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降魔篇"国际化视野与好莱坞化隐忧

(2013-02-17 09:55:28)
标签:

西游降魔篇

西游降魔篇收视率

周星驰电影西游

八卦日刊

娱乐

分类: 娱乐星闻

                "西游降魔篇"国际化视野与好莱坞化隐忧

 

http://s10/mw690/92fdbdf4gd5e1e7a68fd9&690
距离上一部作品《长江七号》达四年之久,导演周星驰终于推出新作《西游降魔篇》,虽然不无消费“大话文化”的吃老本之嫌,但想象力丰沛的扎实特效、一浪高过一浪的无厘头笑料、传承香港电影技艺精粹的华丽打斗,还是让影片具有上乘的质感和乐观的卖相。但“白璧双瑕”的是,影片煽情过火的爱情戏码和浅白赤裸的主题直陈,让笔者如芒刺背,坐立不安。跟《大话西游》中水到渠成让人心如刀绞的悲剧爱情相比,周导演这次似乎太知道观众想要什么,也太想对症下药了;而跟《长江七号》中通过主人公之口大肆宣讲“我们虽然穷,但是我们不偷也不抢”的浅白主题一样,周导演这次的说教企图则更是像唐僧一样愈演愈烈,蔚为大观。
 
影片主线是文章饰演的陈玄奘在成长为真正降魔人的道路上,一路收服沙和尚、猪八戒和孙悟空,并了却自己的尘缘,一起踏上西去之途。于是玄奘收服众妖,确切点说是被众妖海扁再确切点说是各种特效大展示的过程,就成了影片的主要叙事段落。在本片中彻底退居幕后的周星驰,终于可以腾出身来,放开手脚向他视为偶像的斯皮尔伯格等人一一致敬——而伴随着惊悚、灾难、怪兽、魔幻等类型的轮替凸显,周星驰作品的喜剧属性也急速淡化,以往周氏脱口秀式的无厘头表演几乎隐没不见(因为再也找不到他那样的演员),但特效与特效之间,打斗与打斗的间隙,依然填充了各种搞笑的桥段,提示观众,只要愿意,你依然可以把它当成一部喜剧片来看。
 
周氏喜剧退,经典类型进,如收服沙僧的段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大白鲨》的路数:安静祥和的猪笼城寨(这次搬到了水上),可爱的小女孩,慈祥的爸爸,静谧的水面,被突然出现的巨大食人鱼打破平衡,陷入恐怖的危机。如果不是导演特意安排的奇形怪状歪瓜裂枣般的一众村民和玄奘那让人捧腹的驱魔手法,本段简直就是货真价实的怪兽惊悚片了。而且拜两岸三地联手的强大资本和电影技术的进步所赐,周星驰倒是可以不用像自己的偶像当年那样,用简陋的橡皮鲨鱼道具糊弄观众,而是充分融合模型、CG与港片的土法炼钢(众人与鱼精踩跷跷板,纷纷被弹上天的场景,显然是威亚和弹床的杰作),为观众献上一出酣畅淋漓的人鱼大战。当片中为救自己女儿的母亲冲下水,与鱼精搏命对峙时,后者特写中纤毫毕现的头部肌理与不同器官的微小颤动,都让人有顿开眼界之感。
 
收服猪八戒的过程,则让我联想到英国导演库布里克为好莱坞拍摄的惊悚片《闪灵》。其实早在《功夫》中火云邪神出场的段落中,周星驰就曾原样复制过该片中的“血水樯”一幕,以明自己的电影师从。本片中,猪钢鬣出场的段落展示了他盘踞高老庄开黑店惑人杀人食人的一幕,随后赶到的除魔人舒淇的眼中,遍地食客争相大嚼的幻象与遍地血尸满地狼藉的实情不断快速切换的镜头,显然是来自《闪灵》中那对被父亲砍死的双胞胎姐妹鬼魂现身时的经典惊吓镜语。至于收服孙悟空的激战段落,眼神再不好的人,估计也能从中看到《星球大战》、《金刚》等经典好莱坞影片的身影。说致敬也好,说引用也好,它们就是直愣愣甚至有些突兀地立在那里。
 
其实近年来,从《少林足球》到《功夫》,从《长江七号》到即将上映的本片,随着周星驰从一个香港草根演员完全转型为华语商业大片导演,其作品的港式喜剧成分急速下降,拥有国际化视野的类型尝试愈发凸显出来。以往周星驰电影中那种粤港本地化色彩明显的无厘头喜剧元素,因为并不具备通行世界的潜力,被其逐渐扬弃和改写,并置换为通过更加经典的故事/类型、偏重画面与特效的讲述/搞笑方式来征服华语乃至全球化市场(哥伦比亚投拍的《功夫》,因为全世界观众都看得懂看得嗨,才取得了惊人的巨大成功)。虽然很多周星驰的铁粉并不十分满意他的这种转变,但不可否认,作为导演的周星驰比作为演员的周星驰,有着更加国际化的视野,与完全操控一部影片的巨大能力。
 
但除了《功夫》的压倒性成功之外,周导演的其他影片都有或多或少的明显不足,具体到《西游降魔篇》上,除了上文所说的两大缺憾外,本片的港式笑料与国际化外观就颇有两层皮之感。如那场周秀娜“操控”文章导致其向两个壮汉卖腐被痛扁的搞笑戏份,就显得颇为陈旧和无聊。另外,本片的结构呈明显的断裂和碎片化,收服各妖的段落基本互不干涉,很多有趣的人物像第一个故事的胖姑娘、第二个故事的倒霉师兄师妹都缺乏延续性。也许有人会替老周辩解说,影片依照的是《西游记》原著的结构,收一个妖就是一个小故事,不行吗?或者干脆就说影片采用了电玩游戏般过关斩将的结构,不行吗?
 
自然不是不行,但作为电影媒介来讲,缺乏一个贯穿始终、不断强化的的强大情绪与主题(影片的爱情线太落意料之内,以致缺乏出人意表的反转魅力,更别提兜兜转转的戏剧张力与承担负载全片情绪主题的重任了),始终是颇为遗憾的。而且导致这些段落之间的关系,像是“电视剧《西游降魔篇》”集与集之间的关系,因此影片也很难通过情节和人物的累积,达到更高级更纯粹的主题感染层面。片尾唐僧师徒四人昂扬踏上西去之路,影片在几分嬉闹、几分疏离又有几分怪异的气氛中结束,我实在不知道该作何感想。忧伤、感叹玄奘爱情的失落?这不是从开始就想得到的结局吗,还真失落不起来;感叹人、妖、僧命运的转换与人生的无常吗?看着缺少更多性格刻画犹如符号的沙僧和八戒扭动而来,我实在找不准这几人身上共通的情感落点。
 
虽然比起之前的西游影片,本片有不少突破与颠覆,如将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绝对前无古人,但感觉也仅仅是停留在颠覆而已,并没有竖立起《功夫》那样完整与通透的独立世界。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说透,各种类型互为纠结、左冲右突,拼贴感、游戏感大过电影感,是这部影片给我的最大感觉。喜欢的人会自动屏蔽这些不足之处,不喜欢的人则会无限放大影片的缺点,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这部影片会遭遇如此天差地别的两极评价。
 
短短四部电影,导演周星驰就迅速从人人说好的巅峰状态走到了评论分化的关口,除了离开香港文化母体,精神旨归上无所依凭而导致的根底不实外,作为编剧与导演的他,过于注重跟好莱坞经典类型的技术性(如特效、类型、经典镜语等)承袭,有意无意忽略了本土化故事、人物与情节的肌理丰富性锻铸与独特性开掘,也是原因之一。当然,这样对待周星驰也许显得过于苛求了,在今天的华语电影版图上,有他和没他,显然大不一样,但也正因为他是那个曾经带给我们无可替代欢乐的周星驰,我们才更有理由寄望作为导演的他,能带给我们同样纯粹与高级的真正属于电影的快乐与感动。相信这也是星爷本人的理想和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