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报记者 许岚 文/摄
14日,今日阳新记者来到三溪镇竹林村泰垅庄的陈氏祠堂,和煦阳光倾洒而下,四周绿树环绕,芳草萋萋,正门高悬四字“封備三恪”。村支书陈鸿伟介绍说,本庄陈氏属江州义门陈的一支,大约康熙年间迁来,“恪”表尊敬之意,周武王灭纣后,将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并非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源起颍川田氏复姓
据了解,颍川古郡,在今河南、安徽、山东三省交界处,以颍水得名,方圆百里,平坦肥沃,是中原一方宝地。周朝初年,舜的后裔虞阏父因伐纣有功,被周武王封到宛丘(颍川一带今河南淮阳境内),建立陈国,其后周武王又将妹妹嫁给了虞閼父的儿子妫满,妫满谥号胡公,又称胡公满、陈胡公,是舜的52代孙。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胡公满的子孙以国为姓者称为“陈”,以封号为姓者称为“胡”,因而胡公满为陈、胡两姓共同的得姓始祖。
春秋时,陈国发生了一场争夺王位的宫廷政变,胡公满第10代,陈厉公之子陈完逃至齐国,改姓田,称田完。齐桓公想要任命他为卿,田完却推辞说:“我这个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能够获得宽恕,免除罪过,放下负担,已经是您给我的恩惠了,不敢再接受这么高的职位。”齐桓公遂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
多年后,田完第五代孙田乞做了齐景公的大夫,后裔世代为齐相。齐景公是个奢侈的君主,晚年尤爱修宫室,聚狗马,仓廪中布、帛、稷、粟堆积如山,有些甚至腐烂,生了虫子,普通百姓却生活困苦,饿殍载道,劳役不止,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田乞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施行新政,将齐国的量制由四进制改为五进制,向人民借贷粮食时用新制,而还贷时用旧制,借此施恩德于百姓,于是田氏家族渐渐得到了齐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实力日益强大。
齐宣公去世后,吕贷继位,称齐康公,田乞的后人田和执掌了政权。齐康公沉溺酒色,不理朝政,田和于是将他迁到海滨,只给一座城做食邑,权作对其祖先的祭祀费用。公元前387年,田和见时机成熟,求魏侯代告周天子,请列为诸侯。不久,魏侯派使臣报告周天子,代求诸侯之名,获得准许。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列名于周朝王室,至此,齐国的政权完全由田氏取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齐”。
战国末年,秦始皇发起了统一中国的战争,齐王田建投降,田建之子田轸投奔楚国,拜为楚相,封颍川侯。于是,田轸复迁陈国故地颍川,恢复了先祖的陈姓,称陈轸,陈姓从此有了“颍川郡”。关于陈轸的典故很多,最著名的当属“画蛇添足”。楚国大将昭阳率军攻打魏国,大破其军,又移师攻打齐国。陈轸去见昭阳,拜了又拜,先祝贺楚军取得胜利,然后站起来问昭阳:“按照楚国的制度,灭敌杀将能封什么官爵禄位?”昭阳答道:“官至上柱国,爵为上执。”陈轸接着又问:“比这更尊贵的还有什么?”昭阳说:“那只有令尹了。”
陈轸就说:“令尹的确是最显贵的官职,但楚王却不可能设两个令尹!楚国有个贵族祭过了祖先,将一壶美酒赐给座下门客,这酒几个人喝太少,一个人享用则绰绰有余,于是门客们商量着比赛画蛇,先画成的便可先饮此酒。不一会儿,有个门客率先画成,看看四周,无人能及,便自作聪明给蛇画起了足,这时另一门客的蛇也画好了,于是夺过他手中的酒杯,嘲笑道:‘蛇本无脚,你怎能给它硬添上脚呢?’然后痛痛快快地喝起了美酒。如今将军辅佐楚王攻打魏国,破军杀将,就凭这些足以立身扬名了。如果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只怕不但得不到尊贵的职位,还会招来祸事,正如画蛇添足一样!”昭阳认为他的话很有几分道理,于是偃旗息鼓,撤兵回国。
义门流芳泰垅倡德
陈鸿伟说,江州义门陈氏是鼎盛一时的名门望族,唐宋时期创造了3900余口、历15代、330余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家族史,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团结最紧的和谐大家族,享誉海内,朝野皆知,成为了封建社会儒家以孝义治家的典范,流芳千古。
南北朝时,陈氏数代为萧氏梁朝重臣。公元557年,陈霸先接受禅位,建立陈朝,
陈氏一跃而成为了帝王家。其后,宣帝陈顼第六子——宜都王陈叔明,迁居江州德化县(今江西境内)。唐玄宗时,陈叔明后裔陈阔(字伯宣)为司马迁《史记》作注,名动朝廷,却不愿入仕,移居德化县白鹤乡泉水垅,其孙陈旺在唐德宗年间高中进士,官拜江州牧,晚年迁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山之祖。
从此,江州义门陈氏聚族而居,以家长制管理这个大家庭,他们“不置仆,不纳妾,不赌博,不斗殴,不淫酒色”,合族亲睦,同锅共食,共同劳动,财产公有,平均分配,构建了一个农业社会的桃花源仙境,每位家长均在朝中官居要职,对大家庭都有重大贡献。数百年间,义门陈氏先后得到多位皇帝的旌表,唐僖宗旌表义门并赐联“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南唐君主立双石柱,刻“义门”二字于上;宋太宗赐“至公无私”牌匾并赐联“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宋真宗赐联“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爨四百年天下无双”;宋仁宗追赐五世公爵。
由于义门陈氏人口过于集中,为官较多,势力太盛,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陈氏家族按照御赐的十二字派分家,离散为108大庄,第二次奉旨“再予细分”183小庄,另有43处田庄为在外做官者购置,共计334庄。据宗谱记载,当年分庄时,义门陈思洪、思澄兄弟分得永兴县果石庄(今阳新县洋港镇洋港村上保),在此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元末兵荒马乱,贼寇横行,百姓纷纷逃离家园,财物丢失亦是常事,幸而思洪公第十四世孙陈任远机智之下,将宗谱藏于虎门石室,防止遗落,这才令后人得以知晓世系脉络,一瞻先祖遗风。如今,在阳新木港镇木港村、枫林镇五合村、三溪镇竹林村等地的多处陈氏祠堂,都清晰地标着“义门流芳”、“义门世泽”、“今古冠义”之类的牌匾字画,昭示着当年义门陈氏所创造的辉煌历史。
走进祠堂,只见大殿空阔,戏台上挂着“今古冠义”字画,四周宫灯高悬,格外典雅别致。墙头一角的“美德廊”里,张贴着当地好婆婆好媳妇的照片和简介,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倡导的孝善美德彰显无遗。好媳妇王定,在堂叔伯意外身亡后,抚养堂弟攻读大学,兄弟妯娌关系融洽,上孝下敬,家庭和睦,堪称典范;好婆婆乐早娣,年逾68岁,在小儿不幸离世后,助媳妇抚养孙儿,疼爱晚辈,任劳任怨。他们只是一群饱尝生活艰辛的普通人,却用最朴实的行动,最无私的爱心诠释着好人的梦想。
陈鸿伟说,由于多年战乱,解放初期,泰垅庄仅有人口40余名,随着改革春风到来,新农村建设蓬勃兴起,如今村庄楼房林立,水电全通,网络覆盖,花木茂盛,环境优美,新建了文化礼堂和活动休闲广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宜居之乡。
源起颍川田氏复姓
义门流芳泰垅倡德
前一篇:深圳绣娘还乡成“巨牛”养殖户
后一篇:爱心理发哥的桑梓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