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乐的微量元素检查结果及分析

(2012-11-24 16:53:55)
标签:

10/300

育儿

分类: 宝宝健康
乐乐的幼儿园通知说,家长可以自愿报名给孩子检查微量元素,立刻就交钱报名了。检测一次是一百多,之前一直想测可是一直没有去医院,这次正好有机会了。

当天乐乐回来就说医生抽血了,还说自己也没有哭,可是大班的小朋友有人哭,他们真是太不勇敢了。这方面乐乐确实比较厉害,每次验血整个过程都是安静的,镇静的让我自愧不如。过了一个星期,今天拿到了乐乐的化验单,所以指标都是合格的,但都是刚刚挂在参考值的上边一点点。

在网上查了微量元素的相关知识,发现乐乐这种情况还是在食物上要多补充微量元素的。


一般微量元素主要检查:钙、铁、锌、铜、镁和血铅。 

当你拿到孩子的微量元素检验报告,一般都会关注两组值,一组是宝宝体内某项微量元素的含量,另一组是该微量元素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你不仅需要关注宝宝的检测数值是否在正常值以内,更要关注它们是不是在正常值中间的位置,这样才能很好地满足宝宝快速成长的需要。 

铜:(参考值:11.8-39.3)

铜是参与造血和骨骼发育的元素,一般很少出现缺乏。即使缺乏,大多也是由于食物过于单一而出现的,所以,只要注意让宝宝多吃橙、红、黄色的食物即可。不过,当铜的数值过高时,也会影响钙铁锌的吸收。因此,一般在正常值中间就好。 

(乐乐的是12.86,比最低值高一点,可以适当补铜)

钙:(参考值:1.55-2.1)

你需要知道的是,钙在血液中的分布只占1%,在骨骼中则占99%。当人体钙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转移到血液中,保持血液中的钙浓度稳定。因此,如果你看到宝宝血中钙的值正常,可能并不代表孩子体内不缺钙。你还要注意观察宝宝有没有多汗、夜惊、烦躁、肋骨外翻等表现,同时,还需要检查骨密度、碱性磷酸酶以及25羟维生素D等其他指标,来综合判定。 

(乐乐的是1.56,刚刚及格)

铁:(参考值:7.52- 11.82)

在你关注宝宝体内铁的数值时,因为宝宝处于快速生长期,需要大量的铁来造血、运送氧气,所以,当铁的数值低于正常值的中值时,宝宝可能也会出现一些症状,尤其是在6个月2岁大时最多见,包括脸色苍白疲乏、头晕、食欲不振、口炎、注意力不集中等。在发生贫血以前,铁减少就可能已经对机体的多项功能造成影响了。 

(乐乐的是7.70,低于正常值的中值,所以还是要补铁。)

锌:(参考值:72-130)

锌参与构成体内200多种含锌酶,影响核酸、蛋白质、糖和骨钙的代谢,起着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维持正常味觉等重要作用。宝宝如果锌摄入不足会发生锌缺乏症,而锌摄入过多也可引起中毒。在大量出汗时很容易丢失锌,腹泻会妨碍锌的吸收,发热、生长发育时锌的需要量会增加。因此,锌的数值也应在正常值范围的中间以上,才能很好地满足宝宝的需要。

(乐乐的是75.11,并没有在中值以上,而且他不喜欢吃饭,所以还是要继续吃补锌的食物)


铅:(参考值 0-100)

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能引起人体神经系统的损害,使宝宝表现出暴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干扰宝宝的骨骼和造血系统,严重时甚至还会影响宝宝的肾脏和心脏,使智力下降。宝宝铁不足时,可使铅进入体内的速度提升4~6倍。一般月龄越小的宝宝,体内的铅含量应该越低。铅的正常值是0~100ug/L,但一般宝宝的这项检查值最好不要超过50ug/L 

(乐乐的是6,属于正常,并没有超标)

食物补充微量元素的方法

项目 单位 参考值 食物补充的方法

锌元素 umol/L 76.5~170. 含锌丰富的食物有海产品,如牡蛎、干贝、瑶柱等;坚果类食物也含锌很高,例如核桃、杏仁、芝麻等。
铜元素 umol/L 11.8~39.3 动物的内脏含铜量很高,用含铜的器皿烹调的食物,含铜量都很高。
铁元素 mmol/L 7.52~11.8 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的肝脏,如鸡肝、猪肝等;豆制品含铁量也很高,而且容易吸收,如豆浆和豆腐;蛋黄的含铁量很高,但吸收率稍差,也算是补铁的食物之一。橙子、葡萄、奇异果等含丰富的维生素C ,促进铁的吸收。
钙元素 mmol/L 1.55~2.65 奶类、豆制品、坚果类含钙丰富;鱼肝油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多晒太阳。
铅元素 μg/L 0~100 汽车尾气、铅笔、劣质的玩具家具油漆和墙漆、二手烟、电池、皮蛋、打印机油墨等含铅量很高,尽量少让宝宝接触这些东西。奇异果、橙子、葡萄等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有利于排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