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圣心源》译读(14)

(2014-01-08 10:21:50)
分类: 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浮沉大小
  [原文]五脏之脉,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胃居沉浮之间。阳浮而阴沉,其性然也。
  然阳主降而阴主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则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则沉中带浮。沉而微浮,则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不上飞。若使寸脉但浮而不沉,则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但沉而不浮,则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诸病生矣。
  【翻译】五脏的脉象,心肺都是浮脉,肾肝都是沉脉,脾胃处在沉脉浮脉之间。阳浮而阴沉,他的本性决定的。
  虽然阳主降而阴主升,但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便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便沉中带浮。沉而微浮,那么阴不下走,浮而微沉,那么阳不上飞。假若寸脉只是浮而不沉,那么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只是沉而不浮,那么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各种各样的病产生了。
  [原文]升降阴阳之权,全在乎中,中者,土也。己土升则乙木上达而化清阳,戊土降则辛金下行而化浊阴。阴阳交济,是以寸不但浮而尺不但沉。
  土之所以升降失职者,木刑之也。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荣而不郁。土弱而不能达木,则木气郁塞,肝病下陷而胆病上逆。木邪横侵,土被其贼,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于是两关之脉大。左关之大者,肝脾之郁而不升也,右关之大者,胆胃之郁而不降也。胆木化气于相火,胆木右降,则相火下蛰,而不上炎;胆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克,清气郁蒸,而生上热,于是右寸之脉亦大。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意抑遏,而生下热,于是左尺之脉亦大。右寸之大者,肺金之上逆也,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
  【翻译】升降阴阳的权力,全在于中土。己土升则乙木上达而化清阳,戊土降则辛金下行而化浊阴。阴阳交济,因此寸不只是浮而尺不只是沉。
  土之所以升降未尽职责,木刑克土的原因。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淡泊平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茂盛因而不郁积。土弱因而不能让木气通达,则木气郁塞,肝病下陷而胆病上逆。木邪横侵,土被其贼,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于是两关之脉大。左关之大,肝脾的郁积而不升,右关之大,胆胃郁积而不降。胆木化气于相火,胆木右降,则相火下蛰,而不上炎;胆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克肺金,肺金被克,清气郁蒸,而生上热,于是右寸之脉也大。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发的意愿被抑制,而生下热,于是左尺之脉也大。右寸之脉大,肺金的上逆,左尺的脉大,肝木的下陷。
 [原文]胃主降浊,胃逆则浊气上填,仓廪不纳,恶心呕吐之病生焉。脾主升清,脾陷则清气下郁,水谷不消,胀满泄利之病生焉。肺藏气而性降,肝藏血而性升,金逆则气不清降而上郁,木陷则血不温升而下脱。肺主收敛,肝主疏泄,血升而不至于流溢者,赖肺气之收敛也,气降而不至于固结者,赖肝血之疏泄也。木陷则血脱于下,而肺金失敛,则血上溢;金逆则气郁于上,而肝木不升,则气下结。推之,凡惊悸、吐衄、盗汗、遗精之病,皆金气不能敛降,淋癃、泄利、嗳腐、吞酸之病,皆木气不能生发。
  【翻译】胃主降浊,胃逆则浊气上填,胃不能吸纳,恶心呕吐的病就生了。脾主升清,脾陷落则清气下郁,水和食物不能消化,胀满泄利的病就生了。肺藏气而性能下降,肝藏血而性能上升,金逆则气不清降而上升郁积,木陷则血不温升而下脱漏。肺主收敛,肝主疏泄,血升而不至于流溢者,赖肺气之收敛也,气降而不至于固结,赖肝血之疏泄。木陷则血脱于下,而肺金失敛,则血上溢;金逆则气郁于上,而肝木不升,就是气下行受阻碍。推导其它,凡是惊悸、吐血、盗汗、遗精的病,都是金气不能收敛下降,淋沥余见小便不通、痢疾、嗳气兼有腐臭味、酸水自胃中上至咽喉,不及吐出而下咽的病,都是木气不能生发。
  [原文]金逆而莫收敛,则君火失根而左寸亦大,木陷而行疏泄,则相火下拔而右尺亦大。
  大者,有余之象也,于其有余之中,得其不足之意,则脉之妙解,而医之至数也。经所谓大则病进者,别有玄机,非后世医书阳盛阴虚之说也。
  【翻译】肺金上逆而不降敛,致使君火失根而上炎,则左寸脉大。肝木下陷而行疏泄,致使相火泄露而不藏,则右尺脉大。
  大,是有余的脉象,有余则病。在病人有余的脉象之中,得到他身体不足的意象,则是脉的妙解,而医的至数(病人脉搏在常人一呼吸间跳动的次数叫做“至数”)。经所谓大脉象则病进,另有玄机,不是后世医书阳盛阴虚的说法。
 二十四脉
  浮 沉
  [原文]浮沉者,阴阳之性也。《难经》: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阳性浮而阴性沉,呼出为阳,心肺之气也,吸入为阴,肾肝之气也。
  心肺之脉俱浮,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之脉俱沉,沉而濡实者,肾也,沉而牢长者,肝也。脾居阴阳之中,其气在呼吸之交,其脉在浮沉之半,其位曰关。关者,阴阳之关门,阴自此升而为寸,阳自此降而为尺,阖辟之权,于是在焉,故曰关也。
  【翻译】浮脉和沉脉,是阴阳的本性。《难经》说:呼出气的是心与肺,吸入气的是肾与肝,一呼一吸之间,脾受纳营养物质,脾脉在中。阳性浮而阴性沉,呼出为阳气,是心肺的气,吸入为阴气,是肾肝的气。
  心和肺的脉都是浮脉,浮并且大散的,是心,浮而且短涩的,是肺。肾和肝的脉象都是沉,沉而湿润实的,是肾,沉而牢长的,是肝。脾位于阴阳的中间,气在呼吸的相错接合的时候,脾脉在浮沉的一半,他的位置叫做关。关,是阴阳的关门,阴气自此升而为寸脉,阳气自此降而为尺脉,闭合与开启的权力在这里,素叫做关。
  [原文]阳盛则寸浮,阴盛则尺沉。阴盛于里,阳盛于表。「仲景脉法」:浮为在表,沉为在里,一定之法也。然浮沉可以观表里,不可以定阴阳。三难:关以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此阴乘之脉也。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此阳乘之脉也。阳乘阴位,则清气不升,故下覆于尺;阴乘阳位,则浊气不降,故上溢于鱼。溢者,浮之太过而曰阴乘,覆者,沉之太过而曰阳乘。是则浮不可以为阳而沉不可以为阴。浮沉之中,有虚实焉,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是阳虚于表而实于里也;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于表也。浮大昼加,沉细夜加,浮大昼死,沉细夜死。诊者当于浮沉之中参以虚实也。
  【翻译】阳盛则寸脉浮,阴盛则尺脉沉。阴气盛在内脏,阳气盛在体表。「仲景脉法」说:浮为在体表,沉为在内脏,一定的法则。但浮沉可以观察表和里,不可以确定阴和阳。《难经.三难》说:关的前面的,是阳气的跳动,脉应当表现出九分并且是浮脉,超过了标准叫太过,少于标准叫不及,往上到达鱼际穴为过分,这是阴气太盛的脉象。关的后面的,是阴气的跳动,脉应当表现为一寸而且是沉脉,超过了标准叫做太过,少于标准叫不及。进入尺脉为颠覆,这是阳气太盛的脉象。阳气在阴位太盛,那么清气不升,所以向下倾覆于尺脉;阴气在阳位太盛,那么浊气不降,所以向上溢流到鱼际穴。溢,是浮脉太过因而叫阴气太盛,覆,是沉脉太过因而叫阳气太盛。虽然浮不可以为阳但沉不可以为阴。浮沉之中,有虚有实,浮的损害小,沉的危害大,是因为阳气虚在体表而实却是在内脏;沉的损害小,浮的危害大,是因为阳气虚在内脏而实却是在体表。白天浮大的更厉害,夜间沉细的更厉害,浮大白天死,沉细夜间死。诊脉的应当在浮沉之中参悟虚实。
 迟 数
  [原文]迟数者,阴阳之气也。九难: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经脉之动,应乎漏刻,一呼再动,一吸再动,呼吸定息,而脉五动,气之常也,过则为数,减则为迟。脏阴而腑阳,数则阳盛而为腑,迟则阴盛而为脏,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数之极,则为至,迟之极,则为损。一定之法也。
  【翻译】迟脉数脉,是阴阳的本气。《难经.九难》说:数脉,是腑,迟脉,是脏。数脉便为热,迟脉便为寒。经脉的跳动,相应于漏刻(古计时器),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而脉五动,气的正常状态,超过了就为数脉,减少了就为迟脉。五脏属阴而六腑属阳,数脉便是阳盛因而为腑,迟脉便是阴盛因而为脏,阳盛就热,阴盛就寒。数脉的极端,便为至,迟脉的极端,便为损。一定的法则。
  [原文]然迟不尽寒,而数不尽热。「脉法」: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迟则阴气盛,阴阳相抱,营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是迟缓者,趺阳寸口之常脉,未可以为寒也。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以发其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是数者,阳明之阳虚,未可以为热也。
  【翻译】然而迟脉不全是寒,而且数脉也不全是热。「脉法」说:趺阳脉迟并且缓,胃气如经。寸口脉缓并且迟,缓则阳气生长,迟则阴气旺盛,阴阳相互环绕,营气卫气都运行,刚强的同柔和的互相调剂,叫做强。这迟缓的,趺阳寸口的正常脉,不可认为是寒。说:病人脉是数脉,数脉为热,应当消化食物引导食物下去,而反胃吐的,让他发汗,使阳气微,膈气虚,脉是数脉。数脉为客热(小儿发热,进退不定,如客之往来。),不能消化谷物,胃中虚冷的缘故。这个数脉,阳明经的阳气虚,不可以以为是热。
  [原文]凡脉或迟或数,乖戾失度则死。十四难曰: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人之将死,脉迟者少,脉数者多。阳气绝根,浮空欲脱,故脉见疾数。大概一息七八至以上,便不可救。虚劳之家,最忌此脉。若数加常人一倍,一息十至以上,则死期迫矣。
  【翻译】凡是脉有的是迟脉有的是数脉,不合情理失去分寸便死。十四难说:一呼再至叫平,三至叫离经,四至叫夺精,五至叫死,六至叫命绝,此至的脉象。一呼一至叫离经,二呼一至叫夺精,三呼一至叫死,四呼一至叫命绝,此损的脉象。人之将死,脉迟的少,脉数的多。阳气断绝根源,浮空想离开,所以脉表现为疾数。大概一息七八至以上,便不可救。虚劳的病人,最忌讳这样的脉。若数脉超过正常人的一倍,一息十至以上,则死期迫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