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汉峰笔迹2272.经济学基础:生产者行为分析

(2020-07-04 18:06:23)

     徐汉峰笔迹2272. 经济学基础: 生产者行为分析

经济学识004

14134.济学基础: 生产者行为分析

1.生产的概念:生产是指投入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以制成产品的过程,也就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

2.生产要素的概念: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具体划分为四类: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3.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的函数关系。

4.短期的概念:短期是指厂商不能根据他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短期生产函数是指在短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

5.技术系数的概念:技术系数是指为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不同厂商生产函数的技术系数是不同的。具体包括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

[1]固定技术系数: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不发生变化。例如,生产某种化工产品,要求其化学元素的组合比例不能改变。

[2]可变技术系数;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可以发生变化。例如,生产同样产量的产品,既可以采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也可以采用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

6.长期的概念:是厂商可以根据他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在长期中,厂商的生产要素投入都可以改变。

长期生产函数是指在长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

7.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

资本在短期内是不变的常数,各种产量随着劳动量的变化而变化。

[1]总产量(total product,简写为TP)

[2]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简写为AP

[3]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简写为MP

8.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1]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分别递减。

[2]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3]当边际产量为正数时(MP0),总产量就会增加;当边际产量为零时(MP0),总产量停止增加,并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MP0),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9.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1]第区间表现为:平均产量一直在增加,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2]第区间表现为:平均产量开始下降,总产量在增加,尽管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但表现为递减趋势。

[3]第区间表现为:当劳动量增加到这一阶段后,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此时劳动投入是绝对的太多。

结论:第区间为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也就是厂商选择最优投入量的区间

10.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概述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连续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在达到一定限度之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11.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需注意的问题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前提条件是技术不变。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假定至少有一种要素的数量是保持不变的,它不适应于所有要素的数量都等比例增加的情况。

[3]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产量递增阶段;第二,边际产量递减阶段;第三,产量绝对减少阶段——即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使总产量迅速减少。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样无需提出理论证明.

[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存在于技术系数可变的生产函数中。

12.等产量线

等产量线表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两种生产 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即某一固定数量的产量可以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出来的曲线。

13.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14.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等成本线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最大组合的轨迹。可以写为:PL ·QL+P K ·Q K =M

15.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如果厂商的货币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改变了,则等成本线就会变动。如果生产者的货币成本变动(或者生产要素价格都变动),则等成本线会平行移动。货币成本增加,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货币成本减少,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16.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PK·QK + PL·QL =M;MPK / PK = MPL/PL= MPM

17.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生产者均衡)[]

18.生产者均衡与消费者均衡的关系

两者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基本相同,即边际分析法与等产量分析法。

19.生产扩张路线[]

20.规模经济的概念:规模经济就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变动)引起生产单位产量或收益变动的情况。

[1]规模收益递增 :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要素的增加比例。

[2]规模收益不变:指产量的增加比例等于投入要素的增加比例。

[3]规模收益递减:指产量的增加比例小于投入要素的增加比例。

21.影响规模经济变动的因素

[1]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收益或产量增加。

[2]内在不经济指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的减少。

[3]外在经济是指由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给个别厂商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4]外在不经济指由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给个别厂商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下降。

22.适度规模

适度规模的概念:适度规模是指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使规模扩大的同时,并使产量或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时就不再增加生产要素,并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

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厂商的技术特点和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

[2]市场需求的影响。

[3]自然资源状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