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古屯堡 今夕桃花源——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2014-06-05 08:52:25)
昔日古屯堡
——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千年古屯万年楼谁绣井乡,一面青山三面环水天工福地”,此情此景正是对如今雷屯的真实写照。那么,昔日锦黎边缘的小山村是如何蜕变成众人向往的桃花源?又是什么让她赢得众多荣耀头戴璀璨桂冠?毫无疑问,是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是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更是干群携手演绎的一段当代“愚公传奇”。
雷屯村位于锦屏县敦寨镇南部,距敦寨镇政府驻地10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95户857人,全村居民以苗、汉民族为主,共有党员22名。雷屯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然风光秀丽,流经黎平、锦屏两县的亮江将其三面环抱,全村总面积1942亩,其中耕地648亩,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80元,曾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家园示范村、全省新农村建设“十佳乡村”和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强基固本班子美
创业致富生活美
村容整洁环境美
产业发展了,群众致富了,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成为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愿望。镇村集中力量实施硬化、亮化、美化等民心工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的条件,让村寨年年有变化,年年有新貌,逐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农村。一是道路硬化。新建通村公路5公里,完成1000米进村公路硬化,实施3000余米通组通户道路硬化,实施2.5公里机耕道硬化,实施1500米沿河步道硬化,正在实施3公里沿河步道建设,铺设青石板1800平方米。如今的雷屯已不再是以往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的尴尬了。二是村庄美化。新建大明楼和进村牌坊,整合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资金,按照“徽派为主、兼具苗侗风格”的要求实施全村风貌恢复整治工程,现已完工房屋整治45栋,实施破旧土、石墙、砖墙拆除、改造6000余平方米。依托林业等项目资金,在进村主干路、沿河步道两侧植树1500棵。修建村内公共厕所,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村寨内760米排污沟建设,完成沼气池建设及配套“三改”158户,完成“三格式”卫生厕所改造30口,配置青石垃圾箱40个。三是街路亮化。实施农村房屋电线改造106户,依托一事一议惠民项目,在进村主干路两侧、村寨内及沿河步道旁安装太阳能路灯104盏,极大的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当傍晚夜幕时分灯光笼罩,温暖着村庄的一山一水一方人。
乡风文明和谐美
良好的村风和现代生态文明意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条件。按照“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目标,雷屯村积极争取“一事一议”惠民项目,筹措资金70余万元,新建1个20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座议事长廊和1个农民健身场,为群众提供了娱乐、议事、健身平台。组建了1支群众文艺队和男女各1支舞龙队,定期举办扭秧歌、舞龙、健身操、花灯节等文化活动,并进行宣民策、讲民事、树新风,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二是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结合创先争优等活动,深入开展“十好村、十好家庭”“双十”联创活动(以家庭“配合工作”好、促村班子建设好,以家庭“勤劳致富”好、促村经济发展好,以家庭“集体观念”好、促村民主管理好,以家庭“尊师重教”好、促村文化教育好,以家庭“遵纪守法”好、促村社会治安好,以家庭“婚育新风”好、促村计划生育好,以家庭“环境卫生”好、促村生活环境好,以家庭“邻里和睦”好、促村乡风文明好,以家庭“科技运用”好、促村科技普及好,以家庭“互帮互助”好、促村社会保障好)。开展卫生家庭、致富家庭评比等一些切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朱”姓家族开展“正家风、淳民风、构和谐、促发展”活动,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民风转变,促进村级各项事业发展。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全村村民精神面貌饱满、生活态度积极乐观、邻里和睦相处,乡风敦厚质朴,连续5年没有发生上访事件和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