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颐和园的福寿文化

(2011-12-28 18:25:05)
标签:

文化

分类: 思辨
浅谈颐和园的福寿文化
杨春霖 
—— 图  吉祥如意印

 

http://s3/middle/92ee3f5fhb8f1a3754a42&690     

 

        颐和园是一座距今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清代皇家园林,是一座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是一座我国在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家园林。
——图,变迁
http://s2/middle/92ee3f5ftb524d44b39c1&690
   颐和园同时还是一座福和寿文化内涵最深的皇家园林,毫不夸张地说,这是颐和园的又一个闪光点。
 
一、概况
    从颐和园主要建筑名称上看,有仁寿门、仁寿殿、乐寿堂、介寿堂、益寿堂、贵寿无极殿、福荫轩和景福阁等。
   在一个园林的主要建筑中如此大量的引用“福、寿”作为建筑名称的现象,这在中国建筑史,及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从文化内涵看:
   一是这里有:赞颂千古一帝康熙的九、五之福(景福阁);
   二是这里有:以乾隆命名的孝文化意义的万寿(万寿山);
   三是这里有:寿同民庆,以申尊养意义的(乐寿堂);
   四是这里有:以仁文化意义的仁寿(仁寿殿);
   五是这里有:具有养生文化意义,益寿(益寿堂)等等。可见其内容之丰、涉猎之广,可为叹观止。
 
二、福寿建筑及意义
1.景福阁的九、五之福
    景福,译意为大福之意。而诠释大福之意的是景福阁北面的一对楹联:
           演迪洪畴维有九五福,绥康寳祚至于亿万年。
     意为:推行洪范九畴之法的人,只有拥有天子之大福的人,才能使皇权稳固、安定,国运昌盛亿万年。
——图图
   
   而天子之中有大福的人,就是被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自黄帝甲子至今的四千三百五十一年中,共有称帝者三千九百余位。自始皇元年至今的一千九百六十余年中,称帝而有年号者,共有二百一十一位,但多在位不久而亡。
    他们虽有九五之尊,而无九五之大福。
    大福者要具备<<尚书-洪范>>中的五福:
     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其中考终命,享寿考是最难的,前者没作到。
    而康熙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第一位皇帝。有子、孙、曾孙一百五十余人。天下粗安,四海承平,移风易俗,家给人足,被后人称之为有五福之寿的皇帝。
    为此出现了五福捧寿的图形,并作为吉祥图案传播至今。把康熙所写的福字,作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加以张贴。这也是现代人为什么喜欢康熙的福字的根本所在。
——图图图
 
 
2.颐和园的五福捧寿(图)
   五福捧寿的文化内涵是对《尚书-洪范》所载:
      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命终的内容,用五只蝙蝠围绕着一个寿字,以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展献给世人。这种以借蝙蝠歇音的“福”不能不说是对中国歇音文化与福寿文化的一个丰富与吉祥图案的发展。
—— 图图
 
 
3.万寿山的万寿
   万寿山原名瓮山,山前水面名:瓮山泊、西湖、大泊湖、大湖等称谓。
   一七五零年,乾隆十五年,为了防水患,济漕运,兴水田,效仿汉武帝凿,昆明池练水师。将原来西堤以西(东?)的瓮山泊扩展至现在的铜牛一带,并改瓮山泊为昆明湖。
   此时正逢乾隆母亲六旬大寿,所以又将瓮山改为万寿山。
——图 书法http://s2/middle/92ee3f5ftb524c7bbfaa1&690
 
 
   清朝,以武开基,崇尚弓、刀、石、马、步、箭,对水军相对簿弱,效仿汉武帝建水军、加强国防力量,改瓮山泊为昆明湖,顺理成章无可非议。但是将一座带有坐标意义的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只是为了皇帝向母亲祝寿,这在中国历上是罕见的。
    究其原因:满清入关、灭明、夺取全国政权后,一直面临着汉人反清复明的问题。这个问题直到乾隆五十三年才结束。满清政权要想统治汉人,有一条是必需做到的,那就是接受汉文化,熔(融)入汉文化,发扬汉文化,尤其是皇帝要榜样汉文化。
 
   乾隆帝为母亲祝寿,改瓮山为万寿山,就是为了向世人展现,满清帝国不但是国家的统治者,并且还是榜样汉文化、孝文化的职行者和维护者。

4.寿同民庆,以申尊养的乐寿
    颐和园乐寿堂原为乾隆时清漪园建筑,建于一七零五年(乾隆十五年),乾隆为其母六十寿辰居住所修,后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三年重建,仍用旧名,匾额为光绪所书,后作为慈禧的寝宫。
----图http://s14/middle/92ee3f5ftb524cbd491bd&690
 
 
    如果说乾隆帝改瓮山为万寿山,以祝母亲寿辰是向世人标榜满清政权不但是统治者,还是孝文化的维护者、倡导者、执行者的话,那么乾隆帝建乐寿堂为其母居住就是对孝文化细则的具体实施。
    据《礼记-祭义》篇,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又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 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烖及于亲,敢不敬乎。”
    为了便于理解以上古文中有关孝文化的细则内容,白话归纳为三等、五点。
    三等:曾子说:孝有三等,大孝是能使父母得到天下人的尊敬;其次不辱没父母的名声 (就是说:不要给父母惹事);最下等的是仅仅在物质上养活父母而已。
    五点:曾子说:人的身体是父母所生,用父母所给的身体去做事,怎敢不敬呢? 1.日常起居不庄重,就是不孝;2.为国家做事不忠诚,就是不孝;3.为官不恪尽职守,是不孝;4.在战场上作战缺乏勇气,就是不孝; 5.与朋友交往不讲信用,就是不孝。
    以上这五点都做不到,不仅自身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还会给父母带来灾祸,这能称为孝吗?

    乾隆帝在万寿山下,为其母建乐寿堂,供其母六十寿辰居住,是为了做到使母亲受到天下人的尊敬的大孝,并以乐寿为名,重申孝文化,教化天下人,使社会安定有序,国泰民安。
    乾隆还以御制诗的形式加以说明:寿同民庆,
        肯寄高闲规宋殿,
        为申尊养托潘园。

   光绪为了效仿乾隆帝,成为大孝子,重建乐寿堂,重写乐寿堂额,为其母慈禧太后居住,以示寿同民庆,为申尊养。
   颐和园里乐寿堂的乐寿是建立在孝文化基础上的(乐寿)。

5.仁文化意义下的仁寿(仁寿殿)
   仁寿殿,乾隆时名勤政殿,一八六零年毁于英法联军。一八九零年(光绪十六年)重建,更名仁寿殿,是慈禧、光绪在颐和园居住时期会见王公大臣的场所。
 
    光绪改勤政殿为仁寿殿的特殊意义:
    满清政权,自乾隆后期就内乱不止,到了光绪时期,国家已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局面。光绪帝、慈禧太后多么想把大清江山延绪下去呀!但要想国家长寿,施行仁政是他们认为的最佳选择。于是将泛意义的勤政(殿)改成有针对意义的仁寿(殿)。
    《诗经》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发号令而民悦,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义与信,和与仁,霸主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器,则不成。
   为了便于理解以上古文中有关仁文化的内容,下面特说明如下:
   《诗经》中说:君主文雅,仪表有度,四方各国就会得到治理;天子发布号令而人民喜悦,这就叫做和;上下相亲相爱,这叫做仁;人民不待要求便得到好处,这叫做信;避除自然灾害,这叫做义。义与信是霸主的器具;仁与和是王者的器具。有治理人民的愿望而没有所需的器具,则不能达到目的。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仁寿殿内的陈设,依然有着文雅的气度,为了展现四方臣民,对天子发布的号令而喜悦,君、民上下相爱的仁,与国家兴盛的寿,慈禧还亲笔写了一幅巨大的“寿”字,象征着国家长寿。字的四周画满了上下翻飞、形态各异围绕在巨大的寿字周围的红色翩蝠。(福)象征着四方臣民,喜悦、上下相爱的仁。所以我称这幅寿字为仁,寿图及喜寿图。仁政,国寿图。
—— 图图图
 
 
6.养生文化意义的益、寿.(益寿堂)
   益寿堂在景福阁东北,光绪年间建,此处原为皇家药房。益寿,长寿之意。语出宋玉的《高唐赋》,九窍通郁精神,而可延年益寿
   通俗地说就是:吃的香、睡的着,喝的进、排的出,耳聪目明,心情好就可长寿。药是有益于帮助身体功能通畅的。
 —— 图
 

7.介寿堂的介寿
  介寿:祝寿。语出《诗经-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郑玄笺;介,借助也,后因用为祝寿之辞。
  介眉:人的眉毛、耳朵,在人的一生中是唯一不停止生长的。年龄越老眉毛越长好像文字中的介字,所以人们把长这样眉毛的称为介眉、寿眉,耳朵长的老人,称为有福、寿之象。例如神像中的寿星,人们就把他的眉毛画的很长;佛像中的如来佛,人们就把他的耳朵,画的大耳垂轮,一派福、寿之像。

8.贵寿无极殿的贵寿
  贵寿无极殿,原为清漪园时的《澄辉阁》,光绪时改为贵寿无极殿。贵寿无极:贵为至尊之意,无极为无疆之意,语出《易林》隆我福祉,贵寿无极
—— 图
 
三、小结
   综上所述,现代人一提到皇家的福、寿,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其实从来帝王治理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要任务。
   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以。
   通过我对颐和园福、寿文化的浅谈,如能让大家认识到:皇家的福、寿观是建立在国家这一层面上的,皇帝即是国家的权力占有者,同时还是民族精神认同的执行者,维护者,榜样者。那将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杨春林于2011年5月10日,写於大有庄,霁清轩
 
 
参考书目:
1.《日下旧文考》2.《康熙政要》 3.《礼记》4.《尚书》 5.《易林杂记》 6.《万寿山碑》 7.《诗经》 8.《中国民族吉祥图案集成》 9.《黄帝内经》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