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闭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法宝--视觉辅助

(2017-04-20 09:00:57)

|个案教学部主任 赵嘉仪


 

应用行为分析法有两大法宝:一个是辅助,一个是强化。当孩子不能做出期待行为或者出现错误的反应时,我们需要及时辅助孩子,帮他做出适宜的反应。辅助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期待行为的出现,辅助是为了让期望行为被强化。当我们不断地去强化一个行为,则这个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并越来越多直至最后成为一个稳定的行为。

 

 

辅助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身体辅助、语言辅助、位置辅助等。今天我们来重点说一说视觉辅助。在中心的家长课堂上,涉及这个概念时,我总会事先进行提问:什么是视觉辅助?家长们多表述用眼睛或者眼神示意孩子,比如挤挤眼睛斜眼看看什么的。此类回答很多,看来对于视觉辅助家长还存在很多误解。视觉辅助其实是通过图片、图例、文字等视觉上的线索帮助孩子理解并完成相应的行为。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在日常干预训练中多使用身体辅助、语言辅助,但甚少使用视觉辅助。其实视觉辅助对于我们儿童的康复训练是极有好处的。不仅之于我们的训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普通人也在随时随地享受视觉提示带来的便利:如交通红绿、商场里的电梯卫生间的提示、电器的使用说明书等。

 

/attached/image/20170419/20170419143606_96476.jpg

视觉时间表

 

 

自闭症儿童在学习方式上多表现为“视觉优势”的特征,他们往往会记得他们看到的东西而非听到的东西。如果能很好的利用这种辅助形式,则可以成为有效且最容易实现的干预手段。

 

视觉辅助有不同的类型,比较常见的有同时也是家长们比较容易给孩子进行操作的是做事程序的提示卡。让孩子知道并预期下一步或是接下来要做什么、会发生什么;就好像给孩子一个提示一样,这样可以减低孩子产生焦虑感的机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培养孩子自我照料的能力。同时视觉提示系统可以帮助家长建立起孩子的生活常规、作息、或是课程计划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家长来了解视觉提示的操作使用。

示例一:

很多妈妈都经历过每天早上的“奋战”。把孩子急忙忙的叫醒,然后推着孩子小便,紧接着拉着孩子去刷牙洗脸,然后再急匆匆的穿衣服,通常整个早上都是忙碌慌张的。而相反我们的孩子完全是被动的,被家长们拉来拉去,没有任何主动的意识。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孩子又具备基本的识图能力,那我们就可以来玩玩视觉提示啦。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在早上这段时间内可以自主完成起床后的小便、刷牙、洗脸、穿衣服的过程。首先我们先要拍摄以上四个独立场景的图片,最好模特就是孩子自己。如孩子小便时的图片、孩子刷牙时的场景图片等。制作好后图片背后放置魔术贴,便于随时沾粘。然后选取家中比较明显的位置,按顺序进行竖向的张贴,位置与儿童视线平行。图片下方可以制作一个小纸袋,方便儿童放置使用过的图片。

 

/attached/image/20170419/20170419144012_12620.jpg


早上起床后,妈妈先带孩子来到视觉提示区,指提示区的第一张小便的卡片,同时给指令:去小便。辅助孩子小便结束后,再带回视觉提示区,辅助孩子取下第一张小便的卡片,放到下面的纸袋中。然后指向现有卡片的最上面一张,同时给指令:去刷牙啦!刷牙结束后再带儿童返回提示区,辅助孩子取下刷牙的卡片,放入纸袋。再然后指一指洗脸卡片,步骤同上。最后穿衣服也按照上述的程序。

 

 

刚开始使用时,孩子可能会比较模糊,不太清晰规则。前期家长可以多辅以身体及语言辅助,经过一周的时间孩子大多能明白这个含义,且多数孩子享受其中,每一个小活动完成过后会主动跑到提示区领取下一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多给予鼓励和强化。每天早上有一次实操练习的机会,晚上调整顺序同样有练习的机会。一天两次,一个月六十次,一年七百二十次,通过每一次的练习帮助我们孩子建立自理能力。

 

 

示例二:

 

磊磊小朋友今年4岁,能力较好程度较轻,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第一个月进入个案中心训练,对什么都充满了新鲜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与熟悉,很快的与老师建立了配合能力,静态课程表现很好,进步也很快。但是在偌大的感统教室中,他经常把老师丢的远远的,自顾自的跑来跑去,看见什么玩儿什么,想要怎样就怎样,对老师的指令充耳不闻。鉴于这个情况,老师采取了视觉辅助的形式对磊磊的动态课程进行了干预。首先,老师将磊磊的感统训练目标进行项目分解:大滑板、蹦床、独角椅接抛球和万象组合游戏,同样将每个项目拍摄成相片,通过图片能很明显的识别出在做什么。

 

 

老师事先将拍摄好的视觉提示卡片粘贴在感统教室一个明显的地方,视线位置和孩子齐平。动态课开始,老师先将磊磊带到提示区,指着第一张卡片:“我们去玩儿滑板”,当滑板完成后再带孩子回到提示卡前,将已经完成的滑板卡片取下,并击掌庆祝。然后指向第二张蹦床的卡片:去跳蹦蹦床啦。完成后再回来取下,击掌庆祝。依此类推之后的两个项目。

 

 

第一天运用视觉提示帮助磊磊规范感统训练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小家伙很感兴趣,做到第三个项目结束后,主动拉老师去提示卡片区,领下一个训练任务。平时因为磊磊的好动,喜欢四处乱跑,整个训练的前两周都没有按时按量完成目标,而使用视觉提示的第一天,不仅完成了全部目标,而且还提前8分钟完成。由于磊磊程度较好,且很喜欢这种视觉提示的形式,后期,老师在视觉提示卡的项目图片上又添加了数量,比如滑板图片旁边是一个数量15的提示卡,而这个数量是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训练情况进行调整变化的,总的来说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

 

 

对于一部分儿童刚开始连续完成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将强化物也拍成图片,插入训练提示卡中。比如孩子喜欢吹泡泡,我们可以制作一张吹泡泡的提示卡加入训练中,滑板-吹泡泡-抛接球-吹泡泡-侧走平衡木-吹泡泡等。将强化物加入可以更好的激发孩子学习动机。


 

上述的两个例子都是活动与活动的时间顺序视觉提示,从时间纬度上还能不断的进行扩展,比如一日作息学习安排等,这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减少对未知不确定的焦虑,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除了活动间的顺序提示,其实就单独一个活动我们也可以进行视觉辅助逐步分解,帮助孩子学习。例如洗手就可以分解成多步:1、打开水龙头2、冲手3、打香皂4、搓搓揉揉 5、冲洗干净6、关上水龙头7、擦手。每一个步骤都制作成图片,按照图片提示孩子每一步,日积月累,家长们就不再需要手把手的给孩子身体辅助了。

 

 

视觉辅助是有形的和非临时性的,而语言是短暂的,使用时可以消除口头提示的必要性,减少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图片提醒孩子一步一步的完成任务,提高孩子学习的耐心和毅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理解时间的概念和相关词汇(先,然后,最后;第一,第二等)。研究表明,视觉辅助是对孤独症儿童的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干预手段。视觉辅助可以运用在生活当中很多地方,对于孩子的自理尤为有好处。这里需要家长 多思考,针对孩子本身的能力水平去设计视觉提示帮助孩子提升相应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