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电机模型电流电压相位分析

标签:
感应电机电流电压相位it |
分类: 电动机变频调速 |
电动机是一个感性负载,当通以三相电压时,会产生相位滞后电压的电流,在这个相位的大小跟电动机自身参数(励磁电抗,定子绕组电抗,转子绕组电抗),所加频率以及负载有关系。要想实现电动机的模拟,电动机的电流信号一定要符合实际,以便控制系统能够很好的分配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
电动机是个复杂的系统,为了简单分析,借助数学工具,将电动机的等效电路画出来。因为电动机是旋转变压器,定子侧和转子侧是分离的,中间通过磁场传递能量,而两者的频率只有在转子堵转时,电流频率才相等。如果转子转动,转子内感应电流频率就低于定子电流频率。在理想状态下,转子转速和旋转磁场相等,即没有转速差,此时转子电流频率为0,此时相当于旋转变压器的二次侧开路,基本没有功率消耗。
先分析一下电动机内部电压磁场关系。当定子每相绕组中通入频率为fs的电流时,会产生同步旋转的频率为fs的磁动势F1,磁动势F1产生通过气隙的主磁场B1,B1会“切割”转子每相绕组,产生感应电动势ER和感应电流Ir,感应电流在主磁场作用下产生电磁转矩,带动转子转动。
为了将定子侧和转子侧合并到一个电路中去分析,必须将转子侧的阻抗关系折算到定子侧,折算的原则是:转子侧感应电动势幅值不变,相位不变,阻抗幅值不变,相位不变。这中间需要复杂的数学运算,这里就不在展开,只将电动机等效电路画出来以方便分析。电动机等效电流如图1.1所示。
http://s7/mw690/002H68ulty6DMFOsjhY46&690
图1.1 电动机等效电路
图1.1中,U1为加到电动机定子电压,RS为定子每相绕组等效电阻,XS为定子每相绕组等效感抗,RM为定子每相励磁等效电阻,XM为定子每相励磁等效感抗,XR’为折算到定子侧的转子每相绕组等效感抗,RR’/S为侧折算到定子侧的转子每相绕组等效总电阻(负载阻抗和转子绕组阻抗),RR’为折算到定子侧的转子每相绕组阻抗,S为转速率。从等效电路来看,当转速为零时,S = 1,转子阻抗很小,整个电路阻抗很小,会产生很大的电流,也就是启动电流,一般是额定电流的3-5倍,随着转速的增加,S逐渐减小,RR’/S逐渐变大,使得转子侧阻抗变大,电流慢慢下降到额定电流之下。当转子和旋转磁场同步时,S = 0,此时转子侧阻抗非常大,相当于开路,电流几乎为零,此时没有多少能量传递给负载,输入的能量全部用来励磁。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S随负载和频率不断变换,产生的电流幅值和相位也在不断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上面的电路中,可以做一下等效:
ZS = RS +
XS
ZM = RM +
XM
ZR = RR’ +
XR’/S
在ZS上消耗的功率是由定子漏磁产生,也称定子铜耗,在ZM上消耗的功率由励磁引起,也称铁心损耗,在ZR上消耗的功率是转移到转子侧的总功率。而转子侧所消耗的功率又分为转子漏磁损耗(转子铜耗)和机械功率。这样等效电路可以进一步分解,如图1.2所示。
http://s2/mw690/002H68ulty6DMFRrIEV71&690
图1.2 电动机T形等效电路
图1.2中,将转子侧的绕组电阻和负载阻抗分开,便于后面分析。电路中的阻抗数值可以任意设定,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均可。图1.2中,Pconv是通过气隙传递到转子侧的总能量,而Plaod为电动机的机械功率输出。在XR’和RR’上所消耗的功率为转子铜耗。
IS = U1/(ZS + ZMZR/(ZM+ZR))
可以计算出定子电路的幅值,相位θ可以根据感抗和阻抗的比值来计算。算出定子电流IS,可以根据串并联知识,算出IM和IR的幅值。
电动机损耗计算公式:
定子铜耗:PCuS
铁心损耗:PFe
转子铜耗:PCuR
机械损耗设定:Pω =
杂乱损耗:PΔ = 100W,
输入电动机总功率P= √3U1IScos(θ)
输出机械功率为: PL = P – PCuS – PFe – PCuR – Pω – PΔ
得到机械功率,可以根据电动机的运动方程,计算出电动机的转速,加速度以及转差率。
上面的数学分析,结合DSP平台通过复杂数学计算得到实现。将控制板和DSP平台成功连接,已经顺利启动。做了4次实验,其中没有电流相位变化的电机模型实验两次,有电流相位变化的电机模型实验两次。四个实验都能成功的跑起来,但对于矢量控制而言,有电流相位变化的电机模型更加逼真,也更符合实际电动机,以便控制板能够计算出转矩电流和励磁电流。
实验一:
系统参数:
轿厢设定速度:250mm/s
电机载重设定:500kg
电机输出频率:9.63Hz
轿厢反馈速度:250mm/s(有3mm/s的误差)
电机反馈速度:9.63Hz(有轻微波动)
电流电压相位:0 (设定为同相位)
http://s6/mw690/002H68ulty6DMFZ00eNc5&690
图1.3 实验一图片
实验二:
轿厢设定速度:400mm/s
电机载重设定:500kg
电机输出频率:15.39Hz
轿厢反馈速度:400mm/s(有3mm/s的误差)
电机反馈速度:15.39Hz(有轻微波动)
电流电压相位:0 (设定为同相位)
http://s4/mw690/002H68ulty6DMG37t3d73&690
图1.4实验二图片
实验三:
轿厢设定速度:400mm/s
电机载重设定:1000kg
电机输出频率:15.39Hz
轿厢反馈速度:400mm/s(有3mm/s的误差)
电机反馈速度:15.39Hz(有轻微波动)
电流电压相位:自动计算
该实验能够看出,在载重1000kg时,电流相位滞后电压相位的效果。实验图片如图1.5所示。图中绿色波形为电流波形。
http://s9/mw690/002H68ulty6DMG7vaGI38&690
图1.5 实验三图片
图1.5可以看出电流之后电压相位若干角度。系统运行平稳,启动停车电流能迅速跟踪。图中绿色波形为电流波形。
实验四:
轿厢设定速度:400mm/s
电机载重:
电机输出频率:15.39Hz
轿厢反馈速度:400mm/s(有3mm/s的误差)
电机反馈速度:15.39Hz(有轻微波动)
电流电压相位:自动计算
该实验能够看出,在载重500kg时,电流相位滞后电压相位的效果。实验图片如图1.6所示。
http://s6/mw690/002H68ulty6DMGaMwfPb5&690
图1.6 实验四图片
从图1.6可以看出,当载重为500kg时,电流幅值比载重1000kg时电流幅值小,相位滞后稍大。
大功率电动机运行在低速阶段,电动机输出转矩很大,负载对电流相位影响不大。并不是负载越小,电流滞后相位越小。根据电路学知识,电路等效阻抗最佳匹配时,相位滞后最小。这个理论在这里也得到验证,当负载为0时,电流相位滞后角度较大,由电机功率公式可知,电压利用率也比较低;随着负载的增加,电流相位滞后角变小,电压功率利用率提高;在继续加大负载,电动机处于过载状态,电流相位滞后角度又开始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