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统一所有力的新引力理论与地球气候亿万年的变迁完全吻合,而牛顿万有引力理论根本无法解释气候的变迁,这将是我统一所有力的理论正确而牛顿理论不对的有力证据。
太阳系中的所有宏观现象,从太阳核聚变反应的强弱,地球气候的变迁,地质构造旋回,海平面的升降,地震和火山活动,生物的演化,都是受引力主宰的,而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不对,这就使得作为六大基础自然科学之一的地球科学的诸多问题成了未解之谜,这一切皆需我全部改写过来。
………………………………………………………
N体问题的提出大概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但是这一问题的第一个完整的数学描述(象使用上面这样的微分方程)是出现在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icipia
Mathematica,1687年出版)一书中。在他的著作中,牛顿成功地运用微积分证明了开普勒的天文学三大定律,但是奇怪的是在他的书里并没有给出二体问题的解,尽管这两者是紧密相关的,并且人们相信牛顿当时完全有能力自己给出二体问题的解。
至于三体问题或者更一般的N体问题(N大于二),在被提出以后的二百年里,被十八和十九世纪几乎所有著名的数学家都尝试过,但是问题的进展是微乎其微的。尽管在失败的尝试中微分方程的理论被不断地发展成为一门更成熟的数学分支,但是对于这些发展的源头-----N体问题,人们还是知道的太少了。终于在十九世纪末期,也就是希尔伯特做他的著名演讲前几年,人们期待的重大突破出现了......
三体问题是天体力学中的基本力学模型。
它是指三个质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
现在已知,三体问题不能精确求解,即无法预测所有三体问题的数学情景,只有几种特殊情况已研究。
………………………………
只能说,牛顿力学给不出三体和N体问题的解,这个只能从我的理论中得到。这也说明了牛顿力学是不完备的实际上是错误的。
………………………………………………………
《三体》第二级的场景开始时没有大的变化,仍旧是诡异寒冷的黎明,仍是那座大金字塔,但这次,金字塔的形状又恢复到东方样式。
汪淼听到一阵清脆的金属撞击声,这声音反而更衬托了这寒冷黎明的寂静。他循声望去,看到金字塔根基处有两个黑影在闪动,灰暗的晨光中有金属的寒光在黑影间闪耀,那是两个人在斗剑。等目光适应了这昏暗后,汪淼大致看清了那两个格斗者的模样,从金字塔的形状看这应该是在东方国度,但那却是两个欧洲人,穿戴大致是欧洲十六七世纪的样子。格斗中个子矮的那人低头闪过一剑,银白色的假发掉在地上。几个回合之后,又有一个人绕过金字塔的拐角奔了过来,试图劝止这场格斗,但双方那呼啸的剑使他不敢上前,他大喊道:
“停下来!你们这两个无聊的人!你们就没有一点责任心吗?如果世界文明没有未来,你们那点荣誉算个屁!”
两名剑客谁都不理他,专心于他们的战斗。个子高的那位突然痛叫一声,剑“当啷”一声掉到地上,捂着胳膊跑了。另一位追了几步,冲着失利者的背影啐了一口。
“呸,无耻之徒!”他弯腰拾起了自己的假发,抬头看到了汪淼,就用剑指着逃跑者的方向说,/”他居然说微积分是他发明的!/”说着他戴上假发,一只手捂着胸口对汪淼行了个欧式的鞠躬礼,“伊萨克。牛顿。”
“那么跑了的那一位是莱布尼茨了?”汪淼问。
“是他,无耻之徒!呸!!其实我根本不屑于同他争夺这项名誉,力学三定律的发现,就已经使我成为仅次于上帝的人,从星球运行到细胞分裂,无不遵从于这三个伟大的定律。现在有了微积分这个强有力的数学工具,以三定律为基础,掌握三个太阳运行的规律指日可待。”
“没有那么简单。”劝架的人说,“你考虑过计算量吗?我看过你列出的那一系列微分方程,好像不可能求出解析解,只能求数值解,计算量之大,就是全世界的数学家不停地工作,到世界末日也算不完。当然,如果不能尽快掌握太阳运行的规律,世界未日也不是太远了。”他说着也向汪淼鞠躬,姿势更现代些。“冯·诺伊曼(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莫基者)。”
“你带我们千里迢迢来东方,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些方程的计算问题吗?”牛顿说,然后转向汪淼,“同来的还有维纳(注:控制论创始人)和刚才那个败类,在马达加斯加遭遇海盗时,维纳为掩护我们只身阻击海盗,英勇牺牲。”
“计算机需要到东方来制造吗?”汪淼不解地问冯·诺伊曼。
冯·诺伊曼和牛顿面面相觑,“计算机?计算机器?!有这种东西?”
“您不知道计算机?那,你打算用什么来进行那些海量计算呢?”
冯·诺伊曼瞪大眼晴看着汪淼,似乎很不理解他的问题,“用什么?当然是用人了!这世界上除了人之外难道真的还有什么东西会计算吗?”
“可您说过,全世界的数学家都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