加强了浸渍作用。另外二氧化硫的抗氧化作用,也保护了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 
2 .6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在发酵启动前, 使用二氧化碳 赶走发酵罐中的氧气,可以保护花色苷等酚类物质,防止氧化;在发酵启动后,高浓度二氧化碳导致酵母菌生存环境恶化,二氧化碳气体外逸产生的浮力使皮帽与浸渍液体脱离,故需要对葡萄汁进行搅拌和喷淋,以保证发酵和浸渍作用顺利进行。

2 .7在橡木桶中陈酿
在酒精和苹一乳发酵结束后,不经过任何处理,即进入橡木桶恒温贮藏,使葡萄酒在微氧环境下进行缓慢呼吸和有限的适量氧化。改变了在不锈钢罐内进行下胶澄清处理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酒质的损失。橡木桶贮藏有利于葡萄酒缓慢成熟和陈酿潜质的表达  。 

3 结论

      采用低温浸渍发酵工艺酿造赤霞珠陈酿型干红葡 萄酒, 有利于葡萄果皮中酚类物质的浸出,且能够增强其葡萄酒果香, 改善口感和色泽稳定性。此酿造技术优于传统工艺, 可在优质干红葡萄酒的实际生产中予以推 广应用。 

我直接跳过了第三部的化验结果,毋庸置疑冷浸渍的功效肯定会对适合的品种,适合的成熟度葡萄在酿造上面有质量的提升,但是这个还需要大量的实验去证明,实践。最近实在考虑可不可以使用冷置法去尝试破碎葡萄皮,让更多的优质单宁,多酚类物质浸提出来,今年开始做实验试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