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观课报告
(2011-11-30 16:04:42)
标签:
杂谈 |
语文课程标准标中指出: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沈老师的教学流程设计,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的教学为主线,以个性的悟读为手段,让学生穿梭在语言文字中尽情地读,读出了意,读出了情,读出了语文的韵味。
一曲优美动听的《烛光里的妈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热爱。带着这种感情走入文本,为下文理解母亲的伟大作了铺垫。沈老师对课题中“深”字的理解,独具匠心,她让学生联系实际对“慈母情深”的“深”有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及时点明学习方法:要对词语有敏感,要有良好的语文意识。这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唤醒,提酲学生不仅要关注文章的内容,更要关注文章是怎么表达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整体感知教学环节中,沈老师对重点句子的出示既考察了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它又是整篇文章的大意。学生读了它,自然对如何概括大意有了或多或少的启发。沈老师教给学生理解新词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有抓关键词义的,有联系生活实际的,有通过做动作理解的。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不但快速掌握了课文大意,还很好的让孩子体会到了母爱的神圣、伟大。
三、研读课文
本环节的教学沈老师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沈老师让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语句。而这些句子,恰是描写形象,表达生动的语句。当学生找到令他感动的句子时,沈老师让学生反复推敲关键词,在现实与想象,内容与形式之间不断走进去,迈出来。“读中想象、对比朗读、带词入句朗读”,学生在充分而多样的朗读中读出了词情,更感受到了准确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美。“以情带读,读中悟情”,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综观整个课堂的教学,以诵读为主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情,读出了韵,读出了语文的味。沈老师不仅在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她也在用她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对教学过程的艺术处理,激活了课堂参与者(包括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精神追求。一首歌颂母亲的小诗,一曲深情的《懂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慈母情深的意义,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更加激发了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