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化里—漳浦娘子寨
漳浦有一座叫“娘仔寨”的古村落。在村子里,既有闽南共性的传统文明,也有它自身的个性文化,显著地体现唐代陈元光开漳被教化和怀念历史的痕迹。下面简略介绍。
娘仔寨(又名飞鹅峒)位于漳浦县城西南,距离漳浦县城约十公里,即现在漳浦县盘陀镇象洞行政村娘子寨自然村。古代广东通往漳州的驿道(俗称“官径”)从其东北边穿过(现在324国道线从其北面通过)。现在娘仔寨西北面有象洞、马洞自然村,都是唐朝陈元光平漳的重要古战场,在盘陀镇与大南坂农场接壤地段,还保留“军营埔”的古地名。
娘仔寨寨址位于较平坦的葫芦形的小台地上。台地西宽东窄,东、南、北三面是水沟或水田包围着(当地人称是鹅穴)。台地的西面是一座略呈三角形的小山,与漳浦的主要山脉梁山相连。娘仔寨在台地的东边,是鹅头,寨子东面有一略高于水田的长条形台地即鹅嘴(现做为小路),整个娘仔寨就在一个鹅头上。寨子西边一条狭小的土路就是鹅颔(脖子),脖子的西面是鹅身子,鹅身子西面是
“鹅尾椎”,就是梁山。如果站在附近较高的山峰看,这里的地形就是一只头向东方停在水田上的鹅。寨子里有一块卵形的乌黑的大石头,称为鹅髻,现在还保存在寨中心的民居门前。台地中部狭小的地方代表鹅颔的地方,两边都还有深沟(其中一边的水沟被扩成池塘),就是1300多年前唐军用计开凿水沟,斩断鹅穴的地方。寨子西边长条台地直通“后寨”,长条台地这里叫“鹅颔”,鹅颔直通后山,中间有一片平地是鹅身,俗称“后寨”,后山有一座小山,我们叫“鹅尾椎”与梁山连接。村子中央靠西边的地方叫“旗杆”,应该是“聚义厅广场”竖旗杆的地方。整个寨子由石头围起的部分应是“前厅”▬聚义厅,而“后寨”应是住宅区,家属区。村子正东方向有一地名叫“军营埔”,这儿平坦开阔,说是个古战场,这儿有一石头呈十字形开裂,象刀切的一样,裂面平整光滑,叫“试剑石”,听老人们讲:这是“金菁娘娘”和“开漳圣王”在此对阵时留下的有力证据。漳浦一带有一种荆棘俗称“倒钩刺”,整条枝干上都长刺。据说是当时金贞娘娘的战袍在军营埔被“倒钩刺”勾裂,金菁娘娘诅咒此“倒钩刺”“永不得有刺”,很奇怪,现在就“军营埔”这儿的“倒钩刺”真的不长刺。村子正北面隔着“寨垄沟”是一垅小山丘,我们叫“官径”,这是官府的道路;据老人说他们小时候赶县城做买卖、求学…..就是从此路出发;正南面是沿“鹅尾椎”的山向南伸展,我们叫“黑旗林”可能是当时驻军的旗帜颜色是黑的,以此来命名一个地名;村子的东南边有一小高地叫“留京”,还有一片草埔和蓝厝交界,称“大埔”;我想这有可能是屯兵的地方……
(请看后续《娘仔寨地形示意图》)
娘仔寨不规则圆形城墙周长约300米,墙体岩石垒砌,墙中填土,墙宽约1.5米,寨依照山势西高东低,东、南、北开有寨门,据说娘仔寨寨门很高(已废,现存东门、南门遗址的台阶)。寨墙的石头大多是长约0.8米的、楔形的、不规则状态的花岗岩石。
1958年娘子寨全村4户18人,现在全村20户人家共97人,5人大学毕业,其中1人是中学教导处主任,2013年又2人录取于漳浦一中高一年。村民种植蜜柚、苹果枣、荔枝、龙眼、香蕉、李子、蘑菇等经济作物,全村农产品每年有近二百万的产值。现在村民们大多数居住在寨子外新建的房子,只有少数留守古村老屋。村民都姓陈,他们认为自己的始祖从盘陀东林迁来,而东林村则源自石榴梅林,(梅林为陈姓的聚居地,自认为是陈元光后裔。)寨子里盛传娘仔妈(金菁娘娘)反唐的故事,村民祀奉金菁娘娘的烟火。
娘仔妈的故事,是陈元光开辟漳州,先锋李伯瑶计破娘仔寨的民间传说,《福建通志•唐宦绩篇》载:“李伯瑶,尝任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参军(征闽中营将),征讨南蛮诸寨时,以骄兵之计,智擒贼酋,平36寨,遂奏封司马。又尝凿断鹅头山,平娘子洞诸寨,战功彪炳,封威武辅胜上将军,谥定远将军。”
闽南民间传说,唐朝以前娘仔寨就是金菁娘娘的营盘。娘子寨为鹅穴,即飞鹅峒,山高林密、石多涧深,应急时能飞鹅腾空。金菁娘娘防守严密,陈元光屡攻不下,最后采用部将的计谋,派李伯瑶化装成英俊少年,迷惑金菁娘娘并结为连理,在寨中暗中行事。以寨中缺水,需要挖沟引用山谷的水为由,选中鹅颔的位置开挖水渠,坏了寨子的风水。破了娘子寨、收伏了金菁娘娘。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村子里过“箍鹅颔节”,就是铭记娘子寨风水被李伯瑶所坏的民俗活动。2013年9月4日(农历七月二十九),我有幸提前一天参与“箍鹅颔节”,听村民陈荣坤老人口述金菁娘娘美丽的故事。
传说,金菁娘娘是天庭王母娘娘的义女,很得王母娘娘的疼爱。有一天忽然萌生下凡的意念,王母娘娘不许。王母娘娘经不住她的苦缠,给她提出下凡的三个条件:一、不配夫,二、不带兵,三、不杀人,金菁娘娘答应。她下到人间,一眼就看中飞鹅洞是个飞鹅活地,山高林密,石多人少;山豁错落,石洞相通;高塘储水,沟深流急。好一个幽静的仙境。心想,只要建一个山寨,好好经营,有独立生活的环境,就可以做到王母娘娘提出的条件。俗话说:‘山秀在景不在高,女美在情不在貌’,金菁娘娘乃仙女下凡,招收一帮女罗罗训练,金菁娘娘高强的本领很快就在地方打响,惊动了蛮王蓝凤高。几经来往,结为金兰。蓝凤高令他的女儿拜金菁娘娘为师,双方来往密切。蓝凤高一向不服王法,独霸岭表,不时慅扰作乱,终于惊动了皇帝,派陈政、陈元光带兵征剿。多次交手,蓝凤高打败,最终躲进娘仔寨。唐军多次讨伐,娘仔寨城高沟深,金菁娘娘坚守不出,娘仔寨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且金菁娘娘有两绝招:一曰“迷魂阵”(隐兵术),即在不利的情况下兵将须臾不见;二曰“洪河阵”,即施加法力,小水沟马上变成大河。(从现场分析,娘仔寨西边的高山上石洞相通、沟壑连贯,上方又有“牛车拐”水塘可以大量储水,金菁娘娘的两绝招只是她善于利用地形地貌的优势而已。)唐军多次吃亏,急坏了陈元光。军师張赵胡,看在眼里,走近娘仔寨周边详细查勘,略有所思,就下令各路步兵进山捕抓野公鸡,越多越好,然后将它们放置在娘仔寨的四周,让蛮军捕抓。第二天一大早,派兵士侦查,那个地方有鸡鸣声,就知道蛮军藏匿的山洞口。(这就是传说中的张军师的“鸡公计”)。军师又告诉陈元光,娘仔寨的是个飞鹅地,只要坏了她的风水,娘仔寨就可以破除,金菁娘娘相信风水、爱听故事,派一个得力的人扮成风水先生混进去,博得金菁娘娘的欢心,司机行事,并推荐李伯瑶。陈元光采纳張军师的计谋,临行前張军师赐给李伯瑶二粒金丹,一曰定神丹、二曰还新丹,定神丹能安神不乱说话,还新丹能使人不老。聪明的李伯瑶进了娘仔寨后,告诉金菁娘娘,娘仔寨是飞鹅地,鹅得水乃活,建议在鹅喙的旁边挖口池塘曰“鹅喙饮水”。金菁娘娘采纳建议,池塘挖成后,寨子更为兴旺,李伯瑶取得了金菁娘娘的赏识。能说会道的李伯瑶很快就得到金菁娘娘的喜爱。李伯瑶心里暗暗高兴。机灵的金菁娘娘,对李伯瑶还是有提防,兵权不放给他,凡事都亲自操劳。经过一段时间考验,金菁娘娘对李伯瑶的爱越明显,李伯瑶对金菁娘娘说,一个被你爱的男人,看着你日夜操劳,于心不忍,希望能替你分忧。被感动的金菁娘娘终于把一半兵权交给李伯瑶掌管。从此开始,李伯瑶就利用枕边的吹风,逐渐剪除了娘仔寨的得力干将。又再次献计,引山沟水进寨,让金菁娘娘在鹅颔的地方两旁挖沟
— 即箍鹅颔—
破坏飞鹅地的风水。农历八月初一鹅的脖子两旁的水沟挖成。八月十五是李伯瑶与金菁娘娘成亲的日子。眼看寨子上下都忙于喜庆,李伯瑶射箭告知唐军进攻。由于鹅的脖子被掐断,飞不起来了,寨子破了,蓝凤高被抓了,金菁娘娘无奈飞回天庭。
流传在娘仔寨里的生动故事,应该是远古的漳浦母系社会的缩影。(见绌作新浪博客“龙湖村叟”《漳浦史前文明遗迹浅说》)
现在,寨子西侧有一座小庙——是金菁娘娘庙,占地仅4平方米,是村中唯一的神庙,金菁娘娘是娘仔寨唯一的神明。娘仔寨的居民不信仰道教的神明,不允许别邻村信仰的神像进入他们的地界,据说,如有违者,金菁娘娘的香炉立刻着火,寨子里的长辈立刻命令小孩子们向入侵的神像撒沙、泼水以驱逐。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过“箍鹅颔节”,娘仔寨的人们都要祭拜金菁娘娘,主旨乃铭记唐将李伯瑶箍鹅颔坏了风水的往事。庙中间祀奉两持刀女神像,(高约五十厘米、宽约三十厘米)一老一少端坐,头顶发髻上都戴着大鹏鸟,身披盔甲,手执利剑,英姿飒爽,两旁各一尊男神像(高约二十五厘米、宽约十五厘米)、还有一尊土地神。神像两旁墙壁上贴对联:门对青山千古秀,身座寨中保民安”,香火兴隆。据说,庙中原来供奉三尊木雕神像,其中一高约25厘米的女神像是金菁娘娘,造型甚为粗糙,另二尊为男像武士,漆面多已脱落,当有百年以上历史。(原来的古神像被盗,二十年前按原样重雕)。庙中香火之所以延绵不断,传说是金菁娘娘保佑小孩健康平安、保佑妇女生育甚有灵验。九十年代神像又都被偷,再雕塑现在供奉的两尊。每月逢初一或十五,村民必来祭拜,没有外村的群众前来烧香。对于那个是鹅髻的卵形石头,村民更是敬奉有加,平时绝不敢在石头上放置污物,至今依然。村民不清楚,他们作为陈元光的后裔,村中唯一庙宇祭拜的为何不是陈元光,而是奉祀陈元光的劲敌金菁娘娘和她的干女儿。而且,时至今日,寨子里没有一口井,没有一个深挖的构筑,是因为人们认为在鹅头打洞会破坏风水,所有要打洞的设施都建在寨子外。现在尚存东寨门、南寨门两处石阶,护城河尚存,可以看出原寨址的范围,寨墙破坏严重,仅存数十米长的墙基、且多数被刺竹根盘缠。从遗址的现状看来,确为漳浦境内一座古老的原始村落。
下面提供七帧照片和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国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章作为附录
附录一组六张照片
1、娘仔寨地形示意图
http://s2/mw690/002H3BGyty6IeySo8sV01&690
2、鹅喙饮水
http://s8/mw690/002H3BGyty6IexZERN5a7&690
3、城墙与护城河
http://s5/mw690/002H3BGyty6Iey9s4S014&690
4、娘子庙
http://s4/mw690/002H3BGyty6IezC5vj573&690
5金菁娘娘神像
http://s5/mw690/002H3BGyty6IeyjoGvW14&690
6、鹅髻石
http://s10/mw690/002H3BGyty6Ieyn3qSR49&690
7远观娘子寨
http://s6/mw690/002H3BGyty6IezKZ50p45&690
附录二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国庆的文章
在福建广泛流传杨文广平闽的故事《平闽全传》,漳泉民间更是喜闻乐道。小说《平闽全传》与陈元光民间传说的内容形式一致,差别只在于人物名称。经考究,杨文广并没有入闽。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国庆对这个问题这样写道:“陈元光军中的分营将李伯瑶率队伍到漳浦,凿断鹅头山,打下娘仔洞诸寨。陈元光的儿子陈珦夜里袭击巢洞,杀了蓝奉高。《平闽全传》讲杨文广打败闽王,主要情节便根据这一段历史写的。书中说杨文广派军师李伯苗带兵入飞鹅山掘坏飞鹅洞,打败金精娘子、杨文广擒杀蓝凤高。小说讲杨文广打下十八洞,这影指唐代陈家将打平三十六寨。杨文广军中将领主要人物是杨氏一家人;而陈元光父子打败蓝奉高其军中将领主要的是陈氏一家人,——有元光的父和伯叔,以及元光的祖母和妻子。两者情况相似。所以我们认为《平闽全传》所讲杨文广故事,乃假借陈元光开辟漳州的历史来写的,宋史中没有杨文广平闽南十八洞事。陈元光这段历史在《漳州府志》和《潮州府志》中,都可以看到。陈家将打败蓝奉高之后,陈元光上奏唐高宗,请准在泉州和潮州之间,建立漳州。陈元光就任漳州刺史,兴水利,发展农业,设置府学,培育人材。他所设施,取得一定的成绩,后来地方上称他为“开漳圣王”。福建各县都有庙宇,供奉陈圣王。现今漳州市浦南乡有一座陈元光墓,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保护文物。陈圣王庙,在台湾也有数十座,因为那边居民有许多是从福建迁移去的,他们也奉祀陈圣王。
《平闽全传》借用杨家府名将杨文广,演述陈元光开漳的历史,我曾用文字加以说明。但这不是由我首创。一九二六年林语堂教授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任教,曾说出这一点。他写的《平闽十八洞所载古迹》,刊载于《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周刊》第二期。(民国十五年出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