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开幕式、闭幕式专家讲话敕理稿
(2012-05-11 13:28:30)
标签:
娱乐 |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研讨会我们希望能实现从教课文到教阅读的转变。我们希望看到学生有比较多的时间在课堂里做作业做练习,将减负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我们对此次评比活动充满了希望。全省11个市都进行认真准备,备课、试教……这是一次代表着省里高水平的课。而且以我自己的感受,课改以来,11个大市语文教学水平越来越接近,现在没有一个地方特别弱。……
……每届评比都会有遗憾的地方。大赛规定要评出5节一等奖,6节二等奖。评委不得不在11节优秀的课中一刀切下来。我希望来赛课的老师、听课的老师都能将他们的教学研究成果展示出来,重视过程,坦然面对结果。
希望大家能理解评比的初衷,很好完成任务。祝大赛圆满成功!
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小结点评
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赖正清
……老师们,评奖或者抽奖结果等下要公布。(台下教师忍不住笑了。赖老师的话很幽默,但同时传递这样一层理念:其实课堂水平接近,一等奖不代表没有遗憾,二等奖不代表一定低于一等奖。)在公布之前,我作为一个老教研员老教师听后的一定感受,也不是总评,没有指明方向的意思。
总体感觉,这两天的课有两个非常可喜的印象。首先,普通重视语言文学,心中只有内容、事理的教学基本没有看到,普遍是心中所念皆语文这样的可喜现象。其次,普通重视课内的书面训练,语文一直来是动口不动手。这次11节课,包括《雷雨》展示课,都让学生动手。有100%书面作业:听写、默写、写字、填空、摘录、填表、批注、作文练笔等等,还有言语交际,朗读背诵……这些教学方法也时有所闻,有些老师明显有这样的理念:书未熟谈不开讲,这是应该提倡的。
听了几位老师的评选课,我都写了两句话。是一时感受,没有经过组织审议,不作定论。
1、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毛芳芳):问读品用过程顺,准畅灵异有创新。(学生提问,顺势问问问题)
2、 《草虫的村落》(吴淼峰):现实想象两相看,草丛群象逐分解。
3、 《青山不老》(祝贵耀):步步为营层层进,声气相随王松舟。(抓两条线,环境人物,一步步解读)
4、 《母鸡》(王宇燕):用词褒贬说对比,例子特点明中心。
5、 《我要的是葫芦》(鲍丹丹):言字画态才情现,认写读说实效成。
6、 《伯牙绝弦》(鲍宗武):呈现原型读断句,寻找特征寻古文。
7、 《古诗三首》(王乐芬):两诗共读辨同异,三境合解思乡情。
8、 《伯牙绝弦》(贺海红):设疑递读山河志,峨洋哉兮明古文。
9、 《我的舞台》(王彧钊):层层剥笋聚一点,学生忙碌教师闲。(老师是主持人,恰到好处评点,这是语文教学特别需要做的一点)
(沈大安老师刚才在下面说,现在在有的课堂上,我们的老师显得很亢奋,这是需要注意的。)
10、 《古诗三首》(有飞)标划景物解诗意,旁征博引言绿新。
11、 《穷人》(汪玥)作业开场理故事,聚焦忐忑读心声。(课是一开场就做作业,这样的课还是很少见到,做作业目标还是梳理课文内容,围绕忐忑来读桑纳的心声)
通过这次的11节课,引发一些思考:
一、解决无涯教学有界
教师要提高自身语文素养,解读文本是很好的利用机会。每次解读,你都会发现有其新意。内容主旨,情感趣味,语言表达等。如果带探究眼光去看,可能就会发现新意。比较提倡教师解读一定要到位,不满足缺位(或者说不到位)。或越位(太过了)。本次评选,对文本解读方面,我相信,包括个人及背后的备课团队一定很好地去解决了。但有的还需要好好解读。如《伯牙绝弦》中“志”在课文中解释为想。很多老师上课时,仿写句式说“清风徐徐……”如果光作语言训练是可以的。如果放在在课文中,说是子期想出来,志在杨柳,钟子期听出了……那就到位。他们不是一般的“真好听啊!”伯牙不是柳永,不会去弹杨柳、清风,把它当作主旨,放进子期伯牙的对话中练习,说是伯牙所想,那就不对了。
又如:《古诗两首》里这二首的主旨是不样的。前者是恋。刚离开家,在想着何时间能回来。后一首是诗人远在异乡思故乡,就两首诗而言,并不是非得把背景揭示出来。但也不能像这样去下定论:“都是在思乡,都是一样的……”
《母鸡》一课中的母鸡是老舍艺术化的很好的表现。如直写太简单,就把前面写得非常讨厌,后面非常不敢讨厌。是否前面非常讨厌,后面改正了呢?母鸡还是那只母鸡。其实,前面的抑,目的还是为了后面的扬。认真去读前面的,能够体会到母鸡还是认真、负责……的母鸡。如果我们也能像后面的方法来改写前面部分,来扬,那多好。
但教学是有界的,小学语文是教育课程,小学\语文\教育,有三条界线,不能越过,如《狼牙山五壮士》是革命英雄主义课文。后面就不应该补充在五壮士跳崖后日本鬼子脱帽敬礼。否则学生就会迷惑,就会思维很乱:那时也会有喜羊羊和灰太狼?又如《溪上青青草》,学生感受到喜,就没有必要把辛弃疾生平引进,说他引出是满脸愤恨……这把辛弃疾拔高。解读文本,矮化不对,高化也不对,但公开课为求异,可能会有这样的方法出来。
二、精读为例,略谈为本
教材是例子,略读是出路。 此处“略”是展示才大略的路,既指方法简练,又是语文教学的粗略,要有战略性。初读怎样精略,如今的课往往老师太强,想法太多,精读不精,略读不略。精读中也要体现略读,有时重视一点,略带其余,有时举一反三。如《穷人》一课今天老师做到长文短教,聚焦“忐忑”。我们的课堂不一定都要去教,课程本身就是文选性教材,除此外还有很多好文章没有选进来,难道那些也要好好读吗?一篇文章,好的地方太多,不一定篇篇俱到,选重一点,足矣。
如毛芳芳老师执教演讲稿,老师出现填空式演讲稿,让学生来写。吴淼森老师:让生用横线划出让你感到意外的句子(跟平时的课文表达不一样的句子),这些就是我要学习的一个点。意外是一个特色,将细小的东西用显微镜无限放大。
两天课中,满、全的现象还是有的。需要我们去注意。
三、精心课改,信手拈来
这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行为。备课要备得全,上课载得远。上课有时发生的某个点,能与预设连起来,教师要很好抓住这个机会。如《古诗两首》中,学生“召”的疑问:为什么是明月照我还而不是召我还?学生两次提问教师都没有抓住。“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是第四声,本课有课有六个多音字。教师能否从此处切入,解决一下,应该很好地点一点其他几个多音字。老师在课堂上该怎样让学生去生成?如鲍宗武让学生去看,你怎么看出这是篇古文?这问题有冲击力,而不是如何直接去比较同异。建议老师们认真看看此次赛课教案的大标题,看看他们是怎么表述?有的指向内容。如“走进……”。有的指向语文。如:“阅读……”。我建议,备课写环节的导语最好指向语文的话语,不要用指向内容情感的,这样我们的教学会更注重语言文字。
本次11节课都有书面作业,形式也较多但路还很长,还要去探究。首先是作业做好后如何呈现?应该提倡低碳的方式。有的老师口头呈现,有的老师有思维定势,读时都有两三道题,其实不写在上面,地球人也都知道。如课文读几遍,明白了什么等。这些不要大屏幕呈现出来。《我的舞出》一课,教师就根据学生提问直接在板书上打“?”,这就是低碳呈现。其次是作业形式活泼。抄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但不要老是让学生去抄。应该多形式培养语感。有飞老师课中让学生写的一段话中的填空字词,简就是一幅书法作品。学生的字非常漂亮。
第九届赛课让我看到了九九归一,重视突出语言文字,第十届赛课期待有更多惊喜,能够十全十美。
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大会总结和比赛结果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中小幼主任、
浙江省小语会秘书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滕春友
首先感谢主办单位感谢绍兴教育局、越城区教研室、北海小学领导老师工作人员的辛勤老师!感谢北海小学来参与这次活动的孩子们!感谢参加本次活动上课、听课的所有同行!能全程参与、全心投入地学习!熟悉我的老师都知道,我这个鞠躬是有点份量的。一般都是招招手!我特别的感动。能够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能让我们整个活动顺利进行!
再次祝贺每位上课老师以及团队享受了过程。应该说磨课磨练,过程就是收获。大家都收获在痛苦的过程中,痛并快乐着!全省各地在些前层比赛课,老师们参与的过程收获是大量的,面也是大量的。不仅仅是今天上课的12位老师!
第三,我简单用一些词汇说说11节课,11位上课教师,总体说课是:“齐头并进但略有长短。方向对路,并非没有漏洞。各有千秋并非各具特色。扎扎实实并非十全十美。”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感受。
毫无疑问,今后的努力方向有以下三点:一、突出以生为本。一堂好课绝对是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教师们都知道此理念,也在不断实践这样的理念。包括我们全国各地所推出的所谓的“先学后教”等说法。我觉得还是在课堂是否真正落实以生为本。哪怕是先学后教,我个人还是比较反对,因为只是一个时间先后而已。以生为本,我想不能只是先学后教的理念。这种课堂上,老师完全站在学生角度,突出学生,为了学生,让学生有收获!第二、突出作业与练习。刚才赖老师已经非常好的小结了。很高兴12堂课都能够很好体现这一点,而且已经有突破。突破在哪里?我们以前的课所谓的练往往是无病呻吟式的感受式的,走今天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这步子还要继续往前迈。不要认为,去年全省的学科培训已经过去了,今天的赛课也已经结束了。倡导作业与练习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是我们这些年来始终要紧紧抓住的一个优点。这是关系到课堂能否推进的一个重要的突破点。第三、追求“实”与“活”有效的整合,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团队备课,实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出问题的或者说课能上得比较好的,可能就是在于教师的课堂智慧。我想我们是到了反思这三点的时候,这三点还有很长路要走。
还有点具体建议,我今后不希望在大型研究课上,我们的课件还是按步就搬式的,其实就教育技术的角度,早就推广并列的结构。有的段学生不需要教你还是按顺序来一遍。我想以后大型的赛课,也就是高层次的课,我们浙江的课件必须不能再点击往下走,点击往下走。能否更多地是并列。这一点能否作为教学建议的规范,我们的教研员都在,能够特别注意。不要再出现单一走向的课件。当然,我也要说我们的上课老师还没有大胆到这一程度,太紧张了。你可以跳过哪一段,哪怕闪一下也行。
说到上课老师,我也有点想说一下。12位上课老师,有的比较老练,有的比较雅嫩,好多是80后,大多能较好体现课程理念,所有课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这说明浙江小语后继有人。浙江小语已经迈出了老帅举旗,大将领衔,名师担纲,新秀辈出。我觉得很亢奋。我们这次赛课,有的老师在全省已经有一定知名度,但未必在全国有知名度。
通过此次赛,大家看到这次的赛课质量非常高,并且水平非常接近。意味着我要宣布最后的结果,结果以省教研室文件为准。我们的上课老师信心百倍,教研团队自我感觉良好,而对我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开幕式上大安老师说不忍心强行挖开一刀,没有办法,比赛就是游戏,就有它的规则。我想,这是非常残忍的一刻。刚才主委会已经深深感觉到这一点。这么多评委打的分,10多位评委,百分制,好多分数很接近,都只是一分之差。可以说,这样打下来,相对客观。
教学效果比较好的课,几乎没有落下,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开放式的讨论,我想后续可以去做。我希望,大家非常客观,非常理性地对待此次结果,以研究的态度研究课例,学习别人,提升自己。
获得二等奖的,按照上课次序:毛芳芳老师(衢州)执教的《这片神圣的土地》、祝贵耀老师(嘉兴)执教的《青山不老》、鲍宗武老师(丽水)执教的《伯牙绝弦》、王乐芬老师(台州)执教的《古诗三首》、贺海红老师(舟山)执教的《伯牙绝弦》、有飞老师(湖州)执教的《古诗三首》
获得一等奖的:吴淼峰老师(绍兴)执教的《草虫的村落》、王宇燕老师(金华)执教的《母鸡》、鲍丹丹老师(温州)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王彧钊老师(宁波)执教的《我的舞台》、汪玥老师(杭州)执教的《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