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防佝偻病,补维生素D 不补钙

(2014-12-12 19:55:41)
标签:

杂谈

http://ww1/large/9336c84fgw1en757iejzkj208b09k3yn.jpg不补钙" TITLE="预防佝偻病,补维生素D 不补钙" />

总有家长在微博上问我,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 D 和维生素D 有什么区别?维生素D要补到多久?除了补维生素D,还要补钙吗?宝宝一般补鱼油和补钙到多大呢?宝宝到了两三岁,好多妈妈已经不给宝宝补了,为什么呢?

国外专业儿科医生通常不推荐婴幼儿额外补钙

要回答上述问题,先说明三件事:第一,国内儿科医生推荐宝宝们常规补充的不是“鱼油”而是“鱼肝油”,“鱼油”是指DHA之类的补充剂,是不作为常规的补充剂来推荐的。“鱼肝油”是指维生素A 和维生素D的合剂(如伊可新等)。第二,欧美等国儿科医生推荐宝宝们常规补充的是维生素D,他们不推荐补充维生素A,因为他们认为维生素A摄入过多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以及肝损伤的风险。第三,由于婴幼儿的主要食物是母乳等乳制品,饮食中所含的钙量已经足够,因此国外儿科医生通常不推荐婴幼儿额外补钙。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国内外的儿科医生在对维生素D 的认识上是一致的:推荐给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那么维生素D对人体为何如此重要?维生素D 缺乏的原因是什么?不同人群生理需求的维生素量是多少?该如何补充维生素D?希望下面的介绍能解答家长们心中的疑问。

预防佝偻病,维生素D 很关键

维生素D在人体内一方面促进肠道从饮食中吸收钙和磷;另一方面促使钙、磷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促进骨组织的成熟。对于婴幼儿而言,摄取足够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主要是为了有效预防佝偻病;对于成年人而言,摄取足够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 主要是为了有效防止骨质疏松,预防骨折。维生素D除了对骨骼有益外,一些正在进行的研究还表明它可以改善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例如,最近美国睡眠医学会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白天易犯困之间存在重要关联,尽管目前还不能断言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提示了或许维生素D可以替代咖啡来提神醒脑。国内方面的文献如2011 年李敏等发表的《25 羟维生素D 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D 营养状况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提示或许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D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维生素D 在人体内先由肝脏的酶催化生成25 羟维生素D,再由肾脏的酶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 25二羟维生素D。通常,临床检测人体是否存在佝偻病的风险,参考的既不是微量元素的值,也不是骨密度的值,而是血清中25羟维生素D的值,数值小于20纳摩尔/毫升(50纳摩尔/升)认为是维生素D缺乏。美国有研究发现,在波士顿地区(北纬42°)的冬天,18 ~29 岁的健康人血清中25 羟维生素D 值小于20 纳摩尔/毫升者达到了32%,维生素D 缺乏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应该更高。

补维生素D,光照、饮食一个都不能少

谈论维生素D 缺乏的原因之前,需要先了解人体维生素D 的两个天然来源:

一个是人体自身合成。暴露在阳光下,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皮肤自身合成维生素D。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量取决于年龄、皮肤颜色、暴露时间、季节等。一般而言,随年龄增长合成量降低,白皮肤比黑皮肤合成得更多,暴露时间越长合成得越多,夏季比冬季合成得多。有研究表明,骄阳似火的7月,健康年轻白人着泳衣户外暴晒15 分钟左右,约可产生10000单位的维生素D。但通常不建议用在阳光下暴晒的方法获取维生素D,因为有导致皮肤癌的风险,夏季烈日下要以对皮肤的防护为主。

另一个是饮食摄取。富含维生素D 的食物包括鱼类、鸡蛋黄、添加维生素D 的牛奶、添加维生素D 的面包以及其他添加维生素D的食物。

由此可见,造成维生素D 缺乏的原因主要也是这两个方面:一是缺少阳光照射。阳光中紫外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璃,室外活动少的人,维生素D生成不足;高层建筑物阻挡阳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吸收了部分紫外线;冬季阳光照射减少,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二是饮食摄入不足。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少,如乳类(包括人奶及牛、羊奶等)、肉类等含量较少,谷物类、蔬菜、水果几乎不含维生素D。

补维生素D 相对安全,不易过量中毒

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2010 年公布的数据,不同年龄人群每天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 的量分别是:1 岁前的婴幼儿需要400国际单位,1~70 岁的人需要600 国际单位,70 岁以上的老人需要800 国际单位。每日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量是指食物摄取、阳光照射、维生素D 强化食品中的维生素D 含量的总和。不足的部分需要维生素D补充剂加以补充。出生两周后的婴儿就可以使用维生素D 补充剂补足不够的维生素D的量,但不推荐婴儿晒太阳获取维生素D,因日晒有导致婴儿患皮肤癌的风险。

《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达成共识:鉴于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孕期开始,以1 岁以内婴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3 岁。他们提出的建议如下:

第一,孕妈妈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女性宜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D 400~1000国际单位。使用维生素A 和维生素D 合剂时,应避免维生素A 中毒,维生素A 每天摄入量应小于10000 国际单位。

第二,婴幼儿应该尽早户外活动,逐渐达到每天1~2 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尽量暴露婴儿身体部位如头面部、手足等。

第三,婴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出生后两周每天摄入维生素D400 国际单位至两岁。400国际单位的补充量应是食物摄取、阳光照射、维生素D 补充剂、维生素D 强化食品中的维生素D 含量的总和。如婴儿每天摄入500毫升添加了维生素D 的配方奶,可摄取维生素D 约200国际单位,加之适当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夏季户外活动较多时),可不必另外补充维生素D 补充剂。

第四,高危人群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就应该每天补充800~1000 国际单位维生素D,3 个月后改为每天400国际单位。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医学专业委员会给出的每天摄取维生素D的推荐量都是总量,因此对于饮食习惯和户外活动不同的个体而言,维生素D补充剂使用的量是因人而异的。鉴于今年开始中国的食品规范标签标识,大家在吃东西的时候可以根据标识计算一下维生素D的量,由此估计需要额外补充的量。

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2010 年的数据,人体每天能耐受的维生素D 的最大量也因年龄而不同,具体数值见表2-1。

表2-1不同年龄人群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和能耐受最大量表

维生素D(国际单位/天)

人群 推荐摄入量 上限

0 ~6 月龄 400 1000

6 ~12月龄 400 1500

1 ~3岁 600 2500

4 ~8岁 600 3000

9 ~13岁600 4000

14 ~18岁 600 4000

19 ~30岁 600 4000

31 ~50岁 600 4000

51 ~70岁(男) 600 4000

51~70岁(女)600 4000

>70 岁 800 4000

孕妇/哺乳(19~50岁)600 4000

 

 

有记载成人维生素D中毒的量是每天服用60000国际单位,由此可见,维生素D 是相对安全的营养补充剂,不太容易过量中毒。

维生素D 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因此建议随餐服用,食物中的油脂能促进它的吸收。目前国内婴幼儿维生素D补充剂多以软胶囊的形式存在,需要剪开胶囊将维生素D挤到小勺里,然后用勺一点点喂给宝宝吃。有的说明书可能会建议直接挤进婴儿嘴里,我不推荐这样做,因为万一家长没拿稳,胶囊壳容易掉进宝宝嘴里,万一堵在气道会引起窒息。也有家长图省事,直接把胶囊里的维生素D挤进奶瓶和配方奶一起喂,这种做法我也不推荐,因为脂溶性的维生素D 容易粘在奶瓶壁上,宝宝吃不到完全剂量的维生素D。

=================欢迎点击右上角预防佝偻病,补维生素D <wbr>不补钙分享到微博,朋友圈,与好友分享。

想要看到更多独家内容欢迎回复‘DY’订阅我。订阅方式私信和睦家药师冀连梅输入’Dy‘ 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