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的书(上)
标签:
杂谈 |
分类: 童年记忆 |
“小时候”是什么时候?对于一位百岁老人,他可以认为六、七十年前是他的小时候;对于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他也许会说十年前是他的小时候;对于我这年近花甲之人,还是用一个客观的标准:小时候去儿童医院看病,那儿规定是为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看病。我就把我的“小时候” 界定为十五岁之前吧。正巧,因为文革的原因,我在中古友谊小学滞留到1968年的春天,而1968年的夏天我满了十五岁,那么,我的小时候就记叙我上中学之前的事情。
小时候家里有不少小人书,在我还不认识字的时候,只能看画多字少的书,最喜欢看的是《三只小猪》。《三只小猪》是一个著名的英国童话,讲述了三只小猪呼呼、噜噜和嘟嘟长大后,妈妈让它们盖房子。它们有的勤劳,有的懒惰,各自盖了草房、木房和砖房。在大灰狼的进攻下,草房和木房都瓦解了,它们躲进了嘟嘟的砖房,最终团结一心,机智勇敢地战胜了大灰狼;这是一本印刷精美的彩色图书,画面生动活泼,尤其是大灰狼从烟囱里钻进嘟嘟的家,掉进开水锅的情景,画得非常惟妙惟肖,每当看到那一页,我都忍不住笑起来。
自己能看书了,就去妈妈房间的书架上乱翻,这才发现书架上有不少能看的小人书。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电影版”的,就是把电影上的一些关键画面像照片一样印在书上,下面印上一些说明的文字。记得那些画面的颜色是蓝色的很特殊,一看就知道是“电影”小人书。这种小人书家里有《祖国的花朵》《幸福鸟》《好兵帅克》……还有一些没头没尾,应该是我们不懂事时撕坏的。
小人书看腻了,就在书架上找字书。发现两本能看懂的书——《安徒生童话》和《希腊罗马神话》。《希腊罗马神话》是一本大人看的书,里面有很多精美的插图,我在里面认识了众神之王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月亮神苔安娜,潘多拉盒子……不知道别的孩子有没有这个阶段,反正我在那个年纪总是迷迷糊糊地在神话之中遐想。
《安徒生童话》是我很喜欢的书,我家的那本应该是精选,那些流传很广的经典故事,像《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都收录在里面,但我最喜欢的是那篇《拇指姑娘》。看看安徒生的描写:“拇指姑娘的摇篮是一个光得发亮的漂亮胡桃壳,她的垫子是蓝色紫罗兰的花瓣,她的被子是玫瑰的花瓣。这就是她晚上睡觉的地方。但是白天她在桌子上玩耍——在这桌子上,那个女人放了一个盘子,上面又放了一圈花儿,花的枝干浸在水里。水上浮着一起很大的郁金香花瓣。拇指姑娘可以坐在这花瓣上,用两根白马尾作桨,从盘子这一边划到那一边。这样儿真是美丽啦!她还能唱歌,而且唱得那么温柔和甜蜜,从前没有任何人听到过。”这个故事把我迷得神魂颠倒,总盼望自己也能得到一个拇指姑娘。正巧,外婆要短期回一趟上海,问我想要什么东西,我就提出要一个很小很小的布娃娃。外婆很诧异,这么馋的孩子怎么没要带吃的?又反复问了我几遍,我还是一口咬定要个小布娃娃。
妈妈见我能看书了,就带我去书店买书。那时候,离家最近的新华书店在南礼士路,每次去买书,可以挑一、两本,隔一段时间再去买,积少成多,我就有了不少图书。记忆中,早期我拥有的书:
《小布头奇遇记》是一篇童话故事,由孙幼军创作于1961年。故事的开头讲述新年前幼儿园阿姨为每一个小朋友做礼物(现在可没有那么好的阿姨了,不收礼物就是好的啦。),做到最后没材料了,用剩下的布头做了一个小布娃娃。这个小布娃娃到了小姑娘苹苹的家里,经过一系列的奇遇和历险终于又回到了苹苹家;这个故事虽然有那时代的特点,有一些标语口号式的内容,但在那个年代是一篇很好的儿童读物。
《大鲸牧场》是一本合集,其中有一篇科幻故事《大鲸牧场》,作者是迟书昌。这篇小说曾在《中国少年报》上刊登过。小说中幻想人类能像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样在海洋中放牧鲸鱼。用潜水艇收集鲸奶,捕捉鲸鱼时不用钩子,不用炮打,用潜水艇模仿头鲸的呼唤带领鲸群在海洋中成群结队地行走。里面描写了现代化的放牧设备——潜水艇和直升飞机,还有自动化的鲸鱼加工车间……
《大林和小林》的作者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张天翼。大林和小林本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因为偶然的奇遇,使两人过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小林被狗绅士皮皮“捡”到,卖给了四四格,在艰苦的生活中锻炼成长。大林被“天使”送给了富翁叭哈当了儿子,成为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唧唧少爷。这部小说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教育我们从小不要贪图享受,金钱不是万能的,要做个勤劳勇敢的人;这本书语言生动,幽默风趣,“吃一块鸡蛋糕,美丽的包包。”“蔷薇公主又昏过去了。”等语句,是那个年代的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语言。里面具有漫画风格的插图让我记忆犹新:插着鸡翅膀伪装天使的狐狸包包,鸭子一样的蔷薇公主,又瘦又高的红鼻头王子,丑陋的鳄鱼小姐……
《野兽医院》的作者是孙明玖医生。孙明玖是北京动物园的医生,她把工作中给野兽看病的各种事例编成故事:关禁闭生闷气而死的海鸥,水里出生的小河马,给小黑熊打蛔虫,为大象治烂脚……每一章都生动、有趣;北京动物园可是真的有个野兽医院哦,是一座红砖的小楼,就在动物园的西侧,里面有很多医生和化验员,我曾在那外面玩过;透露一下,孙明玖医生的姐姐是国家计委的一位干部,从干校回京时我和她住招待所同一个房间,我们曾经聊过这本书。
《西游记》《春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是我上四年级时爸爸给我买的书。《西游记》是少儿版,里面删除了一些儿童不宜的内容,像盘丝洞的女妖精等章节就没有;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吴承恩笔下那干说敢干,无法无天的孙悟空立即成为我的偶像。孙悟空那神奇的七十二变,还有那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可以藏在耳朵里的金箍棒令我神往。我把学校操场上的那根锃亮的铁棒(爬杆)想象成金箍棒,只要有机会就跑去抚摸,在上面爬上爬下。
《春秋战国故事》和《西汉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使我学到很多成语: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大鸟;负荆请罪的廉颇;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纸上谈兵的赵括;三令五申、胡服骑射、毛遂自荐、买椟还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孺子可教……简直是个成语大全。
我在四年级左右拥有的书基本就是以上这些了。还有一些好看的书是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那个时期看过的书主要有:
《宝葫芦的秘密》也是著名作家张天翼创作的童话;小学生王葆,是一个天真活泼、富于幻想的少年,他幻想有一个神奇的宝贝能来帮他轻松地实现目标。当他真正得到了这个宝贝——宝葫芦时,发现所有的东西都能不劳而获,这种偷窃行为不但没给他带来幸福反而带来痛苦……
《木偶奇遇记》的作者是科洛迪,发表于1880年。书中描写一个木偶匹诺曹,为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孩经历了千辛万苦。在匹诺曹历险的过程中,他受到各种诱惑,逃学、撒谎、结交坏朋友。由于撒谎,在小仙女的惩罚下他的鼻子不断变长,还长出驴的耳朵变成了驴……经过一系列的教训,匹诺曹终于醒悟,他痛改前非,最终成为一个诚实、勤劳、勇敢、善良的人。
然而,没有“如果”……
(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