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

文|全日中心·李芳老师
幼儿情况
宣宣是个眼睛大大的,非常漂亮的小姑娘,今年五岁了,可以理解常规指令和日常会话。大运动及自理能力较弱,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上课时有起立、故意摸旁边小朋友等行为。社会性很好,喜欢与人亲近,但不懂如何正确的与别人交往。
问题行为功能评估
1.行为表现
宣宣的表现为,喜欢与别的小朋友亲近,希望与别人互动,但是不懂得如何正确的与别人交往,由于语言发展也不好,所以会用手去拍打小朋友,以此行为来与人交流,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
2.确定问题行为
因为宣宣在与人交流时会用力拍打别人身体,给别人身体带来伤害,所以评定此行为是问题行为。
3.确定问题行为的功能
对宣宣的行为类型进行了分析,她在希望与人交流的时候,由于不会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会出现用手拍打别人的行为出现以达到与人交流,希望以此来让对方注意到她。故此,判断问题行为是注意力强化行为。
4.要达到的理想行为
(1)能够正确地与别人交往互动。
(2)用简单的语言去代替攻击行为,想要什么用语言去表达。
干预实施过程
http://s11/bmiddle/002GX4TBzy7gIG7F1Hk6a&690
1.建立正确的交往方式
宣宣在出现用拍打的行为来与别人沟通交流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她用手轻轻地摸一摸小朋友,语言辅助说出小朋友的名字。告诉她喜欢小朋友可以轻轻的摸一摸。当宣宣按照老师的方法试着去做的时候,马上给予强化,帮助她建立良好的交往方式,并且帮助她持续使用正确的交往行为。如果出现眼睛看着老师一直拍别人的情况时,老师不评论她当下的行为,只是将她的小手放好,也不看着她,直到行为停止后,可以给予注意力。
2.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让她学会用语言表达和小朋友玩的愿望,当在区域玩具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咱们一起玩”、“我想和你一起玩”、“我喜欢你”等。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也积极配合老师,在家中引导泛化正确的交往方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妈妈,一起玩。”
3.讲社交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表达
通过讲解社交故事《如何打招呼》以及《一起玩玩具》,让宣宣了解了正确的交往方式,并在课程中做情景模拟,生活中进行泛化。
干预效果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宣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能正常与别人交往、游戏,近期已经很少有攻击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