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4-06-03 02:53:32)
标签:

教育

小学生识字能力

阅读

学生

识字能力

分类: 结题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2013XKT-XXYW503

 

课题名称

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负责人

郝绒

 

所在单位

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自主识字   识字教学   创新能力   识字方法

结题

报告

摘要

       识字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通常以记、读、背、写为主,缺少情节,缺乏情趣,内容枯燥,学生只能机械记忆,一般采用读、认、写这三种方法去接触汉字。同时完成识字任务重耗时长,需极大的耐心,不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课程标准》对于识字教学明确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组织教材,挖掘汉字本身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把识字面扩展到学生能接触到的广阔空间. 通过一年来的自主识字研究与实践,实验的几个班学生识字能力得到了增强,做到了自主识字,创新实践,主动发展。在学习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与情感,探索自主识字的途径与方法,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课程标准》对于识字教学明确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组织教材,挖掘汉字本身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把识字面扩展到学生能接触到的广阔空间.

       识字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通常以记、读、背、写为主,缺少情节,缺乏情趣,内容枯燥,学生只能机械记忆,一般采用读、认、写这三种方法去接触汉字。同时完成识字任务重耗时长,需极大的耐心,不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因此学生不感兴趣,参与教学的兴趣不高。

        如何让学生在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中学得更有趣、主动,记得更牢固、扎实,我认为营造氛围、教给方法、转变观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及其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会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提出了新课标下,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研究。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习得语言文化的能力,是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自主识字是相对于被动机械接受式识字而言的。自主识字能力是学生个体独立认识生字,满足个体早期阅读需求的基础。它有利于提高语文识字效率,增加识字量,实现尽早阅读,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业成绩。本课题从大语文观出发,本着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以及从学生的识字能力出发,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与情感,探索自主识字的途径与方法,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新课标提出“能写会认”两种不同要求,坚持多认少写,还提出识字教学中要将儿童熟识的的语句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每学期会认400字是保底,而且上不封顶。对于这400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力求识用结合。这种提法有有助于端正低年级教学思想,克服教学中存在单纯识字问题,并有助于在识字教学的同时,有机结合初步的听、说、读写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认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的识字策略是正确的。它可以有效地缓解识字与阅读写话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识字量大一直是摆在我们前面的一个难题。怎样解决这一难题,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显然,再像以前那样把学生禁锢在课堂的小圈子里,靠简单重复、机械乏味的认读和大量抄写来完成是徒劳无效的。只有拓宽识字的渠道,让学生有效自主的合作学习,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才能巩固识字成果,完成识字教学的任务。

         有研究表明:儿童接受的信息量越大,信息来源越广阔,他们的智慧潜力也越大。而识字量的增大无疑会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此外,根据人的生理发展,2~5岁是第一个最佳期,6~8岁是第二个最佳期。另有日本汉字专家石井勋的研究结论:儿童识字能力的强弱存在年龄差异,一年级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最强,以后逐年下降。诸多的教育、心理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入学后语言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及一年级这个关键时段,激起学生识字兴趣,加大识字空间,拓宽识字途径,进行科学的识记训练,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文献法:以《语文新课标》、科学认读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汉字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自主识字的经验和识字规律。

 3、测评法: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群众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儿童主体认字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课题研究的步骤:

1、确定课题

2013年5月,我与宁淑云和蔡瑞娟老师根据低段学生识字没兴趣,不主动的现状,共同确定了这次研究的课题及研究的对象,申请了课题立项,并制定好了该课题的研究方案。

2、研究过程

研究初期,我们课题组的几位老师研读了大量有关识字及自主能力培养方面的书籍,并及时做有学习笔记。提高了个人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

20139月利用学校里,各班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等的牌匾,校园内的各种告示牌、展板、黑板报、橱窗里的宣传标语等良好的识字素材。一年级教师在带领学生熟悉校园的时候,有意识地把熟悉的校园环境与认识其对应的汉字联系起来。学生一下课就围在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欣赏、交流,享受着求知的快乐。校园成了孩子们识字的乐园! 

2013年10月对学生从5月份到10月份以来,学生识字现状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识字量的差异比较大,方法不够灵活,阅读习惯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养成。根据问题制定了改进措施。

2013年11月对一年级学生及家长进行了少儿绘本的阅读指导和二年级七班、五班开展了“读书漂流活动”并让学生学习摘抄好词佳句,成语,名言等。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扩大低段学生的识字量。

2014年2月对已有的有效识字方法进行了归类,根据汉字的规律,可以“编顺口溜”、“变字魔术”、“加一加”、“减一减”、“同偏旁部首归类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字谜法”、“儿歌法”等。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并运用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2014年3月根据一年级孩子的认知和年龄特点,结合一年级课本中的“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这一章节中识字的要求,利用周末让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街道等场所,走进生活中识字,变枯燥的识字为有趣的识字。二年级剪贴包装袋及报纸上自己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认读,扩大认知面。

2014年4月蔡瑞娟老师在学校举行的师徒汇报课展示活动中,她所执教的一节识字活动课《丁丁冬冬学识字之春风》也为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引领学生有效识字,打开了新的思路。

2014年5月为了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激发学生识字,写作的兴趣,鼓励每位学生写一篇优秀习作,并成功制作了《二七班习作集》《二五习作集》。

2014年5月在二年级进行了“亲子共读,畅游书海”的大型活动,不仅调动家长读书的积极性,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也为孩子在家中营造了阅读的最佳环境。各班并根据活动内容,精心布置了教室外“家长共读“的宣传版面。在整个校园内也营造出了读书的浓厚氛围。

2014年5月蔡瑞娟老师对研究过程中所有的识字实践活动,进行了准确而有效的总结。

3.总结阶段

    2014年5月,完成实验研究报告,撰写论文,整理过程性资料,总结研究成果,申请课题评审。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试验迄今为止历时近一年,课题组所有成员齐心协力,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努力和尝试,在这短短的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识字兴趣得到很大提高。

       因为有了课堂课外识字量、识字内容、识字方法、识字评价等全方位的开放,无论是学什么字、学多少还是怎样学,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只追求最后总量的积累,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既顺利达成了识字目标又保护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热情。与普通班学生相比之下,实验班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年提高。在实验班学生的识字兴趣我们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通过有效识字后学生的识字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2、学生课外识字能力得到增强,做到了自主识字,并养成了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经过一年的课题实践,学生不但能独立阅读拼音文字,而且能独立阅读短小的非拼音文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学生能主动请教或自己查字典。到现在为止,学生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大纲要求,古诗文背诵不少学生已超过了60首。

在学习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创新的火花时时迸现。

 3、形成了开放的课堂,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识字方法,学得有效。

        民主、开放的课堂,使教学气氛异常融洽。学生于课堂中充分感受到了平等、尊重,找到了学习的信心和快乐。开放的评价,让学生既能客观的认识自己又能客观的看待别人。有效识字教学,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了学生个性良好发展,提高了综合素质。

4、阅读中识字,轻松识字,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5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实验班老师在年级段有效识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展示了识字教学课,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蔡瑞娟老师多次承担识字教学的公开课,在学校举行的师徒汇报课展示活动中,她所执教的一节识字活动课《丁丁冬冬学识字之春风》更是赢得了满堂彩。宁淑云老师根据我们课题研究的发现,撰写了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识字兴趣》。课题研究是一项枯燥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几位教师在研讨过程中克服了急功近利思想,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日常教学中,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并做了读书笔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每次的研讨活动教师们都非常投入,提前做好准备。开课的老师悉心钻研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课题理念。在课题的指导下,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课堂上也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了人文气息。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初具成效,但也有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有效性识字教学需要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资源,需要有一定辅导能力的家长严密配合,由于一部分家长工作烦忙无暇照顾孩子,另一部分家长经商在外基本上常年不在家,小孩很多由隔代长辈抚养,辅导能力很弱,跟不上班级识字活动的要求,比较吃力。以上原因难免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改进措施: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识字及阅读方面的指导,多与这些家长沟通,给予辅导孩子的方法。

2、因学生的个人喜好不同,所阅读的课外书种类不同,读书量不同,学生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差异比较大。如何使班上孩子在识字能力和数量上差异变小,值得我们继续深思与研讨。

改进措施:利用群体力量,让班上识字能力强,阅读习惯好的孩子带领并帮助这些学生共同进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继芳. 《让文化滋润识字教学》

2 张永强.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3林冬梅. 《识字教学,应回归生活本源——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

4《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5魏长青. 《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