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厦门之旅(四)

(2012-05-31 14:45:43)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记

厦门之旅(四)

 

4、福建土楼

    去厦门旅游,应该去看看福建土楼。

    参观福建土楼的票是女儿在网上订好的,每位168元,非购物团,包括一顿午饭。旅游团负责到宾馆接送。主要观光路线分A线和B线,我们报的旅游路线是A线——田螺坑景区。

    乘旅游车从厦门去南靖县,旅途上导游热情地讲解,我们知道了:厦门的市花——三角梅,市树——凤凰木,市鸟——白鹭;厦门的一岛——鼓浪屿,二路——环岛路、马拉松赛道,三大人物——郑成功、陈嘉庚、赖昌星。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沿途看到秀丽的自然风光。导游说,梯田里种的是茶树、柚子树、蜜柑。看到梯田里郁郁葱葱的经济作物,可以想象这里农民生活的富足。

http://s5/bmiddle/93431d574c14f7541d064&690

    到达旅游第一站——田螺坑,路途耗时三个多小时。由于有导游的解说,还有沿途的美景,让我们并不觉得时间漫长。

    福建土楼分布于闽西和闽西南,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田螺坑土楼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是我们见到的最精美的土楼群,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惜,这么精美的土楼群不允许进去参观,只能在远处欣赏这“上看一朵花,下看布达拉”的美景。

http://s11/bmiddle/93431d574c14f7e749e1a&690

http://s8/bmiddle/93431d574c14f80c0c187&690

    关于这些土楼群,曾有个笑话:20世纪80年代,福建的土楼群被美国卫星拍摄到,认为是核武器设备,大为紧张,派间碟来实地考察,在土楼里住了一段时间,最终确认:这只不过是福建的民居。

   

    告别田螺坑土楼群,乘车到下一站——裕昌楼。裕昌楼是福建土楼现存最古老的土楼,共5层,每层有54间大小相同的房间。

http://s12/bmiddle/93431d57079bb27632d9b&690

    裕昌楼又称东歪西斜楼,四、五层的回廊木柱分别向左右倾斜,最大斜度为15度。导游说这是建造者利用力学原理有意所为,我对这种说法不认可。在网上查到,这些柱子是土楼建成不久后才歪斜的。

http://s14/bmiddle/93431d574c14f9459322d&690

    土楼的一楼为厨房,每家厨房都有水井,引入山泉水。外面还有一个公用的消防水井。

http://s13/bmiddle/93431d574c14f9fe84c5c&690

    土楼的建筑材料为三合土:土、沙、石灰再加上竹片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瓦,冬暖夏凉。土楼高可达五六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为了防止外部入侵,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外墙厚一到两米,楼下两层不开窗,大门一关,土楼便成为一座堡垒。

http://s1/bmiddle/93431d574c14fa5c68760&690

   
走出裕昌楼,前往裕德楼。裕德楼又称半壁楼,曾在战乱时被烧毁,后由华侨出资重建。因资金不够,只建了一半楼,另一半是围墙。

http://s14/bmiddle/93431d574c14fc780f8ed&690


http://s12/bmiddle/93431d574c14fb4b0382b&690


   
走出裕德楼,前往本次旅游的最后一个景点——塔下村。塔下村不允许旅游车进入,我们每人交了5元钱,乘坐村里的电瓶车走了一段,就让下车徒步前进。沿途欣赏路边的风景,权当散步。

塔下村有“高山水乡”之称,村中民居沿河而建,小桥流水,水中倒映的土楼错落别致。

http://s4/bmiddle/93431d574c14fcca62283&690

http://s9/bmiddle/93431d574c14fd1597948&690

http://s1/bmiddle/93431d574c14fdc3c71c0&690

    塔下村的地标建筑是张氏祠堂,张氏家人在明朝后期在此建家庙——德远堂。祠堂前半圆形水池称为“聚宝盆”,石旗杆是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形式。族人取得了功名,就在家庙前立旗杆以示庆祝。

http://s8/bmiddle/93431d574c14fed2c7a07&690

http://s15/bmiddle/93431d574c14ff251b17e&690

http://s5/bmiddle/93431d574c14ff6b78244&690


    参观完张氏祠堂,导游带我们穿过塔下村去停车场。走在村中的小路上,导游忽然说:“这里有个歌厅,想唱歌的朋友可以进去唱歌,我们在外面等你。唱好了一起走。”我很纳闷,在北京进歌厅唱歌,最少也要两、三个小时,难道让我们等那么长时间?走出十几米远,我才幡然醒悟,此“歌厅”非彼“歌厅”也!急忙追上女儿,把学习心得告诉她。女儿大笑,说南方很多城市这样讲。

    沿途欣赏美景,说说笑笑走到停车场。

http://s14/bmiddle/93431d574c1500257064d&690

http://s12/bmiddle/93431d574c1501473f71b&690

    又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顺利回到宾馆。尽管旅途劳累,还是觉得这趟参观不虚此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