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溺爱型家长沟通

(2012-09-25 15:33:04)
标签:

杂谈

 一、倾听,让家长树立教师可信任的形象
    有这样一位家长,由于自己生长在边远的山区,接受教育程度低,她有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的想法,对孩子的关心超过了常人的想象。尽管儿子住在学校,离家较远,她每星期总要来学校“侦察”,每星期孩子回家必问在校情况。每次来到办公室,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述孩子的读书事,我洗耳恭听,不时凑合上几句顺风的话。从谈话中我了解到她的儿子及其家庭情况:家庭的历史和现实,儿子的个性、爱好,在小学、初中的成绩,参加各种比赛、竞赛的获奖情况,家长对小学、初中教师的看法,家长对儿子的期望,以及在家教育的方法。从她的谈话中听得出她对儿子的溺爱,方方面面都怕儿子受到伤害,就是连教师对其儿子犯错误进行教育,她都认为是教师对自己儿子有成见。我耐心地听她讲话,取得了她的信任:“我不敢对别人说的话,都对你说了。”她把我当成了朋友。信任,为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教育,让家长树立教师博学多智的形象
    由于溺爱型家长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让孩子把书读好。这对我们教师做好家长工作有了一定有利条件。我们可以当着家长的面,从关心孩子出发,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家长知道教师关心她的孩子,并且使她感觉到教师教育孩子确实有一套方法。
    上例中的孩子从进入我校以来,学习成绩一般,但很喜欢打篮球、上网。有一次由于上网,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劝阻,并且让这个学生深刻认识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同班主任闹起了情绪,致使家长对班主任有看法,要求调班或者留级,甚至提出转学。我当着家长的面肯定了学生的优点:“根据你妈妈的介绍,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改掉坏习惯就是一个好学生。”并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你想不想读书?外出上网老师应不应该制止?实际上应该说这两个问题也合家长的意愿。学生回答:“我喜欢读书,外出上网应该制止。”“那么,你如何去达到读书的目的,向老师说明自己的错误呢?”“我对老师说,老师不理我。我不写检讨书,老师说‘你坐进教室就将你的课桌给搬出去’,老师侮辱了我,因此,我就没有这样做。”我说:“你想读书是真的,但采取的手段同所要达到的目的截然相反。如果不改变手段想出适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你想读书也成为假的了。手段要为目的服务,老师可能由于其他原因不理你,那你是否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呢?如写自我检查给老师看,请另外的老师给疏通,向学校反映等都可以做,你想到没有呢?你做了没有呢?”学生豁然开朗了:“我知道了,但我不会同班主任老师说的,因为他看不起我。”“想不想同班主任说,我给你提两个问题:班主任为什么要瞧不起你呢?同班主任的疙瘩没有解开,但又不能调班,今后怎么学习呢?对你读好书有利吗?你聪明的头脑可能要被聪明误了。”“老师,我写好自我检查同班主任老师去说。”
    子女问题解决了,家长高兴了,并且发自肺腑地说出了一句话:“我家里人(丈夫)只知道给孩子以满足,从来不知道教育孩子如何处事,谢谢你,老师!”此时,我觉得对家长进行提建议的时机已到,趁热打铁,就向学生家长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家长听后,觉得在理,频频点头。事后,我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学生经常实事求是地提老师关怀自己的事,以便家长安心。

    三、沟通,让家长解除自己看问题的偏见
    溺爱型家长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偏见。他关爱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的生命,简直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样样事情包办代替,有求必应,因此造成了种种偏见。
    第一,对子女的偏见:读书好的孩子就是有出息的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一味要求孩子读书,不要求孩子去干家务活,不要求孩子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道理;只会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就是经济上不允许,超负荷也会经营。孩子读书好就是好,家长看不到孩子的缺点,造成学生只会“读书”,不会做人,人格受到扭曲。
    第二,对老师的偏见:能让孩子读书进步的老师就是好老师。看不到由于孩子自身的原因——智力因素、努力程度、精力分散(篮球迷、网迷)造成的读书成绩不理想或下降。
    第三,对自己的偏见。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富裕,会产生一种不如人的想法;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宽裕而孩子读书不好的,埋怨自己没有给孩子一个聪明的头脑。
    为此,老师应该适时同家长进行沟通,商讨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同家长商讨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重要性。应该注意健全人格的培养,最起码应该让子女学会待人接物等基本道理。防止孩子自私、任性、骄狂、唯我独尊等不良品行滋生。
    第二,同家长商讨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教师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家长进行辅导。如何注意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如何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学生学习。休息日学生在家自学,不要一味要求子女不间断地学习,避免长时间学习带来大脑的过度疲劳,影响学习效果。
    第三,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带给孩子。高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听老师的话胜过父母;相反,老师与家长对于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学生会赞同家长的观点。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对学校、老师评头品足,否则只能给孩子在心理上带来对学校、老师不全面的看法,造成对学校的不正确的想法,对某老师的疏远,减弱了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进而影响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
    第四,告诉家长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一个人的成长,学习成绩的优良与否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客观地分析孩子影响学习的因素,包括由于人格的不健全而造成成绩的偏差等。假如子女已尽力学习,成绩不理想,也应该知足。

    四、维护,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宗旨
    溺爱,使家长看不到孩子的缺点,把所有的孩子的不对都推给教师,是教师教育不好,是教师有偏见,特别是一些外来户的家长,带着常怕被别人欺负的心态来处事。
    从与前面的这位家长的谈话中就证实了这一点。她说儿子在初中读书时,成绩很好,学校准备推荐他到第一批重点中学读书,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被人看不起,把她孩子的名字给抹去了,使他不能如愿以偿。实际情况怎样呢?根据了解,初中升高中的考试是推荐与考试相结合,定人数不定人,根据成绩在推荐的人当中择优录取。到了本校,碰到这样的事情,听了儿子的三句“瞧不起”,又认为老师有成见。在此时,我明确告诉家长,老师这样做为什么呢?他的目的不清楚。从老师自身这一角度看,他这样做,就受到了道德、良心的谴责,问心有愧。从学校这一角度看,面对激烈的竞争,学校时时刻刻注意着自己的形象,是绝对不允许有这样的老师存在的。由此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宗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好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与家长沟通
后一篇:英语发音技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