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漳浦,我的家乡

(2018-05-17 08:57:43)
标签:

365

文化

http://s10/mw690/002H3BGyzy7kwHUCHR779&690

漳浦,我的家乡

林建东

漳浦,我的家乡。山海田之富,滨海邹鲁;伦理义之明,忠孝廉节。

逶迤的梁山,西半部是漳浦与云霄的界山,东半部为县境中部盆地与南区沿海的分水岭,梁山穿行盘陀、大南坂、绥安、旧镇、霞美、杜浔、沙西,在漳浦县境西南延绵150多公里,峰峦叠嶂,素梁山九十九峰之说。自盘陀至沙西一路高峰迭起,延绵不断,第一个高峰笔架山,海拔824,续而依次是雀目山,狮石尖梁山,笋石尖,金刚山海拔791.6,是漳浦县城人心目中的地方标志),香炉石尖黑山尖,莲花峰海拔960米,俗以其为梁山中峰,玉女峰海拔986,鸟嘴山海拔996米,是梁山最高峰),气势磅礴,景象万千

梁山俊秀,鹿水绵长,孕育了多少志士豪杰,漳浦第一个进士唐代陈珦、高登、刘庭蕙、黄道周、叔侄两帝师蔡世远与蔡新,名闻天下。特别是高风亮节的高登,引发了大理学家朱熹与漳浦结缘,并在清泉岩留下“源头活水来”的宝贵朱熹石刻。

还有,盘陀的蒲葵关、娘子寨,梓里的传说,记叙着这些唐代以前原住民遗迹的历史和腥风血雨的变迁。

在梁山的群山峻岭中,著名的景点有清泉寺和海月岩。

清泉寺,俗称清泉岩, 位于梁山北坡,,距漳浦县城仅十多华里。清泉岩以有甘冽的清泉得名,。佛寺始建于宋代,,元代坍废,明成化年间僧伯成复建小庵,嘉靖进士陈梧归休后,于万历元年重建清泉寺,并在那里隐居,自号“清泉翁”

清泉岩众多的明清石刻,显示了厚重的历史积淀。万历元年,陈梧将狂草《般若波罗波密多心经》鎸刻于寺前天然巨石上,翌年又将他的诗作《清泉招隐八首》镌于另一处岩壁上。《漳浦康熙县志》说“其(蔡新)有垒石为室,匾曰丹霞洞天”。今该石室已不存在。乾隆《漳州府志》记载“乾隆大学士蔡新在清泉岩建二书室”,现也不存遗址。现在一处石壁上镌“觉岸”两大字,上部正中“乾隆御笔”篆印,下面镌“赠臣蔡新”字样,原是乾隆皇帝手书赠给蔡新的横幅,蔡新将其刻在这里。也许这石壁原来就是蔡新所建书室的后壁,如今,书室坍废,而石壁上镌字至今完好。“觉岸”旁有“登临驻节”石刻,是蔡新至此登临而镌。另有大字石刻 “渐隔尘寰”、“蓬莱深处”、“九鲤飞跃”、“蟠桃坞”、“茂林修竹”、“清泉洞”等等,俊秀的字体,吸引无数观赏人群。2015年,又在清泉岩石谷中,发现了朱熹石刻“源头活水来”,引起媒体的关注。

海月岩位于梁山南麓的沙西镇。海月岩寺始建于南宋,明清两次扩建,海月岩寺是南方石窟的典型杰作,海月岩寺依洞而建,顶部由一块长31米、宽13米的巨石覆盖,主殿祀释迦牟尼。每逢八月中秋,月光可映射佛像胸前,蔚为奇观,古人诗云:海气凝云,云气结成罗汉相;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俊美的自然风光,成为漳浦古今名胜,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被载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寺周边有落伽境、知止洞、卓石桥、功德泉、无住境等六十多处明清时代的摩崖石刻,密布岭豁之间其中梵文六字真言”、“浮雕观音石像以及明刘庭蕙的草书功德泉诗石刻最负盛名。

灶山,漳浦第二大山,最高海拔580灶山南北走向从县境中部腹地向沿海的延伸,直至六鳌半岛,浯江穿流其下。传说因晋代著名医学家葛洪(俗称炼丹仙)曾在山上采药炼丹,留下丹灶,流传有山寒灶冷雪满山,葛洪归去有余丹的诗句,故称灶山或丹山。怪石嶙峋,与延绵的相思树相衬托,构成一方仙境。 1976年空难,皮定均将军长眠于灶山上,幽灶山成了一座英雄山磴道、樵径美不胜收。

细阅灶脉南北两侧北麓为湖西盆地,雅称丹湖,著名的五里三城传承着厚重的文化,赵范、蓝理、蓝庭珍、黄性震等名宦诞生在这里。南麓是赤土盆地,张若仲、张若化兄弟、詹惠与詹厝陂的传说,盛传梓里。

浯江两岸,古籍繁多,乌石有紫微书院和林探花,誉响八闽。

明中期,紫薇寺旁建起了紫薇书院,由名师和高僧讲学授课,致力培养人才。据《漳浦县志》及石碑记载,仅明、清两代在此读书并中进士的就有17人,其中11人为乌石林氏,乌石林氏还出了举人25人、贡生33人、科举仕宦80人,最突出的人就是探花林士章。

鸿儒江畔,太乙峰的霞光,屈原公的石岛,见证佛昙历史沧桑。

早在新石器时代,佛昙镇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大荟山岩画是例证之一。秦汉后陆续有中原人南迁南宋国舅杨亮节追寻少帝途中,将三子杨世隆寄置佛潭,自携长子、次子入厦。闻崖山兵败,便渡金门,隐居于宝珠石下。杨世隆在佛潭开基,传衍成一大望族。元朝末年,漳州南山寺的太傅陈邕后裔在佛潭鉴湖(大坑)生息繁衍。目前,这里有杨、林、蔡、戴、陈施等姓氏五万人安家创业,共同建设一方热土。历史上佛昙文官武将名人辈出,林氏四世三知府、贤臣良吏父子进士、魁星踢斗林寅登“南天一柱”杨世懋…闻名遐迩,每个姓氏、各个村落都有丰富的文化积淀。

地灵人杰,升平美景,可谓:一梁二灶三太武,鹿水浯江育士衍。涨落鸿儒六艺旺,渔歌稻粟焙炊烟。

家乡美景愉人,我要为她歌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东罗岩史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