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专家发挥余热助力从江教育——记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刘诚平校长

分类: 人物风采 |
银龄专家发挥余热助力从江教育
——记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刘诚平校长
扶贫先扶智,启迪智慧培育人才
刘诚平先后在杭州十四中、浙江大学附中、杭州学军中学、杭师大附中学校担任书记、校长等职务,2017年退休前任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党总支书记,正高级中学地理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从一线教师到领导岗位,一路走来,教育的重要性,他太了解了。尤其是对从江这样的贫困地区而言,扶智显得尤为重要。

刘诚平校长上任后,立刻深入课堂,深入师生,了解学情、校情、县情及从江本土风情。从东部经济和教育发达沿海地区到从江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担任校长,对刘诚平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县第一民族中学全校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若是没有国家助学金、精准扶贫资助和社会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随时有可能辍学;由于大多数贫困家庭家长文化程度低,常年外出务工,常常缺失对子女的教育、引导及监管。这些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未来缺乏规划。在学习上,往往不能持之以恒,缺乏上进的动力。而在习惯上,则往往表现为行动缓慢,容易分心,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
但基于对教育一生的坚守,对教育的一份情怀,为了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走出大山,年过六旬的刘诚平校长义无反顾担起了这副重担。
大山文化淳朴、神奇并且原生态,但不能成为阻碍学生视野的屏障。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刘校长将阅读课纳入学校课程,一墙之隔的县图书馆成为了学校的第二课堂;整治慵懒现象,学生听见上课铃声,必须小跑进入教室,纪律和规范意识得到强化;通过“上文化课检查抬头率,上自习课检查低头率”,加强了学生上课时的专注程度;“走到教室门口,便会情不自禁地将脚步放轻”,是他对课堂规范的基本要求;亲自到学生餐厅值日,教育学生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杜绝了随意弃倒饭菜的行为;他倡导“校园活动不在多,而在于精”的思想。建国70周年国庆前夕,他组织“我爱我的祖国”大型活动,全体学生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刘校长坚持身体力行,将“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落在实处,使校风、校貌发生了显著改变。
作为一校之长,提高教学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刘诚平实施刚柔并济的管理策略:一是注重学校建设,关心师生发展。他关心教师工作生活,如提升教师用餐质量、改善办公条件等,要不是疫情冲击,教师书屋和教工子女临时托管所也建起来了。同时他特别关心贫困学生,积极参与筹划“绿满萧从”助学基金的建立,筹得资金60多万元,首批36万资金已经打入校长教育基金奖专户,使奖励在教学和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成为可能。他还联系多个杭州团队,为当地多所学校捐赠价值数万元的图书和文具;二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针对有些老师随意违反规定的情况,他严肃整顿,及时通报批评,毫不留情;三是深入教育一线,问诊把脉。刘诚平校长经常深入教学课堂,通过听课了解教师和学生情况,查找课堂问题,对症下药,亲自给全校老师和学生授课。
有老师说,刘校长在我心中像一位慈父,既严厉又亲切。有学生说,刘校长在我心中像一位爷爷,既温暖又可亲。他让老师们在迷途中看清了方向,激发了老师们的教育情怀,感受到当一名教师的重要意义。他让学生们在成长路上看清了方向,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动力,感受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有老师说,要学习“刘校长精神”,但他总是谦虚地摆摆手说,这是应该做的工作。

教学改革两手抓,激发教师变人才
刘诚平校长治校严谨,作风扎实,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扎实的教育理论和专业功底,并注重学以致用。早上7点入校,直到夜晚10点过后才回家对于他是常态,即使是假期也常常坚持工作,把全部精力用于学校工作。
刘校长注重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大力开展“有型”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目标明确、过程匹配、反馈有效 、生成及时、强化到位”的课堂特色,全面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经常深入备课组和课堂,听课200余节,与备课组研讨教学问题30余次,为全校中层干部和教工学术讲座10余次;亲自动手编写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有型教案评价量表、有型教学教案模板、考试成绩评价新模式等,推动学校学科教学上台阶;他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积极引入多个来自杭州市的优秀教育专家团队,不仅为从江一中还为二中等学校送教帮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他还率领本校学科工作室的优秀教师,去谷坪中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从而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我县教育工作。
他作风务实,为人公平,原则性强,推进教师竞聘上岗的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学校的各项制度建设;重视教师日常管理和教育,给全体教师做师德教育专题讲座,提出“六要六重”教师修身要求,用“五项专业发展要求”规范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用“专业成长自我对照表” 成为教师个人的一面镜子;用“有为有位”、“心中有事,眼中有活”思想严格要求干部,以“提高干部执行力”为题给干部讲座,开展中层干部述职及测评,提拔9名年轻教师担任中层干部或后备干部;成立学校教风监督小组,制定教师师德红线和预警线,时刻提醒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
他关心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坚决制止评职和科研中的弄虚作假,将教师量化考核的重点转移到教育教学质量上。为培养一批职业素质过硬、家长信赖的教师队伍,刘校长对外积极主动与杭州教育部门对接,争取杭州优秀教师到校支教;对内大力培养本校骨干教师。学校有杭州地区9个主要学科教师10余人在校任教,首创了“萧从”实验班。他亲自制定备课组创优方案,成立青年教师课改小组和青年班主任研究小组;他将杭州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学校,拓宽了教师发展与成长空间,同时合理配置资源用于奖励教师,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他还积极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成立4个县级名师工作室和1个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为学校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育人基础。
目前,学校教师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敬业精神得到了强化,职业素质得到了提升。现在任何一个课堂均可以随时推门听课,一年时间内教师已上研究课、观摩课、同课异构课100余节;他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积极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希沃”软件,开展微课研究活动。

教育脱贫齐步走,开创前进新道路
目前,在刘诚平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各方面工作井然有序,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家长们的高度认可。2019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比前一年增加58人,本科上线率为47.3%;2020届学生首次英语听力高考,平均分比去年同期明显提高,各分数段人数显著超过去年同期;2021届综合学科6门学业水平考试过关率和优良率首次进入全州学校排名前十。2019年学校被评为从江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学校被评为黔东南州“文明校园”。萧山区派往县一中的教育帮扶团队被评为贵州省先进集体,刘诚平也被评为从江县脱贫攻坚优秀援从干部。
刘诚平校长,默默耕耘在从江土地上为从江县的教育和脱贫攻坚贡献力量。一中的老师们说:“刘校长就像一头老黄牛,踏实坚定、努力勤勉、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我们的学校、为我们的师生、为我们的从江教育。黄牛精神——这就是我们可爱可敬的刘校长精神!”
刘诚平简介
刘诚平,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曾先后担任杭州十四中、浙江大学附中、杭州学军中学、杭师大附中、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等学校(单位)校长、书记,现任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校长、从江教育总顾问。1992年10月经国家教委选拔赴日本留学,1994年4月归国。是杭州市第一层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地理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学习,被列入浙江“2211计划”培训人选。曾担任浙江省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杭州市地理教学研究会会长和杭州市地理协会副会长。
(王炳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