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地的指纹-《山海经》中那个离奇的“右”字

(2018-10-04 19:52:54)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山海经-大地的指纹

读《山海经》,时不时为其中一个小小的疑惑的困扰着,直到近日才发现了它的奥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五藏山经》的每一篇的结尾,都有一句相似的总结。

 

例如在《西山经》中是这样的“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南山经》则是“右南经之山,大小凡四十山,万六千三百八十里”。除了可能对动辄上万里的里数总有些疑虑外,应该也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但有没有人会问为什么句子的开头上都会有一个“右”字呢?

 

我开始以为看错了或者印错了,又去看其它《山经》的结尾,结果发现都有这么个右字。可这个“右”字在句中似乎完全没有什么意义!怪哉,除非还有“左”南经之山或“左”西经之山之类?

 

网上《山海经》的文章那么多,可从来没有看到人对此作过解释。我手中的中华书局版的《山海经》一书中的白话译文也直接忽略这个“右”字。

不能解释、但不影响理解,真的是一个无意义的废字吗?

 

终于有一天,我想到了右字的另一个意思:西()

在古代,面对南方,左手的一方是东,而右手的一方是西。所以右在方位上讲就是西方。

这个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基本已经没有了,但在某些古老的词汇中还有保留,比如江左就是江东、而江右就是江西。

这样所谓的“右南经之山”就是西方南山经中的山,而“右西经之山”就是,以此类推。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说明《山经》的作者,也许更可能是早期的某位编者,非常清楚的知道《山经》中所有的山都在西方某地,所以才会特意加上这个右字。而随着时代的更叠,后世的人们早已将曾经居住过西方世界遗忘。只是出于忠于原著的原因,这个右字才能带着它的秘密一直在《山海经》中保留至今。

 

当然通过“大地的指纹”系列的几篇文章,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这右字代表的西方即是我们最初来的地方:那片遥远的非洲大陆。

 

海色清澄(微信号 femtoyang ,公众号 大地的指纹)

2018年十月四日于海上九城

本文为完全原创作品,引用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